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東臺市頭灶鎮曹丿小學教師王曉春:把勞動的美德注入德育教育——小學德育教學中融入勞動的實踐研究

王曉春

王曉春,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任教於江蘇省東臺市頭灶鎮曹丿小學。

摘 要:結合當前教學的熱點,我們不難發現德育教學已經成為時代的熱點,德育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德育教育的重點。結合當前教育教學的現狀來說,不少學生雖然思想上知道要如何去強化自身的德育素養,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他們身上又具有不少懶散的特徵,結合德育教學的開展,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有助於學生真正學會動手,做一個勤勞能幹的人。

關鍵詞:小學學生;德育教學;結合勞動;現狀;成效

勞動一直是我們藝術創作和教育的最基本方式之一。 結合我的小學道德教育,我意識到許多學生缺乏工作機會。 許多無法完成的事情本身無法完成。 從長遠來看,學生很容易形成懶惰的壞習慣。 在此基礎上,我提出道德教育需要與勞動相結合。 它既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又需要“工作與休息”的方法。

將德育與勞動相結合,構建最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通過勞動,引導學生認識到勞動可以創造美,勞動可以發現美,勞動可以詮釋美。 勞動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勞動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勞動引導我們專注於自然,關注學生的本性。

一、將德育與勞動相結合,釋放學生天性

我一直認為學生的道德教育需要引導和溝通。大自然充滿神秘,春日的陽光,夕陽的餘輝,枯萎的樹葉,冬天的雪。從童年開始,學生就喜歡勞動,熱愛自然,發現美麗的眼睛,保護生態的概念,並思考人們與自然相處的正確方法。在這個純淨自然的桃花世界中,學生和老師共同學習,促進師生關係的和諧,釋放學生的本性。

通過勞動,有效的溝通,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合作更多。通過勞動和道德教育的結合,學生對自然的理解不再侷限於教科書。可以直觀地看到紅番茄,綠色蔬菜,白蘿蔔......還提供了學生的認知交流。很多幫助。面對不變的校園生活,許多家長也對勞動教育感興趣,並認為這是與學生交流的好機會。對於教師來說,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是與課堂上的學生互動,而且很少有學生的實踐教學。這是一種很好的新教學方法。

與此同時,我發現許多學生在平日的課堂上並沒有多說話。然而,在勞動活動中,許多學生過去改變了相對沉悶的課堂現象,積極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並能夠向老師展示。很多問題,與同行一起工作。許多本週安靜和沉默的學生與老師及其同伴進行更多的口頭交流。利用勞動活動的機會,教師和學生可以大膽溝通。

二、將德育與勞動相結合,引培養學生人格

校園勞動教育的目標是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通過勞動教育熱愛勞動,並在勞動中找到美。這種愛慢慢地內化了學生心中的成就。所謂的教育是基於“心臟”和勞動。教育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教育人們首先要引起他們的注意。”沒有學生是完美的。父母不必教育他們的孩子無可挑剔。父母應該把自己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幸福很重要,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快樂體驗。在小學這個階段,畢竟學會長大,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感受,我們能做什麼,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引導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讓“人與自然和諧”的感受融入學生的血液中,提高環保意識,為社會作出有益的貢獻。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特點,逐步實施教學。在勞動教育活動中,一些學生第一次嘗試自己採摘水果和蔬菜。有些學生第一次在田野裡捲起褲子。他們深深體會到了“當禾河日,汗水滴落在土壤上”的艱辛。珍惜食物並不容易。通過感受勞動,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學生了解農業,感受自然,瞭解食物的來源,知道每朵花和每種蔬菜需要不同的營養成分,需要時間來澆水。正如我們的研究工作是一樣的,需要進行規劃,以及應該花多少時間。農夫的叔叔維持花園並不容易。要以合理的方式安排蔬菜,花卉和植物的位置,科學的養殖,充分的精力,每天不知疲倦地工作。學生們從他們身上得到了勤奮的啟示,他們需要努力學習。他們面臨困難並反思他們是否使用了錯誤的方法以及他們是否堅持不懈。勞動教育給學生帶來了很多靈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三、將道德教育與勞動相結合,擴大學生視野

對於勞動教育,我一直認為戶外活動也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大自然。我記得海倫凱勒在她的“如果我給我三天的光”中說:“第一天下午,我可以看到,我將在森林裡徒步旅行,讓我的眼睛沉迷於大自然的美麗,並在幾個小時內,拼命吸收經常出現在正常視覺人面前的光榮和廣闊的景象。我將在黎明時起床,看到夜晚神奇的奇蹟變成一天。我會敬畏地看著壯麗的太陽全景,而太陽喚醒了沉睡的大地。”可見,一個人的自然景點,這是一個來自大自然的吸引力。

戶外勞動教育有助於擴大學生的視野。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只讓學生不聽窗戶並閱讀聖人,那麼觀眾永遠不會空虛。學生永遠不會理解自然季節的變化。意思是什麼,永遠不要明白無盡的田野在四季中有不同的顏色。通過引導學生接觸自然,他們的視野得到了擴展,他們的視野得到了改善。許多學生在寫作中有更多的材料,寫出了自然的本質

將勞動與道德教育相結合,為學生的靈魂植入勞動的種子,讓他們認識到勞動可以創造美,勞動可以發現美。在當今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的物質生活非常豐富,但是當我們通過勞動收穫和收穫,當我們始終保持勤奮和善良的狀態時,我相信我們的習慣和觀念在勞動中不斷更新。並發展......

參考文獻:

[1]姚玲英,德育教育“四部曲”,[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年3期

[2]石朝霞、董麗麗,走進大自然:必要的教育,[J],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14年4期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