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母题的施林克依然可期-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很多人知道施林克的名字,是从那部赫赫有名的《朗读者》开始的。

  本哈德·施林克,1944年出生于德国比勒费尔德,在海德堡长大。在海德堡和柏林攻读法学专业。1975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1982年起,他先后担任过波恩大学、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的法学教授,还在1987年至2006年担任过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宪法法院的法官。拥有优渥生活和崇高的社会地位,可他偏偏不知足,居然忙里偷闲写起了侦探小说,一开始和朋友合作,后来独自创作,几部侦探小说还都成了畅销书,其中《快刀斩乱麻》荣获1989年德国“格劳泽德语年度最佳侦探小说奖”,《机关算尽》荣获1993年德国侦探小说大奖。如果仅仅以侦探小说名世,那或许也算不了什么。及至1995年,探究二战集体罪责问题的《朗读者》横空出世,1997年被译成英语,该译本简洁、流畅,易于接受,1999年经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力荐,一跃成为《纽约时报》头号畅销书,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获此殊荣的德国小说。后又经斩获2009年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的好莱坞同名电影推波助澜,更成为国际畅销书,迄今已被译成51种语言,成为当之无愧的当代德语文学经典作品,作者也因凭借此书收获的国际国内多种文学大奖而蜚声国际文坛。

重拾母题的施林克依然可期

  《朗读者》可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畅销书,它是一部真正的严肃小说。让笔者难忘的是作者自始至终的行文风格,文字干净、节制而内敛,一本才两百来页的薄薄小书,竟然可以把全体德国国民推到风口浪尖,尽管探讨的是历史中的人性善恶、罪与罚、道德与责任等重大问题,却又是娓娓道来,抽丝剥茧,不带有任何的宣泄和说教,体现出作者娴熟的创作手法。远隔万里的中国,有一档家喻户晓的《朗读者》节目,该节目邀请众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朗读作品,也由此掀起了全民阅读的新高潮,而该节目栏目名称即与这部享誉世界的《朗读者》相同。

  犹记得2017年的夏天,笔者在瑞士苏黎世郊外的罗伦译者之家,瑞士奇热难耐,房间朝南并没有空调,有时不得不赤膊和热浪战天斗地,即便这样还常常汗流浃背,然而正在翻译《朗读者》的笔者心里始终被这部传世之作激动着、沸腾着。施林克不愧为法律出身,其文字清晰、精确,语言平静、简单,正因为如此,也给笔者增加了不少的翻译难度。

  一个真正的作家,必须时刻关注社会,关注世界。2006年,在暌违11年之后,施林克再度推出长篇小说《回归》,揭露纳粹血腥历史,而依然让作者泼下浓重笔墨的则是贯穿全书的《奥德赛》的返乡故事。一个当年的纳粹理论家和吹鼓手,后来改名换姓去了美国,并成了大名鼎鼎的政治学权威。他的儿子,一个自小以为没有父亲的遗腹子,通过阅读书页背面的故事追根溯源,直至前往纽约,父子之间遂有了一段近距离的“亲密接触”。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小说最后政治学教授的一门实验课,那些被他蒙在鼓里的学生们在远离纽约的一个乡村小旅馆里的一番真实表演确实点出了“人性的弱点”。作者还借用教授之口写道:“我们为什么如此夸张地审判其他人的恶行?如果我们知道,邪恶在世上无处不在——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就好像我们不用和邪恶打交道?就好像我们没有能力决定这是什么,对于决定也可以不负责任?”作者在这本书里还向读者巧妙地引出了一个问题:究竟如何看待国家动荡的过去?究竟如何看待所谓的正义、历史和罪恶?抑或是作者站在法学家的角度,有意为曾经的纳粹理论家表达此一时彼一时的难言之隐吗?

  紧接着,2008年,施林克又马不停蹄地推出长篇小说《周末》,回顾和反思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恐怖事件,并重新认识当前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姐姐为迎接获准特赦的弟弟归来,将他的多位朋友召集起来,精心组织了一次周末聚会,并希望以此成为弟弟新生活的开始。究竟是谁当年告发了她的弟弟,并且导致其身陷囹圄?告别监狱之后,弟弟是否反思既往,还是依然和他的同伙们一起继续摧毁这个现有的世界?而书中儿子审判父亲的段落,亦为小说增色不少。“你们对自己的父辈感到气愤,认为他们是杀人犯,而你们自己变成了同样的人。你本来应该知道什么叫作杀人犯之子的,自己却成了杀人犯父亲。”从这部耐人寻味的书中,施林克似乎通过年轻一代的成熟和理性来告诉读者未来可期。

重拾母题的施林克依然可期

  2018年,新年伊始,施林克最新长篇小说力作《你的奥尔加》出版。《你的奥尔加》重拾《朗读者》的母题,再次以爱情、战争和教育为切入点,它由一个女人的一生串联起三个时代、三个男人的人生,是大历史背景下的一个小女人一生的命运。奥尔加的男友梦想成为超人,梦想和德国一起变得伟大,而奥尔加只想做个平凡女子,上个大学,做个老师,成个小家。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背后的国家命运,个人在私人情感历险中窥见时代变迁和沧海桑田,渺小的个体在澎湃的历史中卑微而不屈。这部小说是对自德意志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和德皇威廉二世以来德国近百年历史的总结,并且不断地拷问谁是使德国变得“太伟大”的始作俑者。它从一个小女人的爱情故事里引出了一部德国时代史,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无人能逃过命运的安排和摆布,个体永远是弱者,而个体如何确保自身的精神独立,不盲目跟风,则成为人类永恒的话题。

  和《朗读者》一样,施林克在《你的奥尔加》中的文字一如既往地简洁精准,思考缜密。虽然是德国作家,但他又没有传统意义上德国作家行文的艰深晦涩,所以这也正是他的作品即便是严肃文学作品,也能成为国际畅销书的原因。《你的奥尔加》甫一出版即好评如潮,曾经雄踞德国《明镜周刊》畅销书排行榜38周,已被译成22种语言,是作者继《朗读者》之后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他的上述小说均围绕社会热点和重大主题展开,尤其以罪责问题作为主线。此外,他还分别于2000年和2010年推出了短篇小说集《爱之逃遁》和《夏日谎言》,关注现代人婚姻家庭的生活现状和两性关系中的矛盾冲突,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施林克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作者,是一个富有社会正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如此看来,笔者斗胆预言,施林克的下一部作品依然值得我们期待。(沈锡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