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真的是被逼起義的嗎?秦律的出土揭開了不為人知的一面

最近小編在刷新聞時看到這樣一篇新聞,說《陳涉世家》已經在初中課本中刪除掉了。

陳勝吳廣真的是被逼起義的嗎?秦律的出土揭開了不為人知的一面

有些學者認為課文中文言知識難度過高,應放在高中課文中,而有些網友認為,在當今這個法治社會,提倡陳勝吳廣的起義精神顯得與時代相背而馳。但真實的陳勝吳廣起義是什麼樣的呢?或許大家對此瞭解較少,今天就讓小編帶領大家揭秘歷史中真實的陳勝吳廣起義吧。

起義的背景發生在秦二世時期,當時始皇帝剛死,二世繼位。

陳勝吳廣真的是被逼起義的嗎?秦律的出土揭開了不為人知的一面

初次擔任國家領導高層的二世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和滿足自己的慾望,開始發兵數十萬去北面迎擊匈奴同時還徵集了無數民眾來修築長城。

陳勝吳廣真的是被逼起義的嗎?秦律的出土揭開了不為人知的一面

隨後又召集數十萬民夫和軍隊前往南方,搞資源大開發。以上兩件事從表面來看,都為穩固秦朝邊疆的穩固和國力的增長起到積極作用。但是秦二世認為國家穩定的同時也要讓自己和老爹過的舒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前面兩項大工程進行時,秦二世還下令再從全國徵集幾十萬工匠和民夫為始皇帝修築陵寢,同時將牢裡囚犯全都派到咸陽來為自己修築阿房宮。

陳勝吳廣真的是被逼起義的嗎?秦律的出土揭開了不為人知的一面

而當時秦國總人口也僅僅才兩千萬人左右,拋去老弱婦孺和被強徵出去的百姓真正的勞動力也所剩不多,而且為了維持這幾項大工程的開銷,苛捐雜稅也是多不勝數。可以說當時的民間民怨滿滿。當時在河南登封的地方官派了兩名軍官押送一支數百人的民夫前往密雲去防守,為了方便管理,就在民夫之中選取兩人作為屯長來輔助管理。而這兩個人便是吹響農民起義號角的陳勝吳廣。當時隊伍前進到大澤鄉附近,時逢雨季。道路發生了坍塌,使得隊伍無法如期到達目的地,而如果按《史記》說的那樣,

如果陳勝吳廣無法如期到達目的地,將會被處死。,所以他們便決定揭竿而起反抗暴秦,顯然還是比較合乎情理的

陳勝吳廣真的是被逼起義的嗎?秦律的出土揭開了不為人知的一面

但是最近幾年我國發現的秦律來看,這個說法就有點站不住腳了。在秦律中規定如果服徭役的民夫因為天氣原因無法按時到達的,是免於責罰的。並不是《史記》說的不按時到達就會問斬,而且關於陳勝年輕時曾說過一句話,叫做"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由此可知此人志向極其遠大。可能在年輕時就已經有了起義的想法,缺少的是一個機會。

陳勝吳廣真的是被逼起義的嗎?秦律的出土揭開了不為人知的一面

準備起義時,為了讓大家參加起義,他們還利用大家的迷信的觀念,人為製造"神蹟"來證明反抗秦朝乃替天行道。同時為了進一步拉攏人心便喊出了記入史冊的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這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就這樣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在起義初期起義軍勢如破竹,攻下許多城池。各地群眾看到這種情形也紛紛舉兵造反。殺死當地的豪強酷吏來響應陳勝吳廣,而陳勝見到各地響應便在河南淮陽稱王,國號張楚。稱王之後的陳勝變得和秦二世一樣驕傲放縱,多次在與秦軍的作戰中,大意輕敵導致戰鬥失敗,自身實力也大不如前,而他自己也被隨車的馬伕給殺害。自此這一場載入史冊的農民起義便以失敗而告終。

陳勝吳廣真的是被逼起義的嗎?秦律的出土揭開了不為人知的一面

其實陳勝吳廣起義之所以失敗有以下幾點原因

1:過於急功求成,打下的城池還未站穩,軍隊還沒休整,而陳勝仍然將部隊兵分三路,最終被秦軍逐個擊破

2:起義軍內部人心不齊,導致內鬥不斷

3:陳勝帶兵打仗毫無經驗,前期趁秦軍不注意小勝幾仗,但當正式和秦軍硬碰硬是便有些吃力。

不過,正是因為陳勝吳廣的起義,也給後世的帝王起到了警惕作用,使得在實施政令的時候多考慮底層百姓的感受。

陳勝吳廣真的是被逼起義的嗎?秦律的出土揭開了不為人知的一面

以免百姓起義不斷。也鼓舞了百姓勇於反抗執政者暴行,總的來說正面意義還是挺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