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海思成中国电信NB集采最大赢家,为何网友却争辩激烈?

中国电信的2020年NB-IoT第一大单终于落幕,集采规模为300万片,标包两个,其中标包一200万片是基于海思芯片的模组,标包二100万片是基于非海思芯片的模组。从中国电信公布的中标候选人来看,基于海思芯片模组的中标厂商有3家,报价均高于21元,其中最低的是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为21.78元人民币(含税单价)。而非海思芯片模组中,5家中标厂商的含税报价均低于15元,报价最高的是深圳市西博泰科电子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4.84元人民币(含税单价)。

华为海思成中国电信NB集采最大赢家,为何网友却争辩激烈?


也就是说,在NB-IoT芯片供应中,海思阵营集采规模最大,但中标价也最高;而非海思阵营集采规模少且中标厂商多的情况下,最高报价比海思中标最低价还要低32%左右。

为此有网友看不懂,其认为NB是一个非常看重成本,强调规模效应的行业,为何海思平台的产品在整体份额达到三分之二的前提下,价格还要比非海思平台高70%?不是说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吗?这到底是中国电信的集采问题还是海思的吃相难看?

华为海思成中国电信NB集采最大赢家,为何网友却争辩激烈?


对于该网友这一疑问,通信论坛上大家争论非常激烈,其中有网友给出了一个客观的争论意见,其认为:从国产的角度来看,NB本来就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色彩的国际标准,全球的几张NB大网也都在中国;从芯片角度来看,海思/展锐/中兴微以及众多的中小型创业公司,都可以算国产,联发科也可以算半个,只有高通是外企,但高通对于NB单模产品的态度,大家都知道。所以自己的标准大力支持自己的本土企业,本身就是全球通信竞争的常规手段。中国电信对海思平台有所偏爱可以理解,况且在这一标准的推动过程中,华为从标准到产业落地,都做了很大的贡献。再加上现在的全球竞争形势复杂,就像有些网友所说的“输送利益”了不无不可,也算是做出的实际扶持。

华为海思成中国电信NB集采最大赢家,为何网友却争辩激烈?


也有网友从招标角度解释称:中国电信的此次集采招标显然是需求不同,一标包是只有海思可以提供要求的技术和接口,属于议标。如果其他厂商有能力,或者已经获得关联标段,也有议标的可能。至于价格问题,现在投标不是breakdown很清楚吗,甲方认可也是基于合理的范围,不然废标了。而标包二由于是开放的,各个供应商肯定会为中标进行价格调整,就没有议标的溢价了。

除过这几位网友的理智回复外,大部分网友的评论集中在输送利益、吃相难看之类的主观评价上,而且有些网友还联想到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不知道以各位之见,对于中国电信的此次招标结果持什么态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