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出使大遼,看到了宋遼軍事實力的差距!(兩宋繁華往事91)

蔡京出使大遼,看到了宋遼軍事實力的差距!(兩宋繁華往事91)

第二部:路的盡頭

宴會之餘,蔡京,還見識了遼人的遊獵騎射。

獵場上,契丹人,跨上戰馬、呼嘯而出,爭相獵殺各類動物。就連漢臣們也換上胡服,一改朝會上的儒雅,淋漓盡致地展現武功。實際上,他們的身手毫不遜色契丹勇士。

道宗皇帝也換上戎服,帶領侍衛圍攻黃羊和野鹿。當眾人射到獵物後,便爭相將獵物送給皇帝過目。如果自己射殺的獵物,被皇帝選中用來烹飪待客,這對射獵者是無上的榮耀,會贏得契丹軍士們雷鳴般的歡呼聲。

這樣的狩獵,自然帶有表演的性質。

當然,還有對大宋使節的軍事威懾。

不過,縱是契丹人刻意表現,他們出色的騎射功夫和在大型圍獵中表現出的軍事素養,讓文臣出身的蔡京,驚歎之餘,更多的還是心悅誠服。在軍力上,宋軍與遼軍確實大有差距。這是事實。

蔡京出使大遼,看到了宋遼軍事實力的差距!(兩宋繁華往事91)

公務之餘,蔡京也儘可能地四處走走。遼人對宋使的行動很寬鬆,並不多加干預。風景倒是其次,蔡京更在意的是找不同的人交流,以深入瞭解遼國的實情,尤其是軍隊。

遼國的兵役制度,是壯者皆兵的徵兵制。其法律規定,遼境內各族民戶,男丁凡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皆屬兵籍。

遼軍,主要由部族軍和五京州縣漢軍、渤海軍組成。遼的西北、西南、東北邊區,由部族軍屯戍,兼有少量漢軍、渤海軍。遼東京地區以渤海軍為主,漢軍、部族軍為輔。長城沿線北側的半耕半牧地區,由部族軍鎮戍,長城以南主要以漢軍鎮戍,也雜有少量部族軍。

至於軍事指揮權,則牢牢掌握在契丹貴族手中,各級軍政機構、中高級將校,也多數由契丹人擔任。參與軍政、領兵為將的奚人、渤海人、漢人等,仍是少數。

遼軍的精銳,自然還是以契丹人為主體的部族軍。

契丹牧民,就是部族軍的主要來源。

草原上最多的便是牧民,這讓蔡京有了更多的接觸機會。他發現,牧民多數是契丹人,也有奚人,只有少量的漢人。他們多數沒有受過教育,只能說簡單的漢語。

這些牧民,說是民,其實也是兵。

在茫茫草原上,牧民整日與牛羊馬群為伴。長期的放牧生涯,猶如特定的軍事訓練,讓這些牧民人馬合一,幾乎人人都是騎射的高手。沒有戰爭,他們就是淳樸憨厚的牧民。一旦戰爭開打,這些牧民跨上戰馬,就是兇猛異常的契丹鐵騎。

這樣的軍隊,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寓軍於民。於國家而言,也沒有太重的負擔。而大宋的百萬禁軍,且不說戰力如何,光是軍餉支出,就已經壓得朝廷喘不上氣。

這樣的對手,令人生畏。

使遼之前,每每談到軍事,蔡京常常慷慨激昂,對於朝廷支付遼歲幣,也引以為恥。實際上,朝堂之上,很多人都存羞恥之心。如今看來,僅僅能用歲幣,就讓這些天生的契丹勇士,安心的在草原上牧馬放羊,實在是件合算的買賣。

如果再考慮戰爭成本,歲幣的支出,不過九牛一毛。

------------------------------

我是未央先生,原創連載,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