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夺走的教鞭再次还给了教师,老师们该怎么用好她

我做学生那段时间,老师上课时左手捧着教材,右手握着教具教鞭。那时的我们认为

教鞭是一个很神圣的东西,如果老师没有了教鞭,课堂上似乎缺少了什么,我们心中似乎也缺少了什么。教鞭在某种程度上是老师身份的象征。那时候总在想:将来做一位拿着教鞭的老师多好啊!

被夺走的教鞭再次还给了教师,老师们该怎么用好她

记得我的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特别重视作业的书写。一次数学作业,我为追求完美,使上下行的每个字一一相对地写,于是,把大数给写分家了(比如写3000,本行末尾写30,转行开头写00),老师把我叫到办室对我说:写数字是不可以转行的,要么在本行写完,要么转到下一行。对老师的训诫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同学中有一位非常调皮,不用心学习,成绩不温不火,为抓他学习,老师没少用教鞭打他的手板心。打着打着,成绩就逐渐见长了,小学毕业跻入全班第二。从学习中找到乐趣的他后来一路开挂,考上了大学(上世纪80年代初的本科),读了研究生,后来在某大学任教授。

感慨:老师的教鞭是人生路口的方向标,她把你指向人生正路,老师的教鞭是一面正衣镜,她让你改掉缺点,老师的教鞭是策马鞭,敲打着你跑向远方,跑向更远更广阔的天地。


被夺走的教鞭再次还给了教师,老师们该怎么用好她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老师的教鞭被看作是封建教育的残渣余孽成为人们唾骂丶批判的对象,一些不忍心放下教鞭的老师因此付出了血泪的代价。

我的一位同学,刚入职那会儿初生牛犊不怕虎,见不得学生犯错,容不得作业出错,每天中午放学,他能端着饭碗在班级看着学生订正作业。由于对学生要求严格,所代班级几届中考成绩名列全县前位,受到家长的高度认可。可是就因为有一次,一位学生在上课时玩手机被他没收了,被家长告发,他受到了处分,“光荣事迹"还登上了某晚报。从此,他便消沉了。以后的几届学生中考成绩平平,他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老师们放下了教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熊学生霸凌校园,面对犹如饭馆式的课堂、成堆的错题只能唉声叹气。

这样的教育不能再延续了。于是,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发声,别让你教鞭下,滋生成群的地痞、流氓、恶棍。(《教鞭》/王怀文),许多明白的家长开始重新审视教鞭的功能,“把教鞭还给老师!”的呼声再次掀起,并逐渐成为主流。于是《学校学生违规行为惩戒实施暂行办法》出台了,实施了。

《办法》是有了,但阴影还未消散,有的老师还心有余悸:我管了学生,正常行使权利,管出问题怎么办?

被夺走的教鞭再次还给了教师,老师们该怎么用好她

接过教鞭的手在颤抖!它沉甸甸的。

国家既使把教鞭还给了教师,老师们就应该为国分忧,竭心履职。认真吃透《办法》的精神,和与之相对应的相关法律、法规条文,有法有据、适当有度地行使罚诫权。

滥用绝对是法不容忍的。

家长、社会、與论要多给老师一点包容,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让教育的环境更宽松一些,并继续有理有节地起到监督作用。

领导要为老师们撑腰,做好“支持、保障和监督"之大事,为老师大胆行使罚诫权保驾护航。

用好教鞭是教师尽责的表现,是对学生、家长的负责,是尽社会的一份责任。老师们理该用好手中的教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