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厂家,长期的竞争力要看中轮拖

近几年拖拉机行业,市场的热点、焦点无疑是大轮拖,有真实需求的拉动,也有补贴政策“有形之手”的推波助澜,火热的行情鼓舞着一线品牌不断的扩大产能投入,吸引着新品牌不断的进入,比如近几年时间在山东就新进入了100多家大轮拖制造企业,相比之下,中轮拖行业几乎无人问津,鲜有新进入的企业,原来的老企业都一窝蜂争夺大轮拖的蛋糕,也忽视了在中轮拖业务上的投入。

这种现象让我想起了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别人疯狂时你绝望,别人绝望时你疯狂!笔者判断,中轮拖的商业价值被严重低估,中轮拖现在进入难得的机遇期,企业需要重视审视中轮拖市场,也许拖拉机行业最大的机会市场是中轮拖,笔者的观点如下:


拖拉机厂家,长期的竞争力要看中轮拖


一、中轮拖需求稳定,销量巨大

从工业协会拖拉机统计分会提供的数据看,近几年在国内拖拉机销量中,小拖占比70%,大中拖占比30%,在大中拖里,其中中拖占比70%,每年的销量约17万台,相对于大轮拖的快速飙升和其个别马力段的忽增忽降,以及小轮拖的逐年萎缩,中轮拖市场需求量一直保持稳定,是拖拉机行业的中坚力量,并且是需求量最大的马力段,企业不能不重视。

二、需求理性回归,对中轮拖企业是利好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不能走欧美国家大规模农业,也不能效仿日韩精细化农业,中国已经选择的道路是适度规模化。

中国式的适度规模化就是既有大规模农业生产,比如新疆兵团和东北农垦系统,也有中等规模农业生产,比如大量的合作社和农业托管,剩下的就是大量的个体农业,国内农业规模化注定将是多元化和多成份主体构成。

适度规模化需要有适度功率的产品来配套,所以国内农业对拖拉机产品的主流需求应该是中轮拖(25马力-100马力),近几年大轮拖需求异常火爆,有土地集中化之后真实的需求,但更重要的因素是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其中不理性的需求居多,由于大马力拖拉机会有更高的补贴,所以许多农民真实的需要是中型拖拉机的,但看到大马力拖拉机补贴额度高,就选择了大功率的产品,但这些大功率的产品使用率很低,事实上是功率浪费,农民多花了冤枉钱。

预计随着土地流转逐渐进入尾声,补贴政策的逐渐淡出,深松整地任务阶段性完成,拖拉机行业的需求将回归理性,届时中轮拖需求将重新回归,在大中拖占比中,中拖的比例将快速提高,市场将重新回归80:20的比例,也就是大型拖拉机占比20%,中轮拖占比80%,以年需求量35万台算,到时候中拖一年要增加约4万台的需求量,4万台足以养活10家中型企业,5家大型企业。

三、丘陵山区农机化兴起,是中轮拖的用武之地


拖拉机厂家,长期的竞争力要看中轮拖


国内丘陵山区可耕地面积占全国的比例为70%,随着平原地区农机化水平的提高,下一阶段国家的农机化扶持政策必将向丘陵山区倾斜,据接近国家政策制定部门的专家透露,2018年国家农机购置政策将更具个性化,针对丘陵山区将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这预示着丘陵山区农机化将提速,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中小功率的拖拉机产品也将迎来发展的良机。

从现实情况看,当前丘陵山区的土地也在快速的集中,一些农业开发公司已经进入丘陵山区开发花椒、蓝莓、中草药等高价值的作物,在国家的推动下,许多丘陵、浅丘地区机耕道建设完成,另外北方、西南、华南地区在地方政策的推动下,“梯改坡”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比如重庆计划五年内完成1000万亩的“梯改坡”。

丘陵山区的“梯改坡”工程将会极大的改善土地碎片化的现状,有利于适度规模化农业发展,丘陵山区的规模化农业,100马力以上的农机需求量不会大,25—80马力的中轮拖应该是主力。

四、被忽视的产品,竞争相对不激烈

从企业的角度讲,没有竞争的竞争才是最好的竞争!所以农机企业应该想方设法避开竞争,尤其是大家都盯着的产品或品类。

近十年的时间,拖拉机行业竞争的热点集中在大轮拖行业,中轮拖明显被忽视了,具体表现:一是原来的一拖东方红、雷沃重工、黄海金马、东风农机等主流企业没有在中轮拖上下功夫,技术上没有突破,没有革命性的产品,也没有扩大产能,营销上更是乏善可陈,整体看资源全部向大轮拖倾斜,中轮拖虽然没有放弃,但被忽视是肯定的;二是新进入行业的品牌,起点都很高,山东的三十家新品牌,多数起步在80马力以上,竞争的目标就是一拖东方红、雷沃重工、约翰迪尔等一线品牌100-180马力段利润最肥厚的产品上,很少有企业会关注25-80马力段的中轮拖。

新老企业一窝蜂涌向大型拖拉机,无形中给中轮拖行业留了喘息的机会,相对来看,中轮拖行业竞争不激烈,企业可以从容的发展。

有企业已经看到了这种结构性的机会,近期和沈阳远大石川岛的党延德总经理有过一次深入的交流,远大石川岛是沈阳远大集团和日本的资深老牌农机企业合资组建的农机生产企业,长期给久保田、洋马、凯斯纽荷兰等跨国品牌贴牌生产中小型拖拉机,在深入研究了国内拖拉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后,远大石川岛打算以拖拉机产品介入国内市场,并且选择了竞争相对不激烈的中轮拖,该公司选择了40马力、60马力的拖拉机两个马力段,该马力段还没有强势的跨国品牌,对于远大石川岛来说是个难得的缝隙市场。

五、种植结构深度调整,中轮拖契合需求变化

图:国内土地流程进程加快

拖拉机厂家,长期的竞争力要看中轮拖

从2009年开始,在国家的推动下,国内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2012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又推广动地方政府开展土地确权,到2015年可耕地流转率超过35%,流转面积4.47亿亩,流转之后的土地绝大多数进入合作社、种植大户、农业开发公司等组织化用户和经营性实体。

与个体农户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不同,合作社等组织化用户流转土地是有成本的。比如山东地区500-1000元每亩/年,浙江地区1000-3000元每亩/年,再加上还有其它的农资、劳动力的投入,组织化用户是追求经济收益的,通常情况下,原来用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的土地,流转后会种植经济类作物或蔬菜瓜果、花卉苗木,从收益上看“一亩菜十亩粮”、“一亩果百亩粮”。

从机械化水平上看,过去的二十年时间,国内已经完成了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关键环节的全程机械化,油菜、棉花、花生、马铃薯部分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初步得到解决,而大量的经济类作物、蔬菜瓜果、花卉苗木机械化才刚刚起步,有的关键环节甚至为零,比如生菜、包菜、西兰花、草莓等的收获环节几乎全是人工,机械化水平为零,亟需在收获环节机械上得到突破。

经济类作物、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的机械化很多是空白,对农机厂商来说是结构性的好机会。

另外这些作物都是高收益,对机械的要求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率,对价格不敏感,是典型的高端客户。

图2:国内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

拖拉机厂家,长期的竞争力要看中轮拖

根据对经济类作物农机需求的全国性的调研,我们发现与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有本质的不同,大田作物理论上种植规模可以无限大,上百万亩可以集中种植,因为收获和烘干的机器很成熟,储运也有专门的设备,能长期存放不变质不跌价。

但经济类作物、瓜果蔬菜、花卉苗木就不一样了,这些作物绝大多数有保质期,并且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并没有适用的设备,再加上需求有限,所以并不适合大规模种植,一旦种植规模太大,可能在某个种植环节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另外如果市场需求波动太大,大规模种植可能带来大规模的损失,比如今年山东的洋葱种植面积太大,而需求有限,在收获季节几分钱一斤都没有人要,所以菜农只能让洋葱烂在地里。

所以说种植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经济类作物、瓜果蔬菜、花卉苗木等种植面积的增加,有利于对中轮拖等中型农机设备的需求,这种变化在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挪威等欧洲国家体现非常鲜明,这些西欧国家也是适度规模化种植,农业上以高附加值的经销商作物为主,其国内对拖拉机的需求主要是中轮拖。

从这个意义上讲,后期国内拖拉机产品的需求结构将会迅速回调,大轮拖的需求将不再增长,而25-80马力的中轮拖需求将稳定上升,尤其是针对特殊作业环境的中轮拖,比如大棚用拖拉机,果园用拖拉机,中耕用拖拉机等,另外在中轮拖底盘的基础上将开发出许许多特定用途的农机,比如田园运输机、果园采摘平台、蔬菜收获机等,这些产品虽然外观上不是拖拉机,但事实是拖拉机的变形产品,这种产品不断的开发出来,也是增加了中轮拖的销量。

六、中轮拖经济实惠,用途广泛

大轮拖由于体形巨大,现在的使用范围基本上固化到田间作业上了,前几年还有100-120马力的运输型拖拉机,比如东方红1000系列,但近几年随着农用车的普及、国家道路交通对拖拉机上路的管制等,大型运输拖拉机的需求量在下降,使用范围在不断的萎缩,再加上大轮拖作为运输工具油耗大,速度慢,效率低,对用户来说不划算。

但中轮拖作为运输工具,相对于大轮拖来说,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地级市、县城城乡结合部,有大量的中马力拖拉机充当运输工具。据我们的调查,在甘肃的酒泉、武威、张掖这些地级市场,每年都有约2000-5000台中轮拖在从事运输作业,这些产品经济实惠,使用效率高,成了农民养家糊口和发家致富的工具。

据对这些用户的调查,由于每天使用时间在8小时以上,所以他们希望有油耗更低,驾乘更舒适的产品来替代现在使用的拖拉机,另外山东、河南、甘肃等地区已经出台了将这些国Ⅰ、国Ⅱ运输拖拉机更换为国Ⅲ拖拉机的计划,并通过地方性农机补贴政策来加快进度。

以上只是举了中轮拖可以作为运输工具的一个例子,关于中轮拖的用途还有很多,更多的用途当然带来的是更多的需求。

七、中轮拖升级换代空间巨大

据统计,国内大中轮拖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了600万台,其中有约450万台是中轮拖,这些产品许多已经是超龄服役,绝大多数排放超标,再加之中轮拖使用频率高,机器磨损严重,安全隐患增加,所以急需淘汰或更新。

预计中轮拖的更新将有以下几个方向:一是由“功能需求”型向“品质需求”型转变,后期更新的用户更看重驾乘适应性和操作方便性;二是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有辅助驾驶功能的产品将更受合作社、农业开发公司等高端用户的欢迎;三是向专业化、专用化、特殊用户发展,比如前面提到的大棚王,果园型,中耕型特殊用户的产品。

所以说中轮拖的需求将向多元化、特种用途发展,对于厂家来说,后期要应对小批量、多品种需求,主动调整大规模大批量生产模式,要引入精益管理和柔性化生产。

市场经济,往往考量的是企业领导人的眼光和嗅觉,众人都看中的商机就已经不是商机了,做别人看不到的生意才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国内中轮拖行业有数百亿的市场空间,而现在这个巨大的宝库有人却视而不见,商机就在眼前,你是要继续在大轮拖市场红海血战呢?还是要回归中轮拖?重新挖掘中拖的商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