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選班委失敗就絕食,養了一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孩子輸不起怎麼辦?

抖音上,一位育兒師分享了一個心理脆弱、禁不起批評的孩子的案例。

小朋友王暢是個典型的“輸不起”的孩子,比賽輸了就暴跳如雷,甚至在溜冰比賽中,結果還沒出來,只是感覺到會輸了就開始大喊大叫。

競選班委失敗就絕食,養了一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爸爸說:

王暢做事情的時候比較急,追求完美,好勝心極強。

遇到有困難的事情,就不想去做。

因為種種問題,無法去上幼兒園,媽媽之後辭職在家帶他。

競選班委失敗就絕食,養了一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競選班委失敗就絕食,養了一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在與爸爸的遊戲互動中,王暢只要一輸就開始“崩潰”,大喊:你怎麼不讓著我點!

還會耍賴,不願意再玩下去。

至於批評,那更是一點都聽不得。

評論區很多家長留言說,自己的孩子也有類似的問題。

那麼,孩子到底為什麼“怕輸”呢?歸根結底是抗挫折能力的缺失。

心理學家皮亞及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中提到:孩子從2歲開始自我意思高度發展,此時的孩子總希望自己比別人強,期待獲得更多的關注和讚賞,一不如意就會有消極情緒。

如何引導孩子“去自我中心”,在孩子性格形成以前,樹立正確的輸贏觀尤為關鍵,它決定著孩子如何看待輸贏,如何看待自己。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培養孩子贏得起的自信,也要培養孩子輸得起的胸襟。

競選班委失敗就絕食,養了一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競選班委失敗就絕食,養了一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在聊孩子過分看重輸贏這件事時,有網友分享了一個事例:一名四年級的小學生因競選班長失利而絕食。

競選班委失敗就絕食,養了一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小杰,一直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在學校更是連任了三年班長,但在第四年的競選中,竟“意外”落選。

從知道落選那一刻起,小杰的情緒就失控了,回到家更是大發脾氣,把自己關在房間拒絕吃飯,甚至出現厭學情緒,最後不得不休學一年,接受心理治療。

家長想不明白,為何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此薄弱?

其實這與孩子從小受到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家中獨子,父母不捨得讓孩子吃一點苦,從小順風順水,很少有體驗挫折的機會。

但人生不會一帆風順,在處處呵護中長大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會驚慌失措一蹶不振。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過 30 年的研究發現:面對挫折與困難,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在於人的心理彈性能力,俗稱抗挫力。

寶劍需磨礪,梅香苦寒來,一個人如果沒有抗挫折的能力,即便再優秀也難成大器。

優秀的父母,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人生中的輸贏和挑戰,真實與艱辛。

面對孩子的情緒,還要用柔軟和信任為孩子賦能,給孩子一顆強大的內心。

YouTube上看到過一個爸爸分享4歲兒子學習冰球的過程。

視頻中的小傢伙,因為動作不夠熟練,屢屢受挫,但他的反應卻萌翻眾網友,引來無數點贊。

從進到溜冰場,他就開始喊口號給自己打氣。

競選班委失敗就絕食,養了一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當發現自己被小夥伴們甩遠後,他沒有氣餒,而是不斷地鼓勵自己“好的,用我最快的速度!”

競選班委失敗就絕食,養了一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當再次摔倒,他告訴自己“我需要睡(休息)一下!”然後躺在冰上休息。幾秒鐘的時間,他就迅速爬起來,用“OK、OK”來給自己打氣。

競選班委失敗就絕食,養了一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覺得自己表現好的時候,還會適時的鼓勵自己:“我做到啦!”、“我贏啦!”

競選班委失敗就絕食,養了一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有時候,他也會抓狂,生氣地大罵自己,但這只是宣洩一下,很快就又調整狀態繼續前行。

競選班委失敗就絕食,養了一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在枯燥疲累的體育運動中,一個四歲的孩子,完美的展現出超高的抗挫折能力。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並不是一種天賦,這一定與父母的教育有關,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畏難、建立自信是人生的必修課。

參加體育項目,確實是鍛鍊孩子意志力和吃苦精神的好方法。

可是,同樣是參加體育鍛煉,鄭州一個2歲女童卻因為在平衡車比賽中跑了倒數,遭到了母親的厲聲責罵。

競選班委失敗就絕食,養了一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媽媽對她在場上的表現非常不滿,一直在不斷的責備。

女孩驚恐的看著暴跳如雷的媽媽,極力想要安撫媽媽的情緒,說“我下次好好跑”。

但是女孩的媽媽並不消氣,一下一下的打在孩子頭上。

最後更是把哭的上氣不接下氣的孩子獨自仍在路上,上演了一場真實版“媽媽不要你了”。

難以想象,此時的孩子該是多麼的恐懼。在她的心裡,她不止輸掉了比賽,更是輸掉了媽媽的愛。

人生的挑戰隨時都在,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當孩子面對一時的失敗,父母應該給予的是情感上的支持,行動上幫助孩子克服困難,認知上讓孩子明白錯誤和失敗也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味的打擊否定。

《少年說》中,一位媽媽遭到學霸兒子的吐槽:成績優秀的兒子,有一位不想讓自己考第一的媽媽!

競選班委失敗就絕食,養了一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孩子對臺下的媽媽發問:為什麼別的家長都不斷鼓勵自己的孩子,而你卻總是打壓我的上進心呢?追求進步究竟有什麼錯?

競選班委失敗就絕食,養了一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看到後面觀眾們才明白箇中原因:原來媽媽發現孩子在書桌前帖了紙條:第二就是落後。

家人不想讓孩子有這麼大的壓力,所以才不希望孩子考第一。

媽媽告訴孩子:“希望你注重整個當中的過程,看淡最後的得失。”、“除了高考,還有詩和遠方。”

其實,不管是不是第一名,每個孩子都應該是父母心中最好的孩子。

演員袁泉在《中國機長》飾演的乘務長,憑藉其精湛演技,受到無數人關注。導演選角時曾說,袁泉骨子裡的淡定,眼神傳遞出來的能量,能壓得住千軍萬馬。

競選班委失敗就絕食,養了一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袁泉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氣場,與父母的良好教養不無關係。

在《朗讀者》節目中,袁泉分享了與父母的相處細節。

初入戲校的兩年,基本功是袁泉的噩夢。

儘管她很努力,結果老師還是說她不夠刻苦,她在給爸媽的信中寫下了那種無望和迷茫:“老師說我還不夠刻苦,我聽了心裡非常難受,因為我覺得已經使出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不管怎樣我還是要更加刻苦,告訴你們,我的腿離頭只有豎著的兩根手指那麼遠了。”

爸媽寫信告訴她:做父母的理解你,心疼你。我們絕不會在你竭盡全力仍暫時達不到目標的情況下,還要你去拼命。泉泉,切記住,在挫折面前不氣餒,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振作起來吧。

競選班委失敗就絕食,養了一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作家傑茜卡·萊希在她的書《失敗的禮物》中說:一年又一年,我‘最好的’學生,也就是最快樂、最成功的學生,都是這樣的:父母允許他們失敗,讓他們為失誤負責,面對錯誤時,鼓勵他們盡力而為。

中國的孩子比別的孩子承擔了更多的壓力,他們更害怕犯錯,是因為輸常常代表了失敗。

作為父母,我們要明白:在孩子人生中,比起輸贏的結果,更應該享受成長的過程,輸了不可怕,懂得在得失中吸取養分的孩子,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披荊斬棘,風雨兼程。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