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蒼白的病根不是貧血!很多人搞錯了,看看中醫怎麼說

女子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多數以為只是貧血。我今天告訴大家,這是血虛了。

血虛體質的人,不僅是氣色不好,而且比同齡人更顯老。

面色蒼白的病根不是貧血!很多人搞錯了,看看中醫怎麼說

中醫認為,血虛多是由脾胃代謝功能失常,運化水谷,化生的氣血能力減退引起。而失血過多、慢性疾病長久治不好轉,以及過於勞累等也會引起陰血耗損,導致血虛。

【1】血虛的表現

01 面色蒼白,皮膚乾燥。

02 唇舌淡白,指甲色淡。

03 頭暈眼花,失眠多夢。

04 氣短懶言、心悸健忘。

05 肢體麻木,神疲乏力。

06 大便燥結,小便不利。

看看自己有以上情況嗎?具備其中部分症狀即可判斷為氣虛!

【2】血虛會引起3類疾病

01 婦科疾病:月經量少、顏色淡,或者是月經延後、甚至閉經,更年期提前。育齡女性懷孕,易乳汁過少。

02 心腦管疾病:頭暈、頭痛,久蹲之後更嚴重,易引起摔倒而導致腦梗塞,或者是其他的心腦血管疾病。

03 消化疾病:便秘、頭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吃完高熱量食物後會非常想睡覺,嚴重的餐後即昏昏欲睡。

由此可見,血虛病因不同,症狀表現也各異,所以不能隨意購藥自行治療。一定要中醫專家辨證論治,對症施藥。

【3】一個治療血虛的經典方劑

常用中藥有熟地、當歸、白芍、川芎等。臨床上,應當中藥熟地、當歸兩味補血的中藥。而用中等量的白芍和很少量的川芎,可以把補上來的血運送到全身,從而達到補血的目的。

因此,中藥調補血虛,應以中醫專家辯證諮詢為宜。如果你是我的粉絲,歡迎私信留言諮詢。

面色蒼白的病根不是貧血!很多人搞錯了,看看中醫怎麼說

【4】兩個穴位是中醫治療血虛的經典搭配

血海穴:位於膝蓋上方2寸寬處,是脾經所生之血的聚集之處,有化血為氣,運化脾血的功能。

膈腧穴:位於背部,是足太陽膀胱經第十七穴,是八會穴之血會,具有養血和營、活血通脈中醫。

面色蒼白的病根不是貧血!很多人搞錯了,看看中醫怎麼說

操作方法:臨床上,通常用天灸法、艾灸法、點按法、隔姜灸這四種方法。當然即可合用,也能單用。根據方便和持續刺激效果,推薦天灸法。刺激血海穴和膈腧,能有效改善血虛症狀。

在血海穴、膈腧穴拔上醫用天灸罐,或者貼上醫用天灸貼,10分鐘左右會有艾灸一樣的灼熱感和微弱的針刺感,再持續留罐40分鐘,讓天灸中藥充分滲透、作用於穴位。治療期間,可以做家務、辦公、開車。

【5】特別提醒:

1、 飲食清淡,少食辛辣,平時常吃養肝生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蓮藕、黑木耳、桑椹、葡萄、紅棗、桂圓等。

2、 居住環境應安靜,注意躲避風寒,避免過度勞累和熬夜。

3、居家鍛鍊,推薦"甩手功"(看我在頭條的視頻,親自示範)。

你清楚了嗎?如果有問題,請點我頭像,就可以私信諮詢!

面色蒼白的病根不是貧血!很多人搞錯了,看看中醫怎麼說

本文為針魂姜興鵬團隊原創,侵權必究!歡迎大家評論留言,大家一起漲知識!

轉載請註明出處:註明作者信息、網站信息,告知作者本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我們會及時及時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