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工作就能升職?錯了,不懂這一點,做得再多也沒用

前兩天跟同學吃飯,聊到升職的事情。有個朋友是專科出身,學歷不好,但工作很努力。他在公司工作了5年多,做出了不少項目,業績一直排在公司前三位。

前段時間,公司有個項目主管跳槽了,空出了一個位置,他覺得自己很有希望,對這個崗位特別期待。但結果出來,領導並沒有提拔他,反而讓一位業績一般但碩士畢業的同事上了臺。他很鬱悶,一來而去,就萌生了辭職的念頭。

這樣的經歷,可能很多人都有過。明明自己做出了不少成績,但升職加薪的卻始終不是自己。同樣都是工作,為什麼有些同事能平步青雲,自己卻會陷入瓶頸,甚至要擔心在大浪淘沙中被裁員呢?在職場上,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培養能力,才能做好職業規劃呢?

努力工作就能升職?錯了,不懂這一點,做得再多也沒用

一、為什麼升職加薪的總不是你?

不懂“收益半衰期”原理,做得再多也沒用

浙大心理學博士採銅曾經提出過一項著名的理論,叫收益半衰期理論。這裡的收益是指某件事在當下給我們帶來的好處,而半衰期是指這項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

他把我們日常接觸的所有工作,都按照半衰期和收益值兩個維度,劃分成了四大不同類型: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能持續給我們帶來巨大好處的,比如談一場戀愛能幫助我們持續成長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快感很強烈,但也很快就會消失,比如玩網絡遊戲、看綜藝節目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我們在做的時候可能沒有那麼開心,但是從長期來看,做這些事可以讓我們積累,能給我們帶來持續的好處,比如讀書。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在做的時候沒有特別強烈的快感,做完了也沒有持續的收益

努力工作就能升職?錯了,不懂這一點,做得再多也沒用

半衰期越短的工作,能夠創造價值的時間就越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就越弱。為什麼很多人明明做出了成績,卻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呢?因為他們所做的,恰恰是那些半衰期很短的工作。

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是做項目管理的,但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做報表。要知道,做報表是一件重複性的工作,只要掌握了填充數據的原理,很快就能上手。這項工作的半衰期就非常短,他雖然投入了大量時間,卻並沒有讓自己變得更加值錢。

再比如,我們應該什麼時候向老闆提出升職的要求?是在每年年底和年初,還是在大項目完成之後?答案是後者,我們應該在做出了成績、或者項目完成之後,就向老闆提出升職的要求。這是因為,我們做出的業績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衰減,等到一段時間之後再來提出要求,就沒有剛做完那會兒提出的效果好。

那麼,哪些工作是屬於長半衰期的工作?答案有兩類。

一類是能對公司產生持續影響的工作

,比如核心流程的優化改進,或者帶來長期利潤的業務。這一類工作會持續給公司創造價值,因此半衰期很長,能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也是持久的。

另一類是能讓自己不斷增值的工作,比如提升學歷,或者積累重要項目的經驗。只有將精力用在刀刃上,才能讓自己付出的時間更加有效。

努力工作就能升職?錯了,不懂這一點,做得再多也沒用

二、如何佔據職場主動權,讓你的職業發展更順利?

美國有位投資人,叫克里斯·薩卡。據說他的身價超過10億美元,是全硅谷最成功的風險投資人之一。他曾經談過自己的職業發展歷程,其中有幾條建議,對現在的我們也很有幫助。

培養至少兩項技能

統計學上有個理論,在一個領域練到前1%是非常難的,不僅要靠大量的後天訓練,還要靠天賦和智慧。但是練到前25%就相對容易多了,只要找對了方法,很容易就能超過大多數人。

薩卡提出,最有可能成功的搭配,並不是在某個領域練到1%,而是選擇兩個領域,分別都達到25% 的水平,然後再將這兩個領域結合起來。

這可能比較難理解,我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美國有位畫家叫斯科特·亞當斯,他的漫畫同時在65個國家傳播,使用了25種語言,有超過兩千家報紙轉載。但亞當斯並不是專業繪畫出身,他只是靠業餘的自學,將繪畫技能練習到了前25%的水平。那他為什麼能成功呢?

因為他還有一項技能,是會寫笑話和段子。他寫笑話的水平也並不是頂尖的,只能達到前25%的水平,但和他的繪畫技能一結合,就創造出了一種形式新穎、非常成功的漫畫體系。

努力工作就能升職?錯了,不懂這一點,做得再多也沒用

再比如說,我有個朋友,在互聯網公司做程序員。工作五年以後,同批入職的同事還在中級和高級程序員中掙扎,他已經升任項目主管,月薪三萬多元。

他的技術水平並不是公司最頂尖的,只能算上游。但他還有一項能力,是演講能力。他的口才比不上做銷售和市場的同事,但在程序員中排名前列,能夠清楚完整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因此,當公司有項目主管的位置空缺時,領導首先想到的人選就是他。

所以你看,同時擁有兩項技能,並把這兩項技能都練習到前25%的水平,能讓你的職業發展之路具備更多可能性。

要善於主動進攻,而不是被動防守

所謂的進攻,就是八個字,以我為主,積極主動。薩卡就是通過這個方法,讓自己迅速從投資人群體中脫穎而出的。

當年薩卡旁聽了許多會議和講座,無論對方是否邀請了他,他都會主動去現場旁聽。他去開會的時候,別人根本就沒有邀請他,有時候別人不好意思說,有時候也會有人問他來幹什麼。他總是回答,我是來幫你們做會議記錄的,以此來獲得旁聽會議的權利。

努力工作就能升職?錯了,不懂這一點,做得再多也沒用

薩卡的這項做法在我們日常工作中可能並不適合,但我們卻可以借鑑薩卡的思路,對很多工作和任務主動出擊。比如,當公司裡有新項目的機會,我們就可以主動向領導申請。我們也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主動發現那些可以改進和優化的地方,讓自己的工作更具價值。

比如那位月薪三萬的程序員朋友,他就經常主動找出公司系統中可以優化的部分,主動向業務部門反饋和溝通。久而久之,業務部門覺得他既專業又有眼光,與他的合作也越來越順暢。

想讓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更順暢,僅僅依靠努力工作是不夠的。做好工作很重要,但做對有價值的工作,更重要。

先升值,再升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