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手摄课堂

街头摄影的话题,我们已经聊了两期,这里首先为大家做个总结:

我将街头摄影归为两种框架之下

·

它们的创作目的是

好看/有趣/情节

观念/视觉/意图

·

两类照片的特征是

用城市元素做形式构成

抓拍高光时刻

讲故事

……

更复杂的构图

更多细节

更具概括性

非叙事性

……

·

有个问卷调查结果是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有超过25%的朋友对看不懂的“艺术摄影”表示不理解或持模棱两可的态度。

·

沙龙与艺术两种语境下,最针锋相对的是

沙龙摄影:照片首先要好看!

艺术摄影:我的“好看”你不懂。

沙龙摄影:好照片要会说话!

艺术摄影:照片可以不讲故事!

沙龙摄影:那还需要摄影师干什么?

摄影家们的作品自然有其深度在,但这里并不是让大家彻底放弃原有的拍摄观念,人人都去“搞艺术”。

·

横亘在许多摄影爱好者面前的死结是

在不懈追求“好看”的过程中,

被“好看”自身所困,

误解艺术摄影为故弄玄虚,

最终反而失去了街头摄影本身的乐趣。

我们只是从艺术摄影中摘取一二,让大家眼界更广审美的维度更高级,拍照的题材更多元。那我们就从街头摄影的困境说起。

04.

街头摄影的困境

走上街头,为什么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拍了?因为摄影者被零散的技能所“教化”。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当你拿起手机、相机进行街头摄影的时候,原动力是什么?最开始的时候,一定不是“我要拍个很酷的街头摄影”,而仅仅是记录当下的某种冲动。当我们被并不系统“摄影知识”所教化后,看似懂得更多构图、拍摄技巧,实则陷入了一些困境。

这些困境通常是:

-

「正能量困境」

有一句不知出自谁的说教萦绕在无数摄影爱好者心头:“用镜头发现生活的美”。这种基于“捕捉美”的正能量题材摄影,当然无可厚非,但同时也会裹挟太多注意力,让我们只看到世界的一部分,而忽略另一部分。

例如“正在笑的人”“活泼的孩子”“有设计感的街道”“欢乐的庆典”“高大上的城区”“美美哒店铺”,被“正能量”裹挟,更容易将题材限制在拍摄舒适、富足、安全、乐观、高级等“正面”辞藻中,而忽略了街头的多元。

更有甚者,会将一些不那么“正能量”的照片上纲上线。比如这组表现90年代汹涌社会场景的照片: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摄 | Ian Teh

普遍的评论是: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或许只有下面这样油腻的正面主题的照片才是“好”的?我想稍有判断的人不会这样认为。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我们来看几个摄影师:

Wing Ka Ho

“脱离正能量的有趣”

香港摄影师Wing Ka Ho有个街头摄影项目《Laundry Art》最近大受欢迎,他拍摄的内容为香港街头的晾晒的衣服。这绝对不是这座城市的“正能量”,反而是有损市容市貌的: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Wing Ka Ho

香港彩虹邨的晾晒。

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是香港彩虹邨,其实是个网红摄影机位,文艺青年们争相来打卡。他们的照片通常是这样的: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Wing Ka Ho

漂亮吗?我认为是漂亮的。因为它几何感十足,色彩鲜明,形式简练,很惹人喜爱,成为被热捧的网红机位实在很容易理解。

可是,当如此的画面多起来,雷同起来,你会不会在短暂的构图快感和晒圈之后感到审美疲劳?如果您是以为有更多追求的摄影爱好者,会不会觉得这些照片并没有表达自我?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香港彩虹邨打卡照,图自百度搜索

回到Wing Ka Ho的照片,虽然他拍摄的题材“有损市容市貌”,但这不影响这组照片成为香港街头的有趣切片。这个角度恰恰是街头摄影难能可贵的洞察力。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Wing Ka Ho

为什么许多人拍照会被“正能量”裹挟呢?

因为人们对摄影有着一个朴素的认识——“别把我拍丑了”,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摄影师,也不应该“污名化”自己所拍的对象,否则就会被认为这人摄影水平有问题。——所以“合格”的拍摄者更倾向于拍摄世界“好”的一面。


-

「说教困境」

有朋友会说,我也不只是会拍“正能量”啊,我还要拍拆迁的老城区和辛苦的环卫工人呢,他们一点也不高大上。

在“正能量”之外,我们拍照容易被另一种东西所绑架——意义。特别是社会意义。

各地影协几乎是这种意义的“始作俑者”,很多这类题材的街头摄影本质是新闻和纪实,带有很强的宣传目的。然而,摄影爱好者们争相模仿,观众争相感动和反思,在以摄影为媒介凝聚了社会力量的同时,也让摄影成为了“报道”和“说教”的工具。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摄影就是摄影,不是新闻工作,他们所面对的远远不是“环保”“难民”“文化”等官方意义。手机街头摄影,完全可以很私人,甚至不需要“意义”。

Nguan

“路人懵逼状”

摄影师Nguan的街头摄影画册《新加坡》就是个这样的例子,没有新加坡的正能量,也没有意义。

他在采访中这样描述自己的作品:

“我的很多作品都是与陌生人眼神交汇的第一刻。在他或她消失在人群前,人与人之间会产生好奇心与认知感。独特的一瞥,很难用词汇或是画像来描述。”

因此,你看他的作品,人物经常是“懵逼”状,没有正能量的精气神,也没有说教式的段意、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也就是在观看过程中体会的好奇心和认知感而已。这反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微观的新加坡。

左右滑动看更多>>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nguan

苏珊·桑塔格曾经言辞激烈地批判过摄影中过于浓烈的“社会意义”,觉得那是在消费苦难,消费贫穷,消费观众的同情心。这种观点可以由读者自行揣摩,我只是想提示大家:

在意义之外,摄影有着很多私人化的表达,街头摄影从来都没有必要“端着”。


-

「好看困境」

追求视觉美当然是好事情,然而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大家常常遇到两个问题。


一个是,许多朋友秉持着较为狭窄的视觉审美尺度,并且笃信“这个尺度内的照片才是好照片”的前提。


例如,IPPA(全球iPhone摄影大赛)这样一张获奖照片,相信大多数人会觉得美。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Ruslan Zabulonov

而这一张,曾经被喷,什么鬼?丝袜诱惑?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Natalia Garcés

其实视觉上的审美稍加进化,是很容易能get到后者的美的。这有点类似网上关于“网红脸”与“高级脸”之比较,一定要大眼睛尖下巴的女生才美吗?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另一个困局是,许多朋友还不具备同时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能力,无法做到二者的高度统一,过度注意形式美,从而忽略了对内容的关注。

其实,视觉上“美”从来就不是照片的前提,视觉不美的照片,也并非都不是好照片。之前提到的刘涛的照片,视觉上就很“丑”甚至显得很业余,但这没有阻碍他的照片成为有趣的街头摄影。


上次所说的郑知渊,也正是将飞速发展的上海的各种符号堆叠、并置,将丑陋粗鄙和高端大气并置,才有了照片所传达的魔幻现实观感。这肯定比千篇一律的外滩高大上夜景要多一些观看体验。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郑知渊

他这样说:“这些照片既不算唯美,也没有特定的现实意义,不关心具体事物,对于现实不证明、不揭露也不进行判断。而这些正是大多数人判断或认领一张照片的必然而有效的路径。”


-

「符号困境」

人们常常被老生常谈的符号所误导。

例如街头摄影中常见的:用环卫工人擦汗的瞬间表现劳动人民的辛苦,用小孩儿举着红灯笼来体现年味儿,用小巷微光中的剪影来营造一种孤独感……一个东西容易被模仿,容易被阅读,容易被传播,便很容易成为符号。这些符号成为很多摄影爱好者学习的素材。


其实,这些符号多是官方新闻中常见的视觉符号,但如果大家都去跟风拍,拍多了,很容易成为陈词滥调。退一万步,即便要拍摄符号,街头摄影也不应该变成寻找已经习得的符号的过程,而应该回归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重构街头场所的过程。


来看韩松,今年春天韩松在上海的两组街头摄影。


试想,如果走在老上海的街头,会不会有许多人想到老弄堂、殖民地建筑、市井气息呢?这组照片的拍摄场所是在弄堂内外,镜头表达的却是色彩。且,拍摄内容偏于抽象的叙述: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韩松 华为P30 pro 颜色

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人,这些人干了什么,只是视觉上感受到了这些颜色的存在。


另一组拍的是陆家嘴几座著名的超高层建筑,然而表现的不是它们老生常谈的符号——如建筑的宏伟光鲜,或者是新老建筑的对比。而是拍摄无所不在的三个巨头给这座城市的“注视”的场力。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韩松 华为P30 pro 注视

手机的长焦镜头将它们和老建筑、植物、街景压缩在一起,也构成了这组照片统一的视觉语言。

没有符号式拍摄的眼睛,反而在日常中更能找到无限的可拍素材,摄影师白一萌的“随手记录”就是很好的例子。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白一萌


05.

手机街头摄影解套指南

手机街头摄影者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真正提高能力,并且持续从中获得乐趣呢?基于以上的絮絮叨叨,我总结出了升级手机街头摄影不完全指南。

01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

02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

03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

04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

05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

06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

07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

08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

09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

你看,我们并没有否认沙龙摄影,只是让大家了解更多可能性。在“决定性瞬间”为代表的认识之外,在“好看”和“讲故事”之外,还有许多空间值得我们去拍摄和探索。

祝每位朋友都能在街头找到拍照的乐趣。

街头手摄锦囊 | 街头摄影,不止决定性瞬间(三)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原画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