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大侦探皮卡丘》、除了萌收获的是成年人的悲伤

小愚在皮卡丘上映的第二天就去看了《大侦探皮卡丘》,看完毫无感觉甚至没有什么喜悦。

让我想要重新写点东西,大概是网上千篇一律的表扬吧。

看完《大侦探皮卡丘》、除了萌收获的是成年人的悲伤

最初注意到皮卡丘是因为去年预告片出来的时候。皮卡丘其实已经距离我很久很久了,只能记忆那是小时候在家里没有其他人陪伴我的时候,最喜欢看的动画片了,那个尾巴会放电黄色大眼生物(是的,小愚就是这样记忆皮卡丘的)是我最喜欢的,当然,我也记得小时候的自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没有尾巴,为什么不会放电呢?对童年的怀念,让我想要去重温《神奇宝贝》、想要去了解皮卡丘。

看完《大侦探皮卡丘》、除了萌收获的是成年人的悲伤

预告片出来的时候,一个营销做到特别好就是,“皮卡丘到底有没有毛?”这个营销话题可以说炸出了许多人,大家对自我产生怀疑,心中的皮卡丘是光溜溜的,为什么会要有毛呢?但是随之大家的讨论,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度瞬间又上升了许多。

看完《大侦探皮卡丘》、除了萌收获的是成年人的悲伤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侦探皮卡丘》中毛绒绒的形象吸引了一大批人

,印象最深的是同事并没有看过《神奇宝贝》,但是因为这个黄色毛绒绒的生物就让她选择更换了自己的头像并下定决心去看《大侦探皮卡丘》。

然而真的去看了《大侦探皮卡丘》反而觉得没有意料之中的喜爱,而又中莫名的空虚。这部作品可能只是把皮卡丘这个IP给买下来,但是内容可能已经远离了皮卡丘。

看完《大侦探皮卡丘》、除了萌收获的是成年人的悲伤

男主角一登场就告诉观众们,他是个没有宝可梦但又非常想要拥有宝可梦的单亲家庭下还很久没联系父亲,一联系竟然是死亡通知的开头。

好可怜,呜呜呜~~

看完《大侦探皮卡丘》、除了萌收获的是成年人的悲伤

正如大多数电影一样,主角不是太过于平凡就是身世悲惨,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主角的成长之大,以及后面和反派形成鲜明对比。果然,这部作品的反派确实是有钱有权的人。

是的,这部作品大部分存在的是一种意料之内的惊喜和情理之外的剧情。

  • 最先示好的不一定是好人
  • 反派死于话多
  • 你找的很久的东西可能就在你身边

或许这些最简单的东西,最难于去表达,说是破案,可能是在破内心的自我怀疑和对亲情的一种解答。

恍惚间,我们就突然长大,在长大的这段时间,你有多少时间是陪伴了你的父母?我们逐渐长大,想要展翅飞翔,跑到远方去打拼,我们在远方或喜或悲,然而还在家里等我们的父母却是守着电话或喜或悲。

科技高度发达,让通信更加便利,但是父母的一通电话会不会影响还在拼搏的你?他们是不是也是每次都输好文字却不敢发出去,害怕一句简单的问候打扰到那个可能正在焦灼、正在迷茫、正在烦恼的你?

长大了,肆无忌惮的哭或笑是一种奢侈

看完《大侦探皮卡丘》、除了萌收获的是成年人的悲伤

然而,打破这个思考的是剧情中,莫名其妙的爱情穿插。爱情好像成为了现在的一个主流一样,无论在哪里,总要涉及到爱情。即使你想去看的是机器猫,结果看完你只记住了大雄和静香。你以为你看的是动画,却给你灌输了爱情。

简单的接触,男主和新闻记者看对眼了,爱情的魅力让他们跨越了山崩,经历了疯狂冒险。让人感叹,爱情之简单真是太可笑了。遇见一个人,喜欢上一个人,并且那个人就正正好可以帮助你、你们正正好一起经历苦难,一起迎接大结局的欢喜。经历了现实社会,感觉这样的爱情像是一个笑话。虽然可能是时间太短,剧情不得不快而赶之,但是没有爱情,这部作品可能还会少了一些突兀。

毕竟,在高科技下的宝可梦们的演技似乎更高超一些。

看完《大侦探皮卡丘》、除了萌收获的是成年人的悲伤

《大侦探皮卡丘》使用了《神奇宝贝》的IP,很多宝可梦都出现了,但是他们已经没有了当初陪我们成长的样子

小愚去看的时候,旁边的观众拿出了很有年代感的笔记,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宝可梦的笔记,让小愚想起了当初我们收集贴画、卡片的日子。但是那个笔记他除了最开始的时候打开了,后面就在也不打开了。

时间过去了,物是人非了。

长大了,看什么都不一样了,有电影对IP设计理念不同,用科技和绚烂的特效来营造一种很厉害的氛围,但是却感动不了内心;有成长中对事物理解的不同,看到美好的事物已经不可能简单的相信真的会发生,也有被一群小朋友围绕,却没有像小朋友一样萌到会开心很久的羡慕自己的原因。

《大侦探皮卡丘》很萌,但是看完只想沉默。

看完《大侦探皮卡丘》、除了萌收获的是成年人的悲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