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必為天下知(從《論語》走向高分作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關於君子的定義,有各式各樣,孔子在這一句中認為要是能做到:別人不知道自己,自己也不會不開心,這已經是君子了。看起來,這樣的君子標準太低,其實細細想想,越是簡單越是難以達到,如果能有滿腹學識,卻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慍”,能有幾人?

就著聖人的觀點,我認為君子是可以不為人知的,因為此時的君子無論是道德修養還是內心的追求已經可以忽略世俗的青眼。更何況,在喧囂的時代中,君子修身潔行,實在難有奪人眼球的舉止,所以在世俗的頭條中很難看到君子的身影。

在這句的開頭很有意思,“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彷彿可以見到君子樂於其中,他們快樂地學習,他們可以偃仰嘯歌,他們亦可以眄庭柯以怡顏,在學習中他們彷彿忘記了世俗,樂於不為人知。

世人不知己對君子而言是件好事,君子的朋友圈裡面應該不會有上千個好友,每天不會有無聊的人和事來打攪自己,這樣他們可以交自己想交的朋友,他們的朋友可以距離很遠,但是心很近,古人所說的神交,大概便是如此吧。我們很難想象朋友圈爆滿的伯牙,是不是會心浮氣躁,是不是還能奏響“高山流水”和子期相知呢?

不為人知,必為天下知(從《論語》走向高分作文)

君子不為人知,其實也沒有必要有孤獨之感,想當初,屈子行吟澤畔時,全天下人都不懂他,全天下人都在負他,全天下人都疏離他。但是他沒有被歷史埋沒,他可以被時代蒙塵,但是作為明珠總有洗去纖塵的那一天。所以真正的君子,他們現在不為人知,他們心志不移,他們必將為天下人所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