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如何解決?人社部迴應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8日電 18日,國新辦就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介紹,將堅持以促進就業、適應產業需求為導向,不斷調整技工院校專業結構和佈局,深化校企合作、深化工學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使得技能人才培養與就業和產業發展需求進一步提高吻合度。

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如何解決?人社部回應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 來源:中國網

  有記者問,近年來,“技工荒”成為全國製造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勞動力市場上高級藍領人才奇缺,技能型生產崗位人才難求,下一步在培養技能人才方面還有哪些舉措?

  張立新表示,受多重因素影響,當前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和發展仍面臨許多嚴峻的問題:一是技能人才數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二是與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相比,技能人才待遇不高,獲得感不強。三是技能人才培養週期長、培養成本高,人員流動性大,企業培養動力不足。四是重學歷、輕技能的社會觀念尚未根本改變。基於上述原因,加快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任務十分艱鉅,需要綜合施策,長期努力加以改善。

  張立新介紹,相關部門下一步擬採取以下幾個措施:

  第一方面,加強培養培訓,擴大技能人才供給規模。一是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建立政府財政資金、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社會捐助贊助、勞動者個人付費的多元投入機制,提升培訓供給能力。要鼓勵企業興辦培訓,開展職工技能培訓。要推廣“互聯網+職業培訓”模式,提高培訓針對性、有效性。二是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堅持以促進就業、適應產業需求為導向,不斷調整技工院校專業結構和佈局,深化校企合作、深化工學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使得技能人才培養與就業和產業發展需求進一步提高吻合度。

  第二方面,加強激勵,提高職工隊伍穩定性。一是推動落實提高技術工人的待遇意見要求,全面改善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二是健全技能人才崗位使用機制,堅持以用為本,推動企業建立技能人才多層次發展通道。鼓勵企業吸納高技能人才參與重大生產決策、生產科研攻關。三是深化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支持企業自主開展技能評價,並且落實待遇。四是完善以國家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獎勵為主體,社會獎勵為補充的技能人才表彰制度。五是加大職業技能競賽工作力度,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對取得優異成績的選手要給予榮譽和物質獎勵。

  第三方面,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一是注重從人才培養源頭上弘揚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把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等內涵納入到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作為職業道德要求的重要內容,塑造勞動者良好的職業素養。二是在培養培訓的全過程強化工匠精神,推進工匠精神進學校、進課堂、進企業。三是做好工匠精神的長期持續宣傳。結合五一勞動節、7·15世界青年技能日等重要節點,包括舉辦世界技能大賽、全國技能大賽等重大活動,做好集中宣傳,進一步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

  張立新表示,通過全方位的舉措,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進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供給,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使得高技能人才能夠適應整個產業發展需求,為“十四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障。(中新經緯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