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的海底撈,智商宕機了?

高情商的海底撈,智商宕機了?

高情商的海底撈,智商宕機了?


4月5日,海底撈北京部分門店恢復堂食。


4月6日,由於一位北京食客在網上曬出了消費小票,導致海底撈迅速陷入一場負面輿論之中。只因小票上顯示:


血旺半份23元(原為16元),8小片;

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

自助調料10塊錢一位,米飯7塊錢一碗;

小酥肉50塊錢一盤!


對此情況,海底撈表示屬實,並解釋了漲價原因:


● 因為疫情,海底撈各地的門店在復業後的餐桌數量、接待客戶數量方面都還有所限制。

● 員工現在無法滿員工作。

● 就餐的人流量不太固定。


最後,因為各地門店位置不同、消費情況不同,所以漲幅也不一樣,整體控制在6%左右。


這邊剛解釋完,另一邊的網友們立馬炸鍋了……


人均兩百多不如買一隻羊在家裡殺殺……


疫情本來就沒工作了,還到處漲價,

還讓不讓人活啦?


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先來了!


雖然在疫情期間海底撈一直被足不出戶的食客們心心念念,但其“恃寵而驕”的漲價行為,依然受到了網友們的瘋狂吐槽。


而海底撈品牌也迅速意識到了這場輿論背後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許是為了在接下來的雙休日中,免受營業慘淡的打擊,海底撈果斷在4月10日(週五)發佈了致歉信。

高情商的海底撈,智商宕機了?

問題來了,雖然海底撈把價格恢復到了停業前的標準,但是,其知錯就改的行為,能彌補和挽回消費者的好感度嗎?


道歉有用嗎?

———

在揭曉海底撈的數字品牌價值變化之前,我們先梳理一下海底撈在疫情期間的事件發展順序。


1月26日

海底撈宣佈停業。

2月15日

海底撈開展外賣業務。

3月12日

各大城市的門店相繼復工並實施漲價。

4月5日

海底撈的部分北京門店逐步恢復堂食。

4月6日

海底撈因漲價一事在網上引起熱議。

4月10日

海底撈致歉,並宣佈將菜品價恢復至停業前標準。

高情商的海底撈,智商宕機了?

■ 數據來源:『數字品牌榜』監測研究

據『數字品牌榜』監測,海底撈自4月6日起數字品牌價值一路走低。因當日被消費者曝光漲價,其數字品牌價值開始出現下滑。4月10日,在海底撈發佈致歉信後,其數字品牌價值出現了明顯下跌。


因漲價一事,海底撈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了趁火打劫的惡劣影響。雖然後來及時止損,但也沒能挽回因漲價而失去的品牌口碑和品牌信譽。

高情商的海底撈,智商宕機了?

■ 數據來源:『數字品牌榜』監測研究

據『數字品牌榜』監測,海底撈品牌的心智佔有率在兩週內下降近10%!雖然現在仍處於行業內榜首的位置,但這樣的波動對品牌信譽來說,已經是一場極大的傷害了。

高情商的海底撈,智商宕機了?

■ 數據來源:『數字品牌榜』監測研究

據『數字品牌榜』監測,從海底撈的品牌受眾整體情感傾向來看,順意群體佔55.87% (低於全網順意均值70.74%), 逆意群體佔30.11%(高於全網逆意均值17.10%)。


難以想象,消費者對海底撈道歉的反感情緒竟然比漲價還要大得多。

所以其他品牌們可一定要吸取海底撈的教訓哦!千萬不要作死打臉,否則品牌即使是知錯就改,從消費市場的反應來看,結果也只會是一場由妄自尊大引發的自作自受。


海底撈為什麼被罵?

———

據榜女郎分析,讓海底撈陷入被罵風波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是:大家覺得海底撈“飄”了。


因為太飄了,所以海底撈在開放堂食前,就已經預見了門庭若市的景象。但是由於疫情關係,須把至少三分之一可供使用的餐桌空置,這就導致了品牌利潤的大幅降低。因此,海底撈實施漲價,把餐桌使用率的損失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就可以在符合規定的情況下,依舊保證海底撈的營收不受影響。

企業品牌把消費者的利益當韭菜,消費者能把企業品牌當人看?


第二點是:大家覺得海底撈貪了。


1994年,海底撈還是一個成立於四川簡陽的街邊小店。

2018年9月,海底撈在港股上市,此時的海底撈控股公司實際上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全名是HADILAO INTERNATIONAL HOLDING LTD,其經營體系也是由海底撈開曼公司、57家附屬公司在內的368家分公司共同組成。而擁有絕對話語權的創始人張勇夫婦,早在2017年,就更換了新加坡國籍,成為新加坡首富。


如今的海底撈,嚴格來說已經是一家外企了。


截止到現在,海底撈的門店總數達到768家,擁有10萬多名員工;核心業務背後,幾乎全是頭部供應商,建立了標準化的火鍋連鎖運營體系。早已實現了成本降低,毛利增高!


在這裡,榜女郎忍不住想提醒一下:新加坡對海外收入不收稅啊朋友們!作為外企的海底撈,賺的錢越來越多,交的稅可是越來越少。

在許多消費者憂慮收入的關口下漲價,還敢說不是貪得無厭?


最關鍵一點是:基於實力,海底撈根本就不會被淘汰好不好!


由於海底撈涉足了整個火鍋產業鏈的上游,包括食材供應、底料供應、人力資源、裝修等,每一環節都成立了公司獨立運作。因此,它不僅僅是一家連鎖火鍋店,更是紮根於整個火鍋產業鏈的集團。高度可控的供應鏈,是海底撈品牌的王牌。


海底撈門店的翻檯率平均每天能達到5次,客戶從取號到吃飯經常要排兩三個小時的隊,這說明海底撈的客流量非常大。而客流量可以直接影響周邊地區商業化的發展。因此,許多物業方看中海底撈帶來的客流量,會

主動用低租金吸引海底撈入駐。


高情商的海底撈,智商宕機了?


除此之外,海底撈在品牌數字化探索方面也實踐已久。包括從迎賓、廣告、菜品推薦,到叫號、點餐、包廂服務,還有海底撈對內研發的智能系統,可以實現餐廳員工自動排班、調休。目前研發員工職業數據平臺也已經在進行中。


所以,海底撈作為餐廳行業的頭部品牌,作為在綜合實力、抗風險能力、品牌力等方面發展極致的品牌,是不會被淘汰的。如果連頭部品牌都被淘汰了,那放眼餐飲界,能有多少品牌活下去?


而作為越來越受世界食客歡迎的企業品牌,因為一時的利益受損而漲價,確實不免讓人懷疑:究竟是生活所迫無奈漲價,還是慾求不滿主動漲價呢?


結語

———

頭部品牌起著一個行業風向標的作用。如果頭部品牌的漲價效果達到預期,那麼中小企業品牌也會跟著漲價。這樣可能會造成一個消極循環:成本提高要漲價,漲了價客流更少,客流少成本更高,成本更高又得漲價……這是一個極其功利化的陷阱,會導致品牌的數字化價值快速流失。尤其是在這個特殊時期,消費者的消費觀波動起伏大,貿然漲價是不得人心的套路,極其容易被反噬。


雖然海底撈為了挽回受損的品牌口碑,在致歉後仍然對到店自提的消費者提供69折至85折的優惠,但治標不治本。通過數字化轉型進一步降低成本,優化客戶體驗,已成為餐廳行業的大勢所趨。


而如何把產品做成內容,塑造品牌成為有溫度、有情感的形象,並且成為用戶和媒體熱烈討論和正向報道的焦點,才是品牌轉型數字化的關鍵。


*本文所使用的統計理論、技術、算法和內容版權歸北京數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引用均須註明來源於『數字品牌榜』。『數字品牌榜』名稱及圖形商標權利歸北京數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