華為海思成中國電信NB集採最大贏家,為何網友卻爭辯激烈?

中國電信的2020年NB-IoT第一大單終於落幕,集採規模為300萬片,標包兩個,其中標包一200萬片是基於海思芯片的模組,標包二100萬片是基於非海思芯片的模組。從中國電信公佈的中標候選人來看,基於海思芯片模組的中標廠商有3家,報價均高於21元,其中最低的是廣東九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標報價為21.78元人民幣(含稅單價)。而非海思芯片模組中,5家中標廠商的含稅報價均低於15元,報價最高的是深圳市西博泰科電子有限公司,投標報價14.84元人民幣(含稅單價)。

華為海思成中國電信NB集採最大贏家,為何網友卻爭辯激烈?


也就是說,在NB-IoT芯片供應中,海思陣營集採規模最大,但中標價也最高;而非海思陣營集採規模少且中標廠商多的情況下,最高報價比海思中標最低價還要低32%左右。

為此有網友看不懂,其認為NB是一個非常看重成本,強調規模效應的行業,為何海思平臺的產品在整體份額達到三分之二的前提下,價格還要比非海思平臺高70%?不是說規模越大成本越低嗎?這到底是中國電信的集採問題還是海思的吃相難看?

華為海思成中國電信NB集採最大贏家,為何網友卻爭辯激烈?


對於該網友這一疑問,通信論壇上大家爭論非常激烈,其中有網友給出了一個客觀的爭論意見,其認為:從國產的角度來看,NB本來就是一個具有濃郁中國色彩的國際標準,全球的幾張NB大網也都在中國;從芯片角度來看,海思/展銳/中興微以及眾多的中小型創業公司,都可以算國產,聯發科也可以算半個,只有高通是外企,但高通對於NB單模產品的態度,大家都知道。所以自己的標準大力支持自己的本土企業,本身就是全球通信競爭的常規手段。中國電信對海思平臺有所偏愛可以理解,況且在這一標準的推動過程中,華為從標準到產業落地,都做了很大的貢獻。再加上現在的全球競爭形勢複雜,就像有些網友所說的“輸送利益”了不無不可,也算是做出的實際扶持。

華為海思成中國電信NB集採最大贏家,為何網友卻爭辯激烈?


也有網友從招標角度解釋稱:中國電信的此次集採招標顯然是需求不同,一標包是隻有海思可以提供要求的技術和接口,屬於議標。如果其他廠商有能力,或者已經獲得關聯標段,也有議標的可能。至於價格問題,現在投標不是breakdown很清楚嗎,甲方認可也是基於合理的範圍,不然廢標了。而標包二由於是開放的,各個供應商肯定會為中標進行價格調整,就沒有議標的溢價了。

除過這幾位網友的理智回覆外,大部分網友的評論集中在輸送利益、吃相難看之類的主觀評價上,而且有些網友還聯想到即將到來的5G時代。不知道以各位之見,對於中國電信的此次招標結果持什麼態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