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尽力气”也比不上人家的“毫不费力“,还要不要努力?

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跟“思维”和“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些人会以“消极被动”来应付,而有些人会用“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应对。回应方式不同,结果就不同

消极被动的人全神贯注于能力以外的事物,“关注圈”非常大,比如紧盯他人弱点、外界环境等等。


而积极主动的人则会专注于“影响圈”,脚踏实地专心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他们会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而不是浪费在无谓的抱怨上。


他们往往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因为态度和思维都摆正了,自然会衍生出抗压的能力,无形中也在不断扩大“影响圈”。

Part 1

“使尽力气”也比不上人家的“毫不费力“,还要不要努力?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很羡慕班上的一位同学A,即使裸考也能轻松合格。


而我用尽了“挑灯夜读”的力气,还是考砸了,感到特别消极,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比不上别人的“毫不费力”。


我觉得上天不公平,为什么多劳反而不能多得?


我安慰自己,也许读书是需要天赋的,而我天生就没有,既然努力不努力一个样,那就干脆得过且过,混日子好了。


直到有一天,一个偶然的聊天,我才解开了裸考也能轻松过关的谜。


我问A,是不是天生就有

过目不忘的超能力,所以裸考也能轻松过关?


A说其实自己很一般,也许只是刚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而在此之前,A也付出过很多努力,也有过很多付出但却得不到回报的时刻,但A坚信一定是自己的方法不对,所以A不断探索和反思,最终才找到了这“合适”的方法。


我忽然明白,原来A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式比较有效而已。


于是,我选择继续努力,虽然最后还是不能像他一样,考前随便翻翻书就能过关,但我发现,付出努力的过程本身,也能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而这无关乎结果。


Part 2

“使尽力气”也比不上人家的“毫不费力“,还要不要努力?

记得临近毕业时,大家都在忙着投简历,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投的全是专业范围内的,不是因为对专业情有独钟,而是因为没有勇气“跨界”


而我的大学舍友B不一样,只要是心仪的职位都会去投,不管是否会石沉大海,也不管有没有可能拿到面试机会,更不在乎是否会面试失败,我们都很佩服B的勇气。


按B的话说:“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或许做到了呢?即使被拒绝了,又如何?又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


受B的感染,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也想鼓起勇气尝试多种可能性。但大多数时候,我却是在担心失败怎么办,别人嘲笑我怎么办,这些问题上放弃尝试。


B看不过去,就说:“你总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试都没试就打退堂鼓,那你是不是选择一直做个旁观者,一直羡慕别人?”


是的,如果总是把焦点放在外界的看法,结果的好坏上,不去尝试,不去主动思考如何让自己“够得着”这些机会,怎么会有成功的可能?


还不如关注自己力所能及的“影响圈”,勇于尝试也许会失败,也许会沮丧,但至少不留遗憾,因为尽力了。


不得不说,B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我产生了不小的正面影响,事实上,B也影响了不少人,从B的“好人缘”就能看出来,毕竟谁都喜欢跟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原来,积极主动的人,不仅能感动自己,还能感染别人


Part 3

“使尽力气”也比不上人家的“毫不费力“,还要不要努力?

参加工作后,我发现,积极主动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无形的竞争力。


S所从事的是电商行业,平时工作非常忙碌。部门间的沟通也非常频繁,冲突、甚至吵架时有发生。

任务重、节奏快的气氛,让很多人在不知不觉间传播着负能量:“在这里工作要靠吵架才能做下去”,“老总是个非常狠的人,只看业绩,不近人情”,“这里的都是老油条,稍不留神就会被坑”...

但C却从来不会说这些对结果毫无帮助的消极语言,相反,在C看来,他们所抱怨的事情,其实都是合情合理的,并没有值得抱怨的理由,这些问题,哪家公司都有,很多事情并无对错,只有利弊


业务能力强的领导,一定都是狠角色,不然TA也不可能从一名普通员工做到老总。公司里都有老油条,也有受气包和八面玲珑的人,就看你从什么角度评价了,角度不用,应对方式就不同.


如果总是看到对方的缺点,那么你会总想着怎么与对方“作斗争”;而如果能从中发现对方的优点,那么,你就会思考对方如何才能“为你所用”,相得益彰。

C面对冲突自有一套,总是能很巧妙地处理,开始以为C学了什么职场技巧,后来才发现,这是一种能力,一种始终关注目标,关注自己力所能及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让C不盲目纠缠于无效的内耗中。

久而久之,C与其他人的差距日益突显,也许这也是为什么C资历不深,却能在短时间连升三级的原因之一吧。


因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提升自己的人。


以前的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思维框住,埋天怨地,埋怨自己的条件不如别人,埋怨原生家庭不够好,总是让自己陷于“消极被动”的状态。

学习了“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让我学会把焦点放在 “影响圈”内;当埋三怨四的时候,提醒自己:当你发牢骚的时候,别人已经在另一条路重新出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