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洪流無人能擋!美日企外遷,圖什麼?

我喜歡村上春樹,尤其中意《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什麼》,以小見大,遐想連篇,可以看跑者的思緒是多少豐富。

歷史洪流無人能擋!美日企外遷,圖什麼?

當我談企業外遷,我應該談些什麼?此類話題可以高度歸納為"全球產業鏈重塑",具體點就是新冠疫情會否加速全球產業鏈的變遷和重塑。全球產業鏈的局面只是一個結果和靜態橫截面,但是我們可以觀測引發全球產業鏈變遷和重塑的時代背景和時局積累效應。

今天是4月15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當我談全球產業鏈,我想談三"時",一是時代,二是時局,三是時人。

時代變了嗎?全球化VS逆全球化

2010年之後的時代特徵,與1980年之後的三十年,有什麼根本區別和變化?

以小見大,就以兩個形似神不似的美國總統,里根和特朗普來觀察全球化趨勢。

歷史洪流無人能擋!美日企外遷,圖什麼?

18世紀以來,全球化進程持續推進,成為推動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全球化進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以歐洲中心化和資本主義殖民化為特徵的全球化1.0階段,以美蘇爭霸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為特徵的全球化2.0階段,以及以美國中心化、世界經濟全面一體化為特徵的全球化3.0階段。我們就從里根開啟的全球3.0階段講起。

1980年美國總統大選中,里根在選舉人票方面以489:49在大獲全勝,同時獲普選票51%,大幅領先卡通的41%,從而掀開了80年代"里根革命"的序幕。

里根承諾美國政府將迎來自五十年前新政以來最重大的改革,隨後"里根經濟學"粉墨登場,財政政策採用供給學派,貨幣政策採用貨幣主義,精簡稅制和大幅減稅轟轟烈烈,削減福利和政府財政支出,政府規模縮小 (小政府,大社會),擴大國際市場(市場的全球化),取消對全球資金流動的控制。

他們提出公共企業私有化、放鬆對經濟的管制、貿易和工業自由化、大規模減稅、嚴格控制有組織的勞動力(工會的問題)、減少公共支出,特別是社會支出、政府規模縮小(小政府,大社會)、擴大國際市場(市場的全球化)、取消對全球資金流動的控制。

全球化圖什麼?市場與利潤!美國佔據產業鏈的核心技術和最高端。

歷史洪流無人能擋!美日企外遷,圖什麼?

2017年,特朗普總統更像哪位歷史上的總統?曾對里根和特朗普政策做過對比,驚人的相似,但有一個領域有區別,就是貿易保護主義。其實2017年的世界更像是1919年。

一戰之後,美國外交拒絕了威爾遜對世界新秩序的構想,重回"孤立主義",1921年的"華盛頓會議"和1923年接替哈定的柯立芝開啟了一個"保護主義"的時代。柯立芝時期,他的組合拳減稅、增加關稅、放松管制和基建投資就共同促進了美國的繁榮。這才是特朗普copy的原版。更具諷刺意味的是,1929年大蕭條和2020年新冠疫情引發的美國大衰退都何其相似。

從1921年開始的全球化倒退了多少年呢?全週期大概是30年。一直到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徹底打消了美國民眾最後的猶豫不決,捲入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戰爭,也關閉了為期20年的逆全球化進程。但真正全球化再次起步還是從二戰之後美國主導的馬歇爾計劃開始,1950年全球化再次出現了新一輪的發展。

歷史洪流無人能擋!美日企外遷,圖什麼?

再看2017年至今,原本已經是全球化倒退的時代,2020年的新冠疫情又加速了這一進程,新一輪的逆全球化趨勢會持續多久,看看一個世紀前的1921-1950,是不是有種yesterday once more的感覺!

時局變了嗎?經濟接觸VS戰略競爭

2016年之後的全球格局與1980年之後的三十年有什麼根本區別和變化?

作為全球老大,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出現了根本性變化,分別是"經濟接觸"和"戰略競爭"。這裡還是從里根和特朗普的對比談起。

里根決心恢復美國在世界上的聲望和榮譽。為此,他積極反蘇,支持與美國交好的政府,提出了最具雄心也最昂貴的軍事計劃"戰略防禦計劃"(俗稱"星球大戰計劃")。

1982年10月,美國政府侵略格林納達,推翻了與莫斯科建立聯繫的反美政權。1983年,里根政府支持"尼加拉瓜反抗軍"(簡稱Contras,小時候玩的紅白機經典遊戲"魂鬥羅"),試圖推翻反美政權"桑地諾民族解放戰線"的統治。

里根將自己的"反共"情緒發揮到了極致,也許是受到二戰後美國麥卡錫主義的影響,多種因素導致了蘇聯的瓦解。

歷史洪流無人能擋!美日企外遷,圖什麼?

雖然里根總統也對美國對華政策進行了微調,但美國仍然執行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對華戰略的核心主導思想"經濟接觸"(engagement)。此戰略是尼克松總統和卡特總統開啟的,核心內容是通過加強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將中國納入美國領導的開放性國際經濟體系,以推動中國的經濟制度轉型。

雖然這一戰略在里根的20世紀80年代有過短暫動搖,但在經過充分的國內政策辯論之後,這一戰略在克林頓總統的90年代中後期徹底定型。這一戰略極大地推動了以全球化為特徵的自由國際主義經濟秩序在全球範圍的確立。

而這一切,在特朗普上臺之後急劇改變。這兩年的情景,就不需要給大家腦補了,全球各種談判,談談不休!

時人變了嗎?經濟接觸VS經濟防範

2010年之後的民眾思維與1980年之後的三十年有什麼根本區別和變化?

這裡要開啟克林頓的篇章了,可能大家最熟悉他的拉鍊門事件,但是克林頓最大的貢獻是對於全球化的極大推動。克林頓是自由貿易的忠誠擁護者,也是全球化的倡導者。克林頓促使《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獲批,又努力批准了《關稅及貿易總協定》談判中達成的其他影響深遠的貿易協議。

歷史洪流無人能擋!美日企外遷,圖什麼?

由於新經濟繁榮和數字革命,克林頓成為羅斯福總統以來第一位成功連任的民主黨總統。但是全球化的後遺症開始顯現,誰反對全球化呢?

工會!堅持自由貿易迅速擴張導致工作機會轉移到了新興國家

環境保護主義者!認為全球化在將工業轉移至低工資國家同時,將工業汙染轉移到法律不健全的國家,致使全球變暖。

人道和人權主義者!認為全球化致使部分新興國家在惡劣工作條件下讓工人工作,製造了新的"奴隸勞工"階層。

這就引發了我們經常看到的西方抗議國際組織和跨國公司的騷亂。

1999年11月,西雅圖爆發了抗議G7會議的抗議示威。

2001年7月,熱那亞爆發了抗議七國首腦峰會的衝突。

隨後,小布什任內的911事件、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紛至沓來,收尾階段又遭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任內美股跌幅達到了40%,歷史罕見。

歷史洪流無人能擋!美日企外遷,圖什麼?

2008年11月4日,奧巴馬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是自林登.約翰遜以來贏得最大勝利的民主黨候選人。年富力強,演講高手,首位非裔美國總統,鼓舞了美國乃至全世界。

但美國財富和收入不平等加劇,金融危機削弱美國實力,奧巴馬一方面開始扭轉全球化趨勢,另一方面,拉開了對華政策從"經濟接觸"向"經濟防範"的序幕,"重返亞太"也是外交軍事方面的策略。

2017年特朗普上臺之後,經濟防範從幕後走向臺前。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以一種非常粗暴的方式打響了全球"貿易戰",對其他國家採取了一些經濟強制措施和威脅,但是中美因經濟體量、規模大,對抗性也最強,影響也最為深遠。

通過"時代"、"時局"和"時人"的三層分析,全球產業鏈的趨勢和命運也就非常清晰了,畢竟這是這個時代、時局和人類思想的一個反映和結局。

新冠疫情比貿易戰的破壞性更加強大,加速了全球產業鏈碎片化的進程。

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中美經濟依賴關係是全球產業鏈的重要支柱。新冠疫情則是為逆全球化做了一次最真實、最逼真的壓力測試,為全球產業鏈的重塑進行了倒閉式推進。真的,不要只看規模,不要只看中國製造業產值4萬億美元,佔世界的28.37%,遙遙領先於美國的2.3萬億美元和佔世界的16.65%。

歷史洪流無人能擋!美日企外遷,圖什麼?

2020年4月8日,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這也是中國高層對於"時代"、"時局"和"時人"的最深刻認識。

今天是4月15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總體國家安全觀"中重要的一環就是"經濟安全"。不管"美日要補貼兩國企業從中國撤工廠"事實到底如何,更何況中國製造還沒有強大到無與倫比,從下圖你可以看到中國製造在高端領域與世界存在的差距。

歷史洪流無人能擋!美日企外遷,圖什麼?

理性認清自身實力,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做好兩手準備就是中國最重要也是最硬核的對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