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詩聖杜甫的傳奇人生(二):仕途失意,戰亂流離

導語:

快意八九年,西歸到咸陽。天寶五年,三十五歲的杜甫結束了十餘年的壯遊生涯,意氣風發的踏上了西去長安的漫漫長路。

然而,小人得志,奸臣當道,貴妃受寵,君主不朝,滿懷壯志的杜甫懷才不遇,備受冷落飽受打擊,但他依然堅守信念,困居長安達十年之久。

一代詩聖杜甫的傳奇人生(二):仕途失意,戰亂流離

到達長安後不久,杜甫的父親便去世了,失去經濟來源的杜甫不得不接受親友的賙濟,過著清貧的生活,依靠著售賣草藥和領取救濟糧生活。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到達長安的第二年,杜甫參加了唐玄宗徵召的一次考試,然而這次考試卻沒能使杜甫如願。

當朝宰相李林甫唯恐有識之士進言對其不利,為達到權傾朝野的目的,竟對玄宗說無一人中舉,所有應試者紛紛落第。

杜甫心懷憤慨,報國無門,卻別無他法。

為了實現政治理想,杜甫試圖通過其他途徑走入仕途,他開始流連於王孫府第之間,不斷向達官顯貴們投贈詩篇,期望找到伯樂。

一代詩聖杜甫的傳奇人生(二):仕途失意,戰亂流離

終於,天寶十年,公元751年,一個絕佳的機會降臨了。

唐玄宗舉行了幾次較大規模的祭祀盛典,杜甫親自寫就三篇文章獻給玄宗,這一次總算得到了賞識。

唐玄宗命令宰相考杜甫的文章,不幸的是,出題人又是李林甫。

果然,這次考試杜甫只是獲得了一個備選的虛假資格,又沒有什麼下文。

就這樣苦苦等候了四年,杜甫才得到了一個河西尉的官職,這是一個管理縣城治安的小官。

因為不願向鄉里小兒奔走折腰,杜甫並沒有接受這個官職,一直到四年後,杜甫才得到了一個看守兵器庫房的小職位。

可嘆胸懷大志身有奇才的一代詩人,苦苦求索了十年,卻始終仕途失意,不得其果。

朝廷政局的黑暗,社會生活的艱難,使杜甫脫離了盛唐時期詩壇盛行的浪漫主義色彩,轉而投向對現實的關注,在這一時期,杜甫創作出第一批現實主義詩篇。

一代詩聖杜甫的傳奇人生(二):仕途失意,戰亂流離

天寶十年四月,為討伐南詔,朝廷徵召長安洛陽等地的男丁前去應戰,楊國忠派遣部隊分頭抓人,連人帶枷鎖的送到軍營。部隊離開時,父母妻子相送哭聲震天。

杜甫在此期間創作了《兵車行》: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當朝君主窮兵黷武,廣大人民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詩人怎能不痛心疾首。

不久之後杜甫又創作出《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詩中對楊氏兄妹的荒淫無度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兵車行》和《麗人行》的出現,是杜甫創作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

在長安十年的後期,杜甫還開始注重將個人情感體驗與現實的深切洞察融於一爐,而不再僅僅是一個獨自感嘆或者同情旁觀的角色。

一代詩聖杜甫的傳奇人生(二):仕途失意,戰亂流離

天寶十三年秋天,長安一帶連續降雨六十多天,農作物災情嚴重,米價暴漲,饑荒出現。

唐玄宗派楊國忠視察災情,楊國忠卻隱瞞災情,他找了一束大谷穗對玄宗說:"雨水雖然多,但不害莊稼。"玄宗信以為真。

而地方上報告災情的文件也被楊國忠扣押,從此沒有人敢說出災情的真相。

杜甫對此做了《秋雨嘆三首》表達自己的愁苦和對廣大人民的同情。

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婦無消息。城中鬥米換衾禂,相許寧論兩相值?

暴雨連綿稻穀都生出了芽,黍穗開始發黴,而地方上消息封鎖,廣大農民顆粒無收,只能用過冬的被子換取大米以求果腹。

對災情慘狀的深切關注,使詩人的心與勞動人民緊緊的聯繫在一起。

一代詩聖杜甫的傳奇人生(二):仕途失意,戰亂流離

因為長安缺乏糧食,冬天裡,杜甫將妻兒送往奉先,也就是今天的陝西省蒲城境內。

天寶十四年,求仕十年的杜甫終於獲得了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官職,上任後不久,他便到奉先探望家人。

杜甫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出發,天剛矇矇亮的時候他走到驪山腳下,驪山高處華清宮內溫泉暖氣蒸騰,樂聲響徹天宇。

想到皇帝和大臣在此縱情娛樂,而眾多黎民百姓還在飢啼號寒,詩人不禁百感交集。

冰天裡的山路十分溼滑,急流上的危橋吱吱呀呀,一路艱險的回到家,滿心以為妻子和孩子可以過上一段安穩日子,誰知一進門就聽到嚎啕的哭聲,原來詩人的小兒子已經被活活餓死。

身為父親竟然養不活孩子,窮苦人家依然是缺衣少食,想到這裡詩人心生悲憤,寫下了長篇古詩《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首詩作可以說是詩人十年長安生活中見聞和感受的總結,艱難的生活造就了詩人敏銳的洞察力和深重的憂患意識。

這一時期,杜甫的詩作不僅在思想上達到了一定高度,在藝術手法上也漸臻佳境,逐漸形成了沉鬱頓挫的詩歌風格。

一代詩聖杜甫的傳奇人生(二):仕途失意,戰亂流離

天寶十五年,安史之亂爆發,五月,叛軍逼近潼關,杜甫攜帶著奉先的家小出逃,最終在陝西羌村落腳。

雖然叛軍壓境,但詩人的忠君之心卻一刻未曾改變,得知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詩人即刻啟程北上投奔。

然而,不幸的是杜甫途中被叛軍俘獲,押往已經成為淪陷區的長安。

除了憂國憂民之思,身在長安的杜甫也十分掛念自己的家人,《月夜》便是這一時期裡思親之作中的代表。

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月夜》

中秋之夜,共對著一輪明月,遙想著千里之外的妻子正一人獨守空閨,而幼小的孩子們還不懂得想念父親,想念長安。

望月的時間長了,妻子的頭髮都被打溼,胳膊也感到了寒意,可是思念之情還是沒有邊際,到底什麼時候丈夫才能歸來,才能舉家團圓呢?

一代詩聖杜甫的傳奇人生(二):仕途失意,戰亂流離

公元757年,安祿山被殺,叛軍軍心渙散,對長安的戒守也不像以往那麼森嚴。

經過細緻的策劃,四月的一天,杜甫終於從長安城的金光門逃出,沿著崎嶇的山路,穿過兩軍對峙的前線,一路小心翼翼逃到了肅宗朝廷所在的鳳翔。

經過一路顛沛流離,杜甫身著破衣爛衫去拜見肅宗,詩人的忠心不二打動了當朝君主,他被授予左拾遺的官職,這是一個專門給政事提意見的職位。

然而上任沒多久,詩人正直的秉性和倔強的性情就得罪了當朝權貴,也遭到了肅宗的反感。

有心侍君卻不被君用,肅宗命令杜甫離開鳳翔,一身抱負卻不得施展的詩人只好前往羌村家中探親。

一代詩聖杜甫的傳奇人生(二):仕途失意,戰亂流離

回鄉路上,杜甫眼見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還要承受和家人的生離死別之苦,這一次的徵兵連未成年的男孩和白髮蒼蒼的老婦人也不放過,不免心生悲痛。

杜甫一路行走,將沿途所見的悲慘場景寫成,《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吏,以及《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三別。

安史之亂給廣大勞動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使杜甫感同身受,政治的黑暗,人民的疾苦,而自己卻身居微職,無力迴天。

一代詩聖杜甫的傳奇人生(二):仕途失意,戰亂流離

作罷三吏、三別後,杜甫辭去官職,遠離長安。

可是,處江湖之遠的詩人又如何能放下家國憂思呢。

接下來他漂泊的足跡會踏至何方,他憂國憂民的胸懷又會帶來哪些新的詩作,他的人生軌跡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等

一代詩聖杜甫的傳奇人生(一):出身名門,年少遊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