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山的风笛
最近,杨坤在其直播中谈到喊麦歌曲《惊雷》,表示:“我听到这首歌,真的是给我一个惊雷。要歌没歌,要旋律没旋律,要节奏没节奏、要律动没律动。”还直言:“神马东西?恶心。” 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随后,《惊雷》的原唱MC六道发视频回击,表示音乐没有高低之分,存在即合理,称《惊雷》比杨坤的任何一首歌曲都要火。
但是,随后而来的,并不是喝彩,也不是辩论。而是爆出了更劲爆的料,惊雷的抄袭,被网友发现了。不仅是作曲抄袭,据说连歌词都是抄袭的别人小说里面的,而且原封不动的,全部抬过来了。
真正说起来,《惊雷》只能算是喊麦,离歌曲应该还有一点距离。离真正的音乐有多远,咱也不知道,大家可自己衡量,毕竟每个人喜好不同。
不喜轻喷,谢谢大家!
恰逢十七
最近关于歌曲《惊雷》的讨论上升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仅仅是因为杨坤在直播间对《惊雷》进行了一番点评,就引起了广大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音乐圈有一条鄙视链,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摇滚的,玩摇滚的瞧不起玩流行的,但是这帮人所有人都瞧不起玩说唱的,但是现在呢,玩说唱的瞧不起喊麦的,喊麦的又看不上搞朗诵的。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
《惊雷》这首歌在短时间内火遍各大短视频平台,引起了各大网红的竞先模仿,甚至还衍生了不同的版本,方言版、轻快版、古风版等层出不穷,不同版本的《惊雷》让这首歌的热度高居不下,同时也受到了广大网友的欢迎。但是杨坤却在自己的直播间公开说出了自己对惊雷的态度
正是杨坤这几句口无遮拦的话语,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一时间,批评声、赞同声纷至沓来。甚至《惊雷》的原唱MC六道都亲自回应杨坤的点评:存在即合理,这么多人喜欢《惊雷》,肯定在《惊雷》感受到了很多的快乐,给人快乐的音乐就是好音乐,《惊雷》这首歌现在很火,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什么音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虽然惊雷是一首喊麦的歌曲,与传统的音乐大相径庭,但是这一次,网友们大多还是占到了杨坤老师这一边,有人说:不好意思,音乐当然是有该地贵贱之分的,如果没有,周杰伦还那么努力创作音乐干什么。
这件事不断在网上发酵,也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对此褒贬不一。就在昨天杨坤发视频回应“咖啡和大蒜我都行,下周五8点半直播间见”,视频中杨坤用咖啡我也爱喝,大蒜呢我也爱吃,但“惊雷”就算了来暗示惊雷确实不是自己的菜。还说这周五晚上会在直播间好好聊聊现在的网络音乐,最后一句味道很特别更是说明了现在网络音乐的“烂”。
杨坤老师已经出道26年了,他的一首无所谓在当年更是创下诸多奇迹。还有32场演唱会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8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801492ec7614f7fb6d4de147b6fe5d3
秦栗香
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有人喜欢民谣,有人喜欢摇滚,有人听古典乐,有人听花腔女高音。
喊麦的主要目的和听众的主要关注点在于气势,但由于喊麦领域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直播行业初期以及网络平台初期的受众文化素质也没有现在好)导致喊麦行业内并没有太多人去自己创作音乐,很多人是在自己写词,用一首节奏感强的歌曲dj版做伴奏。
在那个网络初期,人们并不太重视版权的时代,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可以说,喊麦是当时网络上的一种产物,这种面向于年轻群体,独有攻击性的音乐让这些人产生了共鸣,而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喊麦已经是没落,直播行业喊麦的主播也越来越少,观众也不再喜欢。
当这种没落的小众文化,进入到如今的短视频,新媒体时代,必定会不被接受容纳,所以被群起而攻之。
很多人说喊麦不好,听它的人没有文化之类,这种现象在网络上本来就有。人与人之间有鄙视链,歌曲与歌曲之间有鄙视链。
喊麦本身就在鄙视链的底端,这是大部分人的共识,听喊麦的人也没指望这个东西能上到维也纳金色大厅。
它就是在音乐鄙视链的最底端待着,却在这场惊雷的风波中又一次被大众鞭笞。
这首在几年前就出现的,在喊麦界都不算是佳作的惊雷,在如今被人们拽起来批判。
根本没必要。
喜欢的人自然会喜欢,而不喜欢的人就是不喜欢。
我不敢说音乐有没有贵贱之分,但我觉得音乐可以分为自己喜欢和不喜欢两种。
自己喜欢的音乐自然不希望别人批评,无论是喜欢鬼畜音乐还约德尔唱法,无论是喜欢民谣还是摇滚,无论是喜欢豫剧还是二人转,无论是喜欢河南梆子还是秦腔,无论是喜欢轻音乐还是花腔女高音,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听歌不就是图一乐么?当然是在不抄袭不色情的前提下。
不要被他人随意的某一句话就影响自己的审美判断。
就像韩寒说的,不要让死板的句子成为你人生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