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想过要隐居,但绝不是像现在这样

时间回溯到1个月之前,我不会相信今天我还宅在老家。


​我曾想过要隐居,但绝不是像现在这样

图:后院的天竺

腊月二十几时候,闺蜜还在问我过年买什么鞋子,约好了下个春节穿汉服回家拜年,没想到几天后,在微博上就刷到了武汉封城的消息,心下震撼。


17年前非典时期,年仅7岁的我还记得学校放了假,爸妈在家屯了盐、醋、板蓝根,如今的农村几乎不会饿着谁,地里还是有菜的。


​我曾想过要隐居,但绝不是像现在这样

图:后院的腊梅

小时候还觉得很高兴,因为学校放假了,在家可以多玩玩。如今我早已成年,再次经历病毒对人类社会的袭击,感触就深多了。


线上办公还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很多经营实体店的朋友都很难熬。


​我曾想过要隐居,但绝不是像现在这样

图:村子里的小河

身边很多朋友都在担心自己所在的公司会倒闭,重新找工作不算太难的事,相对来说,创业公司老板们真的是夜不能寐。


疫情之下,没有谁是容易的。


可谁也比不了一线医务人员的危险和压力,真的希望,在打赢了这一场对病毒的战役之后,不会再有伤害医生的事件发生。


​我曾想过要隐居,但绝不是像现在这样

图:微博

高考毕业那年,我想学医,家里都很反对。其实爸妈都是很尊重医生的。


我所在的小山村,没有诊所,只有一名村医伯伯,他自己家就是诊所,周围几个村子里的人,有个头疼脑热都找他。


小时候感冒发烧无数次,医生伯伯也算是看着我长大,咳嗽了开点药,发烧了吊水,钱花的都不多。


更别说无数次被鱼刺卡了,医生伯伯打着电筒用镊子给我找鱼刺,都是没有收过钱的。


​我曾想过要隐居,但绝不是像现在这样

图:老家无名的山

虽然,很多人都很尊重医生,但老一辈的人还是不怎么愿意让孩子成为医生。一则是,培养医生花的钱更多。


上大学,医学生的本科年限就比其他专业长,更别说后面的深造,对农村家庭来说,多一年学习,就多一年负担。


二是,医生太苦了。


谁都知道,医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且不说面对的病毒的危险,时常夜班,还要面对这些年一直都存在的医闹。稍微护短点的父母,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那个位置上。


​我曾想过要隐居,但绝不是像现在这样

​我曾想过要隐居,但绝不是像现在这样

​我曾想过要隐居,但绝不是像现在这样

可世界上,不能没有医生,疫情来了,他们才是真的卫士。


日本人评价钟南山院士为“83岁依然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中国可以托付国运的硬核医生”,除了他,还有无数默默无闻,却在捍卫人类的医生。


​我曾想过要隐居,但绝不是像现在这样

图:日落之后,仍有光明

我算的上是个愤青,去年把微博也删了,因为觉得天天推送的明星八卦非常乌烟瘴气,可是这次疫情来了,我又把微博安装上了,为了看疫情最新消息。


这时候,我突然很想念那些明星八卦霸占热搜的时候了,因为平安。


​我曾想过要隐居,但绝不是像现在这样

图:梅花开了

今年,我第一次在老家和父母过了元宵节。从13岁开始上寄宿学校开始,就没有在家过过元宵节了,要么是上学,要么是上班。


我也曾无数次想过,等到不忙的时候,在老家好好过悠闲的日子,看看山水,安放一下在世俗里浸泡久了的心。


​我曾想过要隐居,但绝不是像现在这样

图:天空很蓝

可我不曾想过,病毒让我在老家不得不多待一段时间,却让人度日如年。


跟城市里的小伙伴比,我算是幸福的了,地里有菜,还能走几步路看看风景,可周围村里设的围栏,戴口罩站岗的村民,到处不能通车的现状,都让人心里很紧。


有时候想想,病毒就好像是大自然雇的杀手,把人类都逼得不得不宅在家里,自然和生态得到一丝喘息。

​我曾想过要隐居,但绝不是像现在这样

图: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站在自然的角度,生存竞争的规则我们理解,所以我们更要团结地站在人类这一边,杀手没有感情,我们有。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

向每一个在“战疫”一线的可爱的人,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