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爷叔”的后半生:推倒重来

上海滩“爷叔”的后半生:推倒重来

人们习惯将北京读作一个“城”,把广州叫成一个“市”,在厦门之后加个“岛”,而说起上海,总会不自觉地加一个“滩”字。

而在上海话里,“爷叔”通常是指那些颇有腔调,却平易近人的中年男性。

用“爷叔”来称呼如今的钜派投资集团董事长兼CEO倪建达,再合适不过了。

时光倒回四十年前,透过远处那个从黄浦江上走来的少年,你将看到的,是两个波澜行业,与一段壮阔人生。

“爷叔”养成记

每个角色都了然于胸,每个情节都历历在目。

没有十里洋场,不见酒绿灯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还充满种种未知。这一年,倪建达攥着一张“冒险家的乐园”的门票,踏上这片土地。

先吃饱饭,并有尊严地活着,再去实现一些价值。”17岁的倪建达还没有足够的底气对外人说出他的名字,因为在充斥着吴侬软语的陌生空间里,他只是个不合群的“乡巴佬”。

1987年,在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的徐汇区,倪建达担任起枫林房管所三产经理的职位。

从此,他与房地产结缘。

接下来的二十七年,倪建达仿佛“开了挂”:

1996年,他毅然接棒上海城开(集团)有限公司,从存量房和坏账积压,到账面资产超60亿元,他硬是将上海城开推进了上海房地产开发企业50强;

2007年,他借“徐家汇中心”项目,再次刷新上海城开的“身份”,让它成为实力雄厚的上实集团旗下子企业;

2010年,他瞄准中新地产,通过收购成为其最大的股东,二者合体后,上实城开诞生,并成功挂牌香港联交所主板;

2014年,上实城开透过其全资附属公司AWI,对华欣大企业进行收购,从而持有上海世贸99%股权。

上海滩“爷叔”的后半生:推倒重来

这一年,倪建达来到了属于他职场生涯的制高点,稳坐上海地产界第一把交椅。

也是这一年,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上海爷叔”。

一场没有胜算的“赌局”

做惯了常胜将军,我想赌一把。

从17岁到52岁,倪建达在国企度过了异常辉煌的青中年时光。他一度是上海国资委管辖下拥有一定行政级别的“体制内职业经理人”。

2015年,他却做出一个令人诧异的决定:跳出体制内

“从今往后,毋需想起,总会回影脑际,愈久远愈清晰——人生一路前行,总需要做出选择的决定,纠结也好,洒脱也好,在你最美好最成熟的时候,我将要与你告别,开始人生的另外一段旅程。”

这一天,在上实城开的公司邮箱,倪建达留下名为《同行十八载,你成熟了,而我依然年轻》的长文。

卸下满身的荣耀与殊荣,倪建达选择以这样的方式与35年的光阴,深情告别。

2015年的房地产市场,同样寒意刺骨。王健林以超低价格卖掉旗下酒店和文旅项目,李嘉诚清掉了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处房产,潘石屹出清凌空SOHO......

众多地产界大咖相继离席,似乎也在预示着,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即将告终。

“我还要继续做地产吗?”,一时间,他陷入沉思。

2015年2月,在易居控股董事局主席周忻的盛情邀约下,倪建达选择加盟易居,出任旗下金融服务集团董事长,同时出任易居投资的钜派投资集团联席董事长兼CEO。

上海滩“爷叔”的后半生:推倒重来

“今天他对过去说你成熟了,我依然年轻”,倪建达加入后,周忻发表了《好兄弟,100岁再出发》一文。

从甲方到乙方,迈过知天命的年岁,倪建达做了这么一个连年轻人都没有勇气去想的决定。

然而,倪建达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一场从未预见的海啸。

皇帝的新衣

那些年,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是在自己骗自己。

2010年3月,钜派投资集团成立。官网资料显示,钜派专注于为国内高净值机构、个人提供资产配置咨询、理财产品筛选、企业融资服务、综合资产管理等多元金融服务。

从搬入陆家嘴金穗大厦到赴美敲钟上市,钜派只用了五年。

上海滩“爷叔”的后半生:推倒重来

彼时,火热的互联网金融圈,充斥着诱惑和骗局。深入到这个圈子的每一个环节,倪建达逐渐看清了它的全貌。

而谈到对于钜派的原创始人,倪建达更多的是惋惜。“他是一个极具商业头脑的人,金融履历丰富,能很敏锐地感知到财富管理的空白市场。可惜双方价值观不同。”

“钜派是带着光环降生的。”一直以来,业界的目光还不免绕到钜派身后实力雄厚的三家股东身上:国内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轻资产地产概念股易居中国,中国资格最老的门户网站之一新浪,全球最大独立私人银行之一瑞士宝盛

好景不长。

今天,在搜索框内敲入“钜派”二字,弹出的却是“钜派是P2P吗”“钜派的骗局”“钜派还有多少产品没兑付”诸如此类的字眼。

钜派怎么了?

2018年,P2P接连暴雷,也蔓延到私募、甚至信托行业,金融行业监管趋严,“独善其身”成为所有圈内人的座右铭,钜派也未能幸免。

有疑为钜派投资者整理的信息显示,40余只钜派销售的产品或延期,或出现兑付问题,“钜增宝璀璨稳盈”、“钜洲麒麟影视”、“中恒合A演唱会”等项目均位列其中。

作为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一起,以下三名钜派老员工的对话,都指向三年前沸腾一时的“新湃项目”。

员工A:我印象里,足足有两年的时间,这个基金的投资人代表每周三下午一点都会准时出现在公司。

员工B:为了给对方施加更多的刑事压力,我带着投资人跑了国内的五个城市。

员工C:那段时间我对新湃底层六个项目挨个走访核实信息,其中还包括一家韩国的公司。

2017年4月,钜派推出一款名叫钜影新湃演艺的私募投资基金,进入市场后十分抢手,先后通过合伙企业投资了7位知名艺人(团)的近30场演唱会,规模达1.6亿元。

没想到的是,眼看就要到基金存续期后期,这些演唱会的主办方却相继出现违约现象,一场兑付危机随之而来。

“表面上演唱会是顺利结束了,但票务等回款却迟迟没有回来。”

初见端倪,钜派的投后管理部开始紧急处理。在对方拒绝提出的穿透调查后,钜派只好通过拜访每个涉及公司搜寻证据,再以民事和刑事的手段追溯资金流向。

2019年,通过刑事立案+民事诉讼+半年长期谈判等多重手段,最终达成和解,累计最终可回款60%,最大限度降低了投资人的损失。

股权投资的投后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是只要出现问题,危害最先波及的,永远是投资人。

“不问前因,只想后果”。倪建达表示,其实这只是钜派接手前资产产品团队遗留下来的众多问题案例之一。

“这些年来,只要产品出现风险,我们就会第一时间成立处置小组,与交易对手进行交涉谈判或是进行后续的追责。”

倪建达说,他进入钜派的最重要也是最棘手的任务,就是“打扫屋子”。

自我革命

钜派不是“坏孩子”,它只是生病了。

今天看来“爷叔”不老,最多是“阿哥”。在他加盟钜派时,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曾这样说。

“只有做新人才有价值。”回忆起刚来到钜派的第一年,倪建达说,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在了“感受”二字上。

“陪基层员工去面见新客户,同理财师处理风险项目的客户投诉,感受市场温度,感受员工压力,这是一堂必修课。”

面对行业内的种种乱象,倪建达从地产商的角度这样进行解读:人多,钱多,但聪明人不多。

“只有懂得为客户赚钱的人,才是聪明人。”

2017年8月11日,倪建达收到了前创始人的辞职信。当倪建达再听到他的消息,已是“失联”“被带走”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等。

“虽然这些出问题项目和产品都来自上一届创业班子,但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空穴来风。”即便在体制内多年,接下这块烫手山芋的倪建达后知后觉,却清晰可见一股国企领导人少有的旷达。

“钜派的原创始团队永远停在了1.0时代,随着这批人的离开,钜派陷入了巨大的舆论与信任危机,但也让让我们这些‘新人’痛定思痛。”

在倪建达看来,这个行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挑战性,这不正是果断离开舒适圈的他想要的吗?

没什么好委屈的。

“正面来看待这件事情,这堂课早晚都要上,我们比别人早上了,最早经历了风险,也就最先开始懂得转变了。”

所有的骗子在招摇撞骗的时候都会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全新的经济团体,但这些没有来龙去脉的东西都是骗局。

“我们不会用新的产品去覆盖老的产品,不会让下一波无辜的投资人成为填坑的沙土。”

此外,过往的财富管理行业还存在“多层嵌套”的现象,多余的产品结构不仅增加了产品的费用,还成为了透明化的阻碍。

当机立断。在2019年,钜派提出了“三个升级、两个透明、一个目标

”:

三个升级分别是指交易对手升级、风险管理升级、理财师的专业能力和客户的风险管理意识升级,两个透明分别是指资金透明化和资产透明化。

“金融不应该是抢地盘,比的是专业能力。”2019年,钜派更是聚焦于提升理财师专业度,提倡精兵制,并大幅削减不必要的线下门店。

就在不久前,2020年7月16日,钜派召开上市5周年3.0战略升级发布会。会上,专注于房地产投资业务的易德资本宣布成立,同时,易德资本与克而瑞共同打造的业内首个数字化智管系统正式启用。

上海滩“爷叔”的后半生:推倒重来

据了解,该系统可实现投前(部分)标准化、投中穿透式监测、投后立体化管理,推进资产透明化服务升级,持续围绕投前、投中、投后各环节推出相匹配的“资产透明化”措施。

“客户可以接受的是投资风险,不能接受的是道德风险。”倪建达在发布会上表示,财富管理行业未来的赛末点在于对投资标的的判断能力及资产管理能力。

数据不会撒谎。2018年以来,年报上迅速收窄的净亏损,强有力地佐证了倪建达的判断。

“这是一个螺旋式进阶的过程。”正如钜派投资集团执行总裁兼钜派资产事业部董事长兼CEO吴绮敏概括,每个企业面临着的内外部挑战是不同的,因此存在阶段性的波动,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稳”。

“钜派上市后的一段时间,我们总是牢牢地抱住行业内的标杆企业,而在过去两年,钜派不再盯着规模,而是聚焦在质量上,等到对内部、对交易对手升级,尽可能规避道德风险后,再去打破原有产品的架构。”

截至2020年6月30日,钜派的PE股权产品存续规模超200亿元,完成退出近100亿元,累计超300亿元,已与约45家合作管理人开展项目合作。

大刀阔斧后的钜派,终于得到了一颗糖。

“争取不再响一声雷。”倪建达也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财富管理“第二春”

“把钱变得安全最好的办法就是走正道。”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国内金融穿透式监管正式起步。

2019年8月21日,基金业协会公布了下半年的工作计划,提出要重点解决私募机构登记中“全牌照”“集团化”、股权代持问题,和产品备案中名为基金、实为存款、先备后募、变相自融等问题,坚决抑制私募基金“伪资管”和利益冲突风险。

2020年2月28日,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便利申请办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相关事宜的通知》,提高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审核要求及程序的标准化;增设申请机构登记流程公示栏目,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进度及私募基金管理人信息进一步公开透明。

上海滩“爷叔”的后半生:推倒重来

希望政府给予我们这个行业更多的监督与管理。”倪建达坦言,财富管理想真正变成令人尊敬的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用信息不对称赚钱是不可持续的。”倪建达说,在他原来的思维模式里,重销售始终是王道,但如今的财富管理行业,为投资人创造价值才是最应该摆在首位的。

最缺的还是信任

”,吴绮敏指出,而信任的基础就是让投资人,在辨清方向的前提下,去并寻找更有前景的资产。

现阶段,国内的财富管理行业正处大浪淘沙的“出清”中,行业大考仍在继续,这意味着,财富管理行业的转型压力期可能只进行到一半。

“千万不要想着在强监管的过程之下,还能够不断的扩张规模。活着,在痛苦的过程中间,让更多的投资人了解和喜欢资产透明化制度,这是我最看重的。”

倪建达强调,财富管理机构要做到资产透明化一定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一家合规的持牌机构;

第二,必须没有资金池,“一旦有资金池永远无法透明”;

第三,不能自融,“如果自融根本做不了资产透明化”。

“也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吴绮敏特别提醒那些体量较小的财富管理公司,一上来就去做太广的内容是事倍功半的。总结下来,结合自有的资源禀赋不断扩大能力圈,提高识别资产的能力,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才是未来渗出的决定因素。

倪建达相信,未来的十年,中国财富及资产管理行业,将渐渐步入正轨。

写在最后

“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把钜派建设成财富管理行业的百年老店。”直到今天,当“爷叔”再次说起这句话,不再会有反驳与质疑的声音传来。

“其实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在奋力防守罢了。”

简单干净的平头,西装革履配上颜色鲜亮的领带,金丝框的圆镜片后,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在57岁的倪建达脸上,不见沧桑。

相反,他的人生,有滋有味。

因篇幅限制未能将所有内容附上,但感谢多位专业人士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及丰富案例,特别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钜派投资集团董事长兼CEO倪建达,钜派投资集团执行总裁兼钜派资产事业部董事长兼CEO吴绮敏,基于本文接受的采访及表达的观点。

推荐阅读:

我的医美贷款还不上了

港股“回锅肉”,喂饱了谁?

个人隐私有望告别“裸奔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