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長教育孩子用批評,聰明家長卻喜歡這樣子說

你如果困頓於孩子與你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且不知道該如何做,就請往下看。

“孩子,媽媽批評你,那都是為了你好”。

上面這句話,聽著是不是很熟悉?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會情不自禁地說出這句話。

受到批評指責的孩子,究竟有多少人會以為這真是對我好的?

普通家長教育孩子用批評,聰明家長卻喜歡這樣子說

反過來,你會喜歡聽別人批評你嗎?為感受這個“為了你好”的力量,我們大膽設想一下場景。

情景1:無論你工作怎麼努力,領導就是不滿意,結果領導把你訓一頓,然後跟你說那都是為了工作,也都是為了你好。你聽完後,心情會怎麼樣?你內心還認為領導是恨鐵不成鋼而非尋機找你麻煩嗎?

或許走出辦公室門口的你早就已經在心裡罵娘了。

情景2:你已經很努力在改變家庭生活狀況了,可你的妻子卻理直氣壯地指責你賺不到錢,沒有辦法養家餬口,且跟你說那都是為了你好,你會認為這真的只是關心而非發洩嗎?

或許你聽完指責立馬暴跳如雷懟回去,然後摔門而出找朋友一醉方休去了。

普通家長教育孩子用批評,聰明家長卻喜歡這樣子說

配圖與內容無關

看來大人也是不喜歡聽批評指責的話,那你知道孩子對這句話是如何理解的嗎?

為了摸清受批評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我問了剛被罵哭過的侄女。

事情是這樣的,侄女平常學習很自覺,但最近總避開她媽媽偷偷看電視節目。這事被媽媽發現,上來直接關掉電視,接著就是一頓批評。既擺事實又講道理,和孩子談論了看電視影響眼睛,影響學習,把看電視的種種壞處都羅列了一遍,最後對侄女說:“媽媽批評你都是為了你好,以後要好好學習,不要讓我失望”。

可侄女卻問我:“媽媽批評我,真的是對我好嗎?既然是對我好的事,我怎麼一點也不開心呢?還有為什麼電視節目沒有一點好處而同學們個個都愛看呀?為什麼人人都能看,我就不行?

面對這一連串的問題,你有解決問題的法子嗎?

普通家長教育孩子用批評,聰明家長卻喜歡這樣子說

瞭解孩子的行為目的和內心需求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一番交談後我才知道,原來最近她班裡同學總在談論一個電視節目,沒看過的她總被同學排擠在外,所以每次回家都情不自禁悄悄地偷看一會電視,目的是不想被同學笑話老土,連這都沒看過。

孩子看電視的行為目的是不想讓同學覺得老土,連電視節目也沒有看過;內心需求是融入集體,被同學認可。

媽媽批評孩子看電視的行為目的是為了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和學習;內心需求是孩子接受我的觀點。

從分析可看出兩人都有各自的目的和內心需求且並不相同,那問題就化解不了。

家長該如何說才能讓孩子真正接受你的想法?

第一步:用同理心消除距離感,讓孩子說出真實感受

如果媽媽等孩子看完電視才找機會坐下來與孩子好好溝通,詢問孩子最近校園內和同學間發生的有趣事情,有意地探討電視節目中的內容等,就不難發現孩子心中積攢的情緒源泉。

媽媽可以說:我讀書時也喜歡看電視節目,到學校也喜歡和同學探討,有趣極了。為記住電視情節,我甚至還做筆記,和同學探討時我從不遺忘節目情節,我還喜歡用課文學習到的知識對電視節目進行總結和提煉觀點,寫成小日記,因此我成為同學們心目中的“節目小百科”。

我相信孩子聽完眼神立馬就亮了起來。有了同理心,孩子就會把你當成“知己”,就願意告訴你她的真實想法。

普通家長教育孩子用批評,聰明家長卻喜歡這樣子說

第二步:知道孩子的行為目的和內心需求,消除顧慮,為接下去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家長教育子女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指出孩子的錯誤行為,用最粗暴的方式停止孩子的行為。這種教育往往忽略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這種不問緣由的責難對孩子來說是致命的,親子關係就是這樣越變越緊張的。常常聽見家長說“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正是這個原因。

媽媽知道了女兒的想法,就不會固執己見的給孩子講大道理。但試問究竟有多少家長願意花時間聆聽孩子真實想法的呢?

普通家長教育孩子用批評,聰明家長卻喜歡這樣子說

第三步:站在孩子的角度就事論事,孩子就有解決問題的方向感

接著媽媽就能繼續講:想融入同學群裡,就得樹立自己的形象,讓她們看到自己對節目的獨特見解,你需要記住節目情節,提煉總結觀點和開拓思維,才能在同學面前露一手,而這些都得益於我平時注意積累,提高文化素養,學好知識才能講出道理來的。

媽媽那時只在作業完成後觀看電視,且規定自己一天只看半小時,就當是犒勞自己努力學習。這既不耽誤學習,影響眼睛健康,而且對節目內容記得更牢,一舉兩得!

有的父母會講:我小時候都沒有那麼自覺,怎麼教育孩子自覺呢?

請記住,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樹立起優秀的形象,即使是一個謊言,也是一個善意的謊言。不然你的教育永遠缺乏說服力,孩子的進步需要家長起模範帶頭作用。你的言行決定了孩子的言行,你想要一個出色的孩子,首先就得要求自己做一個“出色”的家長。

我相信聰明的孩子聽完後,定能找到內心的平衡點,不再困惑於看電視和學習之間的衝突,進而自信的看電視,也自信的學習。

普通家長教育孩子用批評,聰明家長卻喜歡這樣子說

結語:我們要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孩子的行為目的和真實感受,我們就不容易動怒;同理心拉近了我們與孩子心裡之間的距離,讓我們成為孩子的知己;就事論事,不對比,不評論讓孩子意識問題的所在,更加自信的面對問題,修正問題。這一定比簡單粗暴的批評更加有力,而且不會破壞彼此之間的親密關係。

以上這個方法同樣適合於處理同事之間,夫妻之間的關係,你學會了嗎?

我是@銳談教育育人先育己,你在批評教育孩子過程中是否也有過類似的困惑?歡迎下發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