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大权的摄政王载沣,在清朝灭亡之后为何退休?

从满人建立清政权开始,再到后来的一步步衰亡,为我们展现了自秦政权以来封建王朝的终结,这是一股潮流,也是一种大势。摄政王载沣在清朝这座苟延残喘的“大楼”倒塌后,为何辞掉了自己所有职位,回到家中过上了退休生活?

手握大权的摄政王载沣,在清朝灭亡之后为何退休?

他在历史上的记载为“被迫”辞职,但好在当时的载沣已经认清了形势,没有去阻挡“民主大潮”,没有像他的儿子溥仪一样,为了复清去投靠日本人,去做分裂中国的利器。

年少有为的皇家子嗣

在一八八三年的时候,载沣呱呱坠地,划破天空的一声声婴孩哭泣,便是醇亲王府内最大的福音与歌声。

他是在一八九零年的时候世袭醇亲王,在他十八岁时,德国公使因为惹怒了义和团而被杀害,德国借此事对清廷施加压力,为了能够将这件事情处理好,为了缓和两国之间的“友谊”,清廷选中了载沣,也正是这样的一次机遇,使得载沣在近代历史上大展拳脚。

手握大权的摄政王载沣,在清朝灭亡之后为何退休?

当时德国为了让清政府体现“诚意”,特意要求清廷派人来访时,必须要有一位亲王级别的人参与,慈禧之所以选中了载沣,一方面因为他是慈禧太后的亲外甥,地位和血统的崇高是其他亲王不能比的,另一方面慈禧也考虑到了载沣的年龄尚小、血气方刚,即使到了德国,德人出言侮辱、羞辱,载沣也是可以据理力争的,毕竟他还是一个十八岁的亲王,有着自己的个性,即使是惹出什么纰漏,清廷也有回旋的余地。

果不其然,在醇亲王载沣到达德国后,德人要求载沣向当时的德皇行跪拜礼,但是为了国家的尊严,十八岁的载沣据理力争,坚决不向德皇行跪拜礼。此举不仅使得国内臣民纷纷叫好,也让德人对中国刮目相看。

正是这次访问德国的旅程,让载沣开阔了眼界,并顺利的为清政府立下一功,这为他在后来继续成长、深得慈禧信任埋下了伏笔。

所以,此次任务的完成,载沣等于是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地位。

手握大权的摄政王载沣,在清朝灭亡之后为何退休?

在光绪二十九年的时候,在载沣刚满二十岁时,朝廷便将他提拔为了随扈大臣,三年后又将他提拔为了健锐营负责人、正红旗满族都统。

此时的载沣还只是负责军事上的事物,但是在后来的几年中,他的位置和权力慢慢地走向了上升的快车道。

载沣分别在光绪三十四年、宣统年间,担任了军机大臣和摄政王的重要职位,特别是在宣统年间,载沣的位置可谓是极其重要,一字一句都有着很重的分量。

手握大权的摄政王载沣,在清朝灭亡之后为何退休?

盛世的皇帝好当,乱世的重臣不好做

在宣统皇帝,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溥仪皇帝登基后,他的父亲醇亲王载沣担任了大清朝的监国摄政王,整个王朝的命脉都紧紧的握在他的手中,他同时也明白自己所面临的局势,明白自己接手的是一盘什么样的残局。

每个人都有一颗登上权力巅峰的心,但就那样一个危险的局势而言,载沣的这个位置是不好做的。当年为了剿灭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运动,朝廷让很多汉人回乡团练,这便导致了中央的权力越来越小,地方的实力越来越大。

在这三年的执政中,载沣一方面想要稳固住国内的形势,另一方面还是想着将兵权和势力从地方大吏手中收回。

可地方势力做大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事情,载沣的努力也是杯水车薪,虽然在后来制约了威胁最大的袁世凯,但最终还是遭到了袁世凯的反扑。

摄政王的退隐和后来清朝的基业垮塌后,卸任了摄政王的载沣回到了自家的大院中开始了“退休”生活。即使是在知道“张勋复辟”的行动,也没有想要去参与的打算和行动。

手握大权的摄政王载沣,在清朝灭亡之后为何退休?

值得一谈的是,在载沣知道溥仪受日本人引诱去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后,很是生气,不仅不支持溥仪,还不停的规劝其不要听信日本人的谗言,小心被利用。

在这期间,即使日本人花重金想要收买这位前朝摄政王,可载沣就是不为所动。

在一九五一年的时候,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摄政王,大清的最后一位权臣在北京病故,享年六十八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