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中有奇石,通體紫潤,線條如金,有人作為生財之道扒拉回家

“什麼賺錢幹什麼”,這是普通老百姓掛在嘴邊的口頭禪。這不,位於安徽省淮南市境內的八公山脈,蘊藏著一種特殊的石材,人們都叫這種石材為紫金石。

由於遍體紫潤,中間還夾雜著金色的紋路,紋路能夠天然地形成流水的形狀、山體的形狀,還有樹木、動物、人物等造型,加上人的非凡想象力,使這些石頭被賦予了某種創意形象,於是一些人便依形斧鑿,把石頭加工成各種不同的物件,如硯臺、方章、茶具等類,可供人們把玩欣賞。

因此,很多人便以此為業,玩起了紫金石。


八公山中有奇石,通體紫潤,線條如金,有人作為生財之道扒拉回家


一、八公山中的紫金石

八公山,方圓200餘平方公里,有40多座山峰連綿起伏,雖然主峰海拔也只有240多米,但是有一些山峰之中蘊含著紫金石。因此,八公山又名紫金山。

北宋的王安石,曾經路過八公山下的淮河,晚上,乘坐小舟到黑龍潭的水面上賞月,曾寫過一首詩《行次壽州寄內》。詩中便稱八公山為紫金山。此詩全文如下:

紫金山下水長流,嘗記當年共此遊。

今夜南風吹客夢,清淮明月照孤舟。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也有一首詩《題丁有煜硯銘》,也明確地指出了八公山脈有這種寶石,並且是製作觀臺的佳品。詩中明確地寫道:

南唐寶石,為我良田,縝密以粟,清潤而堅,

麇丸起霧,麥光浮煙,萬言日拭,倚馬待焉……

詩中的“南唐”,就是八公山脈中的一處地名。


八公山中有奇石,通體紫潤,線條如金,有人作為生財之道扒拉回家


二、那些玩石頭的好友

在我的朋友之中,有不少是把玩紫金石的。

吳純澤,今年50開外。上個世紀90年代,他在種了莊稼的閒餘時間裡,不是忙著打工、做生意,而是上山撿拾紫金石的原石,因而家中的後院擺放了很多石頭,有碗那麼大的,有鍋那麼大的,也有芭鬥那麼大的。

再往後,他購買了一些加工原石的小車床,還有尺子、錘子、鑿子、電鋸一類的小工具,開始加工原石,最多的一種產品就是硯臺。這些硯臺有的幾百元一枚,有的達到上萬元一塊。雖然,目下搞書法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是他的硯臺卻都一件一件地出貨了,據說賺了不少錢。

柏發明,以畫蘭草出名,筆名江淮一蘭,也喜歡收集紫金石的原石,一進他家的院子,可見滿地擺的就是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一天,他神神秘秘地,取出一塊深藏的石頭給我看。“像不像一代偉人魯迅?”我細細端詳,還真有魯迅的意像。我沒看他上過山,到底這塊石頭是不是他自己發現的,至今也不得而知。

我還有一些好友,如陳先生、楊先生,退休之後作為一種興趣愛好,也玩起了紫金石,並且“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調養生活情趣”。確實,我也沒聽他們之中有誰說過石頭賣過多少錢。


八公山中有奇石,通體紫潤,線條如金,有人作為生財之道扒拉回家


三、紫金石,物以稀為貴

在淮南市的壽縣、鳳臺縣、八公山區、謝家集區,只要到山下附近的村子裡,或者集鎮上去,總會發現一些人家的門前擺放著很多大石頭,還有成堆的,都是一個人搬不動的石塊兒。這些石頭基本上是紫金石。如果進到這些人的家裡去,跟他們細談,就會發現有一些石頭是有標價的,幾百元到幾十萬元一塊的石頭都有。

這些石頭,都與多年以前,八公山中開山採石產業大規模的發展有關。人們用鑿子鑿,然後用炮炸,最後把石頭碾成了小石子,成為一種建築材料,而有心人便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各種紫金石的原石。現如今,當地對紫金石採取了封山保護措施,很少聽說有人能夠到山裡去開採紫金石了。

物以稀為貴,同時,隨著人們更加註重家居文化的建設,追求高雅的精神文化生活,紫金石加工之後的那些擺件,如硯臺、方章等,價格便快速地向上翻騰。


八公山中有奇石,通體紫潤,線條如金,有人作為生財之道扒拉回家


四、紫金石,為我增進友情

我既然有一些朋友是玩石頭的,當然也少不了收藏一些紫金石的硯臺、紫金石的方章。然而,我是一個好朋好友之人。一些好友到家裡來做客,看見了這些物件,就明確地表示喜歡紫金石硯、紫金石章。於是,我毫無吝惜地把這些物件作為紀念品,贈送給了他們。

紫金石,身外之物,為增進友情做了一份貢獻,我又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