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後再看《北平無戰事》:從兩個“雙面間諜”的選擇讀人生哲學

星期五言:有時候大浪淘沙,總能留下來一些經典的劇目讓人看了又想看。很多人都說中國影視圈在經歷著“一代不如一代”的命運。因為七十年過去了,再也沒看過《小城之春》這樣藝術性極高的電影;三十五年過去了,也沒看過《芙蓉鎮》這樣有反思精神的電影。二十五年過去了,再也沒看過《陽光燦爛的日子》如此有風格的電影……其實,影視圈經歷過第五代、第六代導演之後,已經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趨勢。電影朝著娛樂化,討好觀眾的趨勢發展。電視劇就更不用說了,一方面有網劇的“洗禮”,一方面有資本的衝擊,如果還能兼備藝術性的話,真是鳳毛麟角了。五年前的《北平無戰事》算是近些年少有的正劇中帶著反思的電視劇了,但是它的橫空出世也是伴隨著一路的曲折。

五年後再看《北平無戰事》:從兩個“雙面間諜”的選擇讀人生哲學

據聞當年資方衝著劉和平先生的大名紛紛投資這部劇,可是看到了劇本,又掉頭就走。因為害怕內容“冒險”,更害怕市場不接受,所以又紛紛撤資。可是無論怎樣的難,還是籌到了1.6億資金,大牌演員紛紛自降身價參演。劉和平編劇將打磨了七年的劇本,一步步呈現成了影像。

劉和平先生希望將這部劇做成全球華人都能接受的作品。他說:“《北平無戰事》裡,我寫共產黨的時候理直氣壯,寫國民黨的時候也相對客觀,這個片子拿到臺灣,他們也會服氣。”

就是這樣一部劇,在2014年一經播出,立即佔領了各大頭條。到現在還有觀眾一看再看。上一篇我們寫到《北平無戰事》中的處世哲學,有一些讀者留言希望分析一下幾個人物,那我今天就分析一下孫朝忠、梁經倫,看看編劇和導演在他倆身上留下的隱喻。

五年後再看《北平無戰事》:從兩個“雙面間諜”的選擇讀人生哲學

一、知識分子的搖擺:是國士還是戰士?

古老的夜晚和遠方的音樂是永恆的,但那不屬於我。——薩特

梁經綸在這部劇中是一個“雙面間諜”,他不能愛,不能恨,只能隱忍。他既不能像曾可達一樣,堅定地站在建豐同志一面以忠臣面目示人,也不能像方孟敖一樣可以不開心就開飛機上天,國共兩黨都為他開脫。他陷在兩個女人的愛情裡,不能選擇。就如他曾經吟誦的那句:“我選擇了不能再選擇,我就不會再選擇”.

五年後再看《北平無戰事》:從兩個“雙面間諜”的選擇讀人生哲學

五年後再看《北平無戰事》:從兩個“雙面間諜”的選擇讀人生哲學

梁經綸和孫朝忠不同的是,他是經濟系教授,是有經國之才。建豐同志曾給他的評價是“才大心細,明善誠身”。前四字是曾文正公保舉李鴻章時的奏文,後四字是朱熹對儒家修身最高境界的闡述。可見,建豐同志對梁經綸的評價之高。

五年後再看《北平無戰事》:從兩個“雙面間諜”的選擇讀人生哲學

但是,大家可能發現了,梁經綸的心路歷程在這部劇中有一個巨大的轉變。這種轉變,也編劇對知識分子的一種客觀的觀察。其實本劇也放入了嚴春明,和他是一個鮮明的對比。

1. 國士待之,國士報之

梁經綸的出場,前幾集我們便知道他和曾可達街頭了。他是鐵血救國會的核心成員。而他也是學聯的進步教授。雙重身份很快展現在我們面前,可見編劇並不是讓我們看懸疑推理的,而是讓我們看人物是如何掙扎和選擇的。

梁經綸自幼家貧,得建豐同志賞識推薦到燕京大學讀書,後又得建豐同志幫助到美國留學。如果沒有建豐同志的幫助,梁經綸或許永遠沒有今天的地位和待遇。他能成為何其滄的愛徒,也是得益於此。

五年後再看《北平無戰事》:從兩個“雙面間諜”的選擇讀人生哲學

建豐同志對他來說是伯樂,是明主。就如智伯與豫讓。豫讓能漆身吞炭為主報仇,梁經綸自然也是要抱著“為主”的志向,以身家性命相托。當梁經綸向何其滄坦白的時候,何其滄一直感嘆那句“國士待之,國士報之!”

可是細想,建豐同志真的把梁經綸當國士嗎?他所作的一切也不知道是預謀的一條長線罷了。他在鐵血救國會幾乎沒有實權,被曾可達直接領導,被王鋪忱監督,國民黨沒有真正的信任他。因為他是教授,是知識分子。他有可能變成難以控制的像他的老師一樣的何其滄。

五年後再看《北平無戰事》:從兩個“雙面間諜”的選擇讀人生哲學

當幣制改革的推行過程中,梁經綸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不能成功而為了實現“報恩”依然做著明知是徒勞的工作。

到了最後,他猛然發現他為的並不是哪個政黨,而只是為了建豐同志曾經對他的賞識和幫助。他在這個過程中,堅定了自己信仰。

2. 只為心中信仰

是什麼喚起了他心中的信仰?可能就是謝木蘭死在他懷中的那一刻。在西山監獄,徐鐵英故意揭露他的身份,他背誦了孫中山先生的話:

餘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五年後再看《北平無戰事》:從兩個“雙面間諜”的選擇讀人生哲學

當他去找曾可達對峙,營救方孟敖的時候,依然直說先總理和建豐同志的執政理想。他其實滿懷的就是一個“光明中國”的夢想。他在本質上不屬於任何一派,他終於明白了這一點。

梁經倫說過:我從來就沒有把自己交給誰,先生知道 ,我們這些人出國留學,又回到祖國,不是為了某一個人,也不是為了某一個政黨。

五年後再看《北平無戰事》:從兩個“雙面間諜”的選擇讀人生哲學

記得方孟敖不止一次問過他的身份,他最後很確切的告訴他,他只是燕大經濟系教授。

梁經綸那個時代夾縫中生存的知識分子,他們不能像章太炎等人那樣狂傲,也再也不能像魯迅那樣鋒芒。他們堅信自由的、民主的新中國的到來。

他說到底只是一個書生,懷著純粹理想的書生而已。

二、小人物中的“辛酸”:是卑鄙者還是犧牲者?

孫朝忠在這部劇裡地位十分的尷尬。他被任何一派都看不起,被任何人都瞧不上。似乎沒有人信任他,即便是建豐同志的人,也都防著他,甚至恨著他。他總是面無表情,卻又陰狠毒辣,兩位重要人物的死亡都是他直接幹掉的。可見,他又沒這麼簡單——

1.身份之謎:雙面間諜

他在一出場就給我們留下了疑惑。僅僅一個眼神就讓我們知道這個人有問題。大家還記得崔中石去徐鐵英那裡說送禮,在門口遇到孫秘書,要把一隻名貴的鋼筆給他,被孫秘書拒絕了。崔中石走進辦公室,孫朝忠關上門的那一瞬間,眼神裡暗含著殺機。按照常理,一位送禮的人給自己上司和自己,秘書的眼神應該是滿意而不是殺意。所以就這一眼可看出孫朝忠與徐鐵英不是一心。那他是誰?

五年後再看《北平無戰事》:從兩個“雙面間諜”的選擇讀人生哲學

2.一位隨時可拋出去的“犧牲者”

孫朝忠在整個劇情中筆墨不多,但是每次出場都有著重要的情節轉折作用。所以即便這個劇中出現多少重要角色?大家都會記得孫朝忠。那麼,我們看看他何時曝光了身份。第一次曝光身份就是假傳局長的命令殺掉崔中石了。這個冒險的行動,引起了巨大的風波。徐鐵英不想崔中石死,因為他能夠拿到方步亭送的賄賂,開開心心地到臺灣樂享富貴。方家更不想崔中石死,因為方步亭願意拿出一大筆錢來彌補和兒子們之間的間隙。謝老更是想要營救崔中石,那麼崔中石為什麼還是死了?誰想讓他死?

五年後再看《北平無戰事》:從兩個“雙面間諜”的選擇讀人生哲學

我們在劇中看到,曾可達要讓崔中石死,但是卻沒顯示出他下令給孫朝忠過。事實上,曾可達根本不知道孫朝中是自己人。那麼,也就是說下令給孫朝忠殺人的另有其人。其實我們可以這麼想,能殺死崔中石的人有可多,為什麼派孫朝忠?對,大家可能猜到了,就是通過孫朝忠嫁禍給徐鐵英。讓徐鐵英和方步亭之間有間隙。為什麼要讓他們有間隙呢?因為整個北平貪腐案的本質就是國民黨內部的老新之爭。如果崔中石活著,那麼老派聯合起來,那這貪腐案還能查嗎?所以要殺崔中石的人必定是新派,也就是“鐵血救國會”。

如此危急關頭,如此艱鉅的任務,交給大嘴巴曾可達還是交給老好人王蒲忱?唯一能讓建豐同志安心的便是孫朝忠了。所以孫朝忠是關鍵的“小人物”。

五年後再看《北平無戰事》:從兩個“雙面間諜”的選擇讀人生哲學

孫朝忠拿到這樣的命令絲毫沒有顧慮,他毫無波瀾地執行了殺人命令。事情敗露之後,孫朝忠依然堅持“表演”自己是徐鐵英的人,老奸巨猾的徐鐵英都被他給騙了去。

從這裡,可知道孫朝忠是一個“死士”,他明知道一旦執行了這個命令,自己的身份就會暴露,自己很可能被方孟敖、方孟韋殺掉。而自己僅僅是一個背叛了徐鐵英的秘書,誰也不會拼命保他。

基於以上情景,孫朝忠凡是有腦子的,就知道建豐同志這是要讓他“犧牲”了。可是他眼睛眨都不眨下,就殺了崔中石,而且一口咬定是得到命令殺人,嫁禍給徐鐵英。

五年後再看《北平無戰事》:從兩個“雙面間諜”的選擇讀人生哲學

嫁禍現場

在這個劇中,孫朝忠就是一個隨時可以丟棄的棋子,也是一個隨時可以“替死”的殺手。他知道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職責。所以,在這件事上,孫朝忠只是一個執行命令的“犧牲者”。

3.搖擺的“卑鄙者”

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人物的死亡和孫朝忠有關,那就是謝木蘭之死。謝木蘭之死是徐鐵英下的命令,而不是“建豐”同志的命令。建豐同志的“鐵血救國會”要保住謝木蘭,而徐鐵英要殺掉謝木蘭。那為何這一次,孫朝忠又向著徐鐵英呢?

五年後再看《北平無戰事》:從兩個“雙面間諜”的選擇讀人生哲學

這要看一個關鍵點,那就是徐鐵英察覺了孫朝忠的身份之後,依然選擇默默配合他的表演。孫朝忠不是不知道,徐鐵英這是在保他。為何保他?可能徐鐵英想利用孫朝忠探測 “建豐”同志那邊的人。孫朝忠的確感念徐鐵英,先是為他擋槍,後又依照他的命令堅決殺死謝木蘭。這樣的行為對於曾可達來說,他就是徐鐵英的人,即便是知道孫朝忠是鐵血救國會的人,也要懷疑他的身份了。

五年後再看《北平無戰事》:從兩個“雙面間諜”的選擇讀人生哲學

他表面是一個搖擺的人,可是他自認為自己“忠心”。他執行建豐同志的命令,潛伏在徐鐵英身邊,就要表演得更像,表演得已經讓他對這個“徐鐵英秘書”入迷了。可能正式“入迷”了,他在很多關頭都靠近徐鐵英,但是最後執行命令的時候依然牢記“建豐同志”。

在殺掉謝木蘭之後,徐鐵英真的認可了孫朝忠。他開著車,讓孫朝忠坐在一邊,開誠佈公地說了一番話,孫朝忠似乎動搖了。他被“鐵血救國會”的曾可達、梁經綸看不起,被“建豐”同志當作一個可以犧牲的死士,似乎他在這裡什麼都得到。所以,此時,他動搖了。

五年後再看《北平無戰事》:從兩個“雙面間諜”的選擇讀人生哲學

孫朝忠是一個關鍵小人物,在那個時代,也是一個“可憐”之人。他效忠的人悄無聲息將他拋出去,他監視的人則在利用他。他心中僅存的善良,也被自己一手掐掉了。那就是殺掉了謝木蘭,那個無辜的天真的女孩。他殺完之後,雙手顫抖,他知道自己的卑鄙,雙手沾滿了鮮血,他的靈魂早已經死了。

一旦靈魂死了,他也就在無所顧忌了,所以孫朝忠如果能夠繼續在徐鐵英身邊,可能會做出更多“卑鄙”之事。他的演變是從一個“犧牲者”變成了“卑鄙者”的過程,是一個關鍵小人物的命運掙扎。他的卑鄙,是為了找到存在的價值。

總結

以上兩個人物是《北平無戰事》中典型的“雙面間諜”,有人說方孟敖也是,其實方孟敖更多的是隨著個性行使。他的組織幾乎沒有給他派任務,他要演自己就行。而孫朝忠和梁經綸不一樣,他們必須謹小慎微,稍有不慎就會被任何一方懷疑,暴露身份。他們的悲劇在於矛盾的人生中矛盾的選擇,他們其實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

經典好劇解讀,關注【星期五文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