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五大策略優化提升環城生態區規劃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佈《成都市環城生態區總體規劃優化提升(公示版)》(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推動優化提升5大策略,強調要嚴格環城生態區用地佈局及管控,厚植生態本底,構築富有多樣性的自然環境,塑造高品質公園。

為更好地落實《成都市環城生態區保護條例》管控要求,深入踐行公園城市營城理念,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出發點,《規劃》提出,在不改變環城生態區範圍邊界、不減少生態用地規模的基本前提下,圍繞“融合共生、功能完善、價值提升”的總體目標,重點提出推動實施5大策略,即強化生態功能,塑造高品質公園;適應格局調整,推動城園相融共進;完善城市功能,引領區域價值提升;引入多元業態,營造活力消費場景;優化空間形態,展現公園城市魅力。

根據《規劃》,在強化生態功能、塑造高品質公園上,成都將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厚植生態本底,構築富有多樣性的自然環境。構築“湖泊—溼地—溝渠”相通的水網格局,適當減少大規模規劃湖面,增加溼地、水田等生態空間,保持地區原有地貌特點;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並結合違建清理和低端功能騰退,推動耕地修復;在避讓基本農田基礎上,修復山林,提升都市森林品質;以環城生態區為骨架,組織區域藍綠空間網絡,強化生態效益輻射。二是農為底、景相融,打造多彩繽紛錦城公園。構築創意多元的都市農業景觀,規劃三區九段的標準農業區,通過農田規模化種植,構建新型農田形態,提升農田的經濟價值和景觀價值;結合錦城綠道建設,按照“一園一特色”打造多樣化體驗特色園。

《規劃》強調,要嚴格環城生態區用地佈局及管控,保證環城生態區生態用地規模不減少、建設用地規模不增加。統籌優化環城生態區及周邊區域建設用地組團的功能佈局,推動城綠融合共生,促進生態價值轉化。禁止將環城生態區生態用地用於農業生產、綠化和水體、應急避難、公共文化體育或者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之外的其他用途。

(首席記者 趙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