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手攝課堂

街頭攝影的話題,我們已經聊了兩期,這裡首先為大家做個總結:

我將街頭攝影歸為兩種框架之下

·

它們的創作目的是

好看/有趣/情節

觀念/視覺/意圖

·

兩類照片的特徵是

用城市元素做形式構成

抓拍高光時刻

講故事

……

更復雜的構圖

更多細節

更具概括性

非敘事性

……

·

有個問卷調查結果是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有超過25%的朋友對看不懂的“藝術攝影”表示不理解或持模稜兩可的態度。

·

沙龍與藝術兩種語境下,最針鋒相對的是

沙龍攝影:照片首先要好看!

藝術攝影:我的“好看”你不懂。

沙龍攝影:好照片要會說話!

藝術攝影:照片可以不講故事!

沙龍攝影:那還需要攝影師幹什麼?

攝影家們的作品自然有其深度在,但這裡並不是讓大家徹底放棄原有的拍攝觀念,人人都去“搞藝術”。

·

橫亙在許多攝影愛好者面前的死結是

在不懈追求“好看”的過程中,

被“好看”自身所困,

誤解藝術攝影為故弄玄虛,

最終反而失去了街頭攝影本身的樂趣。

我們只是從藝術攝影中摘取一二,讓大家眼界更廣審美的維度更高級,拍照的題材更多元。那我們就從街頭攝影的困境說起。

04.

街頭攝影的困境

走上街頭,為什麼越來越不知道怎麼拍了?因為攝影者被零散的技能所“教化”。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當你拿起手機、相機進行街頭攝影的時候,原動力是什麼?最開始的時候,一定不是“我要拍個很酷的街頭攝影”,而僅僅是記錄當下的某種衝動。當我們被並不系統“攝影知識”所教化後,看似懂得更多構圖、拍攝技巧,實則陷入了一些困境。

這些困境通常是:

-

「正能量困境」

有一句不知出自誰的說教縈繞在無數攝影愛好者心頭:“用鏡頭髮現生活的美”。這種基於“捕捉美”的正能量題材攝影,當然無可厚非,但同時也會裹挾太多注意力,讓我們只看到世界的一部分,而忽略另一部分。

例如“正在笑的人”“活潑的孩子”“有設計感的街道”“歡樂的慶典”“高大上的城區”“美美噠店鋪”,被“正能量”裹挾,更容易將題材限制在拍攝舒適、富足、安全、樂觀、高級等“正面”辭藻中,而忽略了街頭的多元。

更有甚者,會將一些不那麼“正能量”的照片上綱上線。比如這組表現90年代洶湧社會場景的照片: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攝 | Ian Teh

普遍的評論是: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或許只有下面這樣油膩的正面主題的照片才是“好”的?我想稍有判斷的人不會這樣認為。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我們來看幾個攝影師:

Wing Ka Ho

“脫離正能量的有趣”

香港攝影師Wing Ka Ho有個街頭攝影項目《Laundry Art》最近大受歡迎,他拍攝的內容為香港街頭的晾曬的衣服。這絕對不是這座城市的“正能量”,反而是有損市容市貌的: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Wing Ka Ho

香港彩虹邨的晾曬。

這張照片的拍攝地點是香港彩虹邨,其實是個網紅攝影機位,文藝青年們爭相來打卡。他們的照片通常是這樣的: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Wing Ka Ho

漂亮嗎?我認為是漂亮的。因為它幾何感十足,色彩鮮明,形式簡練,很惹人喜愛,成為被熱捧的網紅機位實在很容易理解。

可是,當如此的畫面多起來,雷同起來,你會不會在短暫的構圖快感和曬圈之後感到審美疲勞?如果您是以為有更多追求的攝影愛好者,會不會覺得這些照片並沒有表達自我?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香港彩虹邨打卡照,圖自百度搜索

回到Wing Ka Ho的照片,雖然他拍攝的題材“有損市容市貌”,但這不影響這組照片成為香港街頭的有趣切片。這個角度恰恰是街頭攝影難能可貴的洞察力。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Wing Ka Ho

為什麼許多人拍照會被“正能量”裹挾呢?

因為人們對攝影有著一個樸素的認識——“別把我拍醜了”,那麼作為一個合格的攝影師,也不應該“汙名化”自己所拍的對象,否則就會被認為這人攝影水平有問題。——所以“合格”的拍攝者更傾向於拍攝世界“好”的一面。


-

「說教困境」

有朋友會說,我也不只是會拍“正能量”啊,我還要拍拆遷的老城區和辛苦的環衛工人呢,他們一點也不高大上。

在“正能量”之外,我們拍照容易被另一種東西所綁架——意義。特別是社會意義。

各地影協幾乎是這種意義的“始作俑者”,很多這類題材的街頭攝影本質是新聞和紀實,帶有很強的宣傳目的。然而,攝影愛好者們爭相模仿,觀眾爭相感動和反思,在以攝影為媒介凝聚了社會力量的同時,也讓攝影成為了“報道”和“說教”的工具。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攝影就是攝影,不是新聞工作,他們所面對的遠遠不是“環保”“難民”“文化”等官方意義。手機街頭攝影,完全可以很私人,甚至不需要“意義”。

Nguan

“路人懵逼狀”

攝影師Nguan的街頭攝影畫冊《新加坡》就是個這樣的例子,沒有新加坡的正能量,也沒有意義。

他在採訪中這樣描述自己的作品:

“我的很多作品都是與陌生人眼神交匯的第一刻。在他或她消失在人群前,人與人之間會產生好奇心與認知感。獨特的一瞥,很難用詞彙或是畫像來描述。”

因此,你看他的作品,人物經常是“懵逼”狀,沒有正能量的精氣神,也沒有說教式的段意、中心思想、主要內容,也就是在觀看過程中體會的好奇心和認知感而已。這反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很微觀的新加坡。

左右滑動看更多>>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nguan

蘇珊·桑塔格曾經言辭激烈地批判過攝影中過於濃烈的“社會意義”,覺得那是在消費苦難,消費貧窮,消費觀眾的同情心。這種觀點可以由讀者自行揣摩,我只是想提示大家:

在意義之外,攝影有著很多私人化的表達,街頭攝影從來都沒有必要“端著”。


-

「好看困境」

追求視覺美當然是好事情,然而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大家常常遇到兩個問題。


一個是,許多朋友秉持著較為狹窄的視覺審美尺度,並且篤信“這個尺度內的照片才是好照片”的前提。


例如,IPPA(全球iPhone攝影大賽)這樣一張獲獎照片,相信大多數人會覺得美。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Ruslan Zabulonov

而這一張,曾經被噴,什麼鬼?絲襪誘惑?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Natalia Garcés

其實視覺上的審美稍加進化,是很容易能get到後者的美的。這有點類似網上關於“網紅臉”與“高級臉”之比較,一定要大眼睛尖下巴的女生才美嗎?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另一個困局是,許多朋友還不具備同時處理好形式和內容的能力,無法做到二者的高度統一,過度注意形式美,從而忽略了對內容的關注。

其實,視覺上“美”從來就不是照片的前提,視覺不美的照片,也並非都不是好照片。之前提到的劉濤的照片,視覺上就很“醜”甚至顯得很業餘,但這沒有阻礙他的照片成為有趣的街頭攝影。


上次所說的鄭知淵,也正是將飛速發展的上海的各種符號堆疊、並置,將醜陋粗鄙和高端大氣並置,才有了照片所傳達的魔幻現實觀感。這肯定比千篇一律的外灘高大上夜景要多一些觀看體驗。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鄭知淵

他這樣說:“這些照片既不算唯美,也沒有特定的現實意義,不關心具體事物,對於現實不證明、不揭露也不進行判斷。而這些正是大多數人判斷或認領一張照片的必然而有效的路徑。”


-

「符號困境」

人們常常被老生常談的符號所誤導。

例如街頭攝影中常見的:用環衛工人擦汗的瞬間表現勞動人民的辛苦,用小孩兒舉著紅燈籠來體現年味兒,用小巷微光中的剪影來營造一種孤獨感……一個東西容易被模仿,容易被閱讀,容易被傳播,便很容易成為符號。這些符號成為很多攝影愛好者學習的素材。


其實,這些符號多是官方新聞中常見的視覺符號,但如果大家都去跟風拍,拍多了,很容易成為陳詞濫調。退一萬步,即便要拍攝符號,街頭攝影也不應該變成尋找已經習得的符號的過程,而應該回歸通過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重構街頭場所的過程。


來看韓松,今年春天韓松在上海的兩組街頭攝影。


試想,如果走在老上海的街頭,會不會有許多人想到老弄堂、殖民地建築、市井氣息呢?這組照片的拍攝場所是在弄堂內外,鏡頭表達的卻是色彩。且,拍攝內容偏於抽象的敘述: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韓松 華為P30 pro 顏色

你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什麼人,這些人幹了什麼,只是視覺上感受到了這些顏色的存在。


另一組拍的是陸家嘴幾座著名的超高層建築,然而表現的不是它們老生常談的符號——如建築的宏偉光鮮,或者是新老建築的對比。而是拍攝無所不在的三個巨頭給這座城市的“注視”的場力。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韓松 華為P30 pro 注視

手機的長焦鏡頭將它們和老建築、植物、街景壓縮在一起,也構成了這組照片統一的視覺語言。

沒有符號式拍攝的眼睛,反而在日常中更能找到無限的可拍素材,攝影師白一萌的“隨手記錄”就是很好的例子。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白一萌


05.

手機街頭攝影解套指南

手機街頭攝影者到底應該如何做,才能真正提高能力,並且持續從中獲得樂趣呢?基於以上的絮絮叨叨,我總結出了升級手機街頭攝影不完全指南。

01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

02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

03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

04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

05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

06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

07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

08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

09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

你看,我們並沒有否認沙龍攝影,只是讓大家瞭解更多可能性。在“決定性瞬間”為代表的認識之外,在“好看”和“講故事”之外,還有許多空間值得我們去拍攝和探索。

祝每位朋友都能在街頭找到拍照的樂趣。

街頭手攝錦囊 | 街頭攝影,不止決定性瞬間(三)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原畫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