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另立元善见,宇文泰毒杀元修,北魏大势难挽,无可奈何花落去

​高欢在打败尔朱氏之后,控制了原属于尔朱氏的并州(以晋阳为中心),但西北地区依然被贺拔岳和侯莫陈悦联手控制。

高欢希望能有机会染指西北地区,就唆使侯莫陈悦暗杀了贺拔岳。

悦阳称腹痛而起,其婿元洪景拔刀斩岳,岳左右皆散走。——《资治通鉴》·梁纪十二

贺拔岳死于非命之后,侯莫陈悦并没能获得独力掌控西北地区的机会。贺拔岳手下的几位大佬(赵贵、独孤信和李虎等人)都不服侯莫陈悦,他们彼此之间也互不信服,整个西北一时间变得一团乱麻。

眼看西北乱成一团,高欢就派遣侯景去接管西北地区。但贺拔岳一系的几位大佬显然不是蠢货,在强敌环伺中,他们很快停止内讧,并推选出新首领宇文泰,高欢的企图落空了。

丞相欢使侯景招抚岳众,泰至安定,遇之,谓曰:“贺拔公虽死,宇文泰尚存,卿何为者!”景失色曰:“我犹箭耳,唯人所射。”遂还。——《资治通鉴》·梁纪十二

高欢另立元善见,宇文泰毒杀元修,北魏大势难挽,无可奈何花落去


贺拔岳一系的几位大佬之所以没像元修和斛斯椿那样陷入囚徒困境,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彼此太熟悉了。侯莫陈悦和贺拔岳之所以能联手控制西北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两人所代表的势力都是以六镇军人为主。他们不会因为某位领袖的突然死亡而大打出手,反而会通过迅速博弈,选出一位新领袖。

六镇军人如果分崩离析,必然会被逐个击破,因为他们都不容于北魏旧势力。关于这一点,六镇军人们心知肚明。

挫败了高欢的渗透阴谋之后,宇文泰又联合贺拔岳一系的几位大佬,迅速打败侯莫陈悦,统一了西北地区。

悦性猜忌,既败,不听左右近己,与其二弟并子及谋杀岳者七八人弃军迸走。宇文泰使原州都督贺拔颖追之,悦望见追骑,缢死于野。——《资治通鉴》·梁纪十二

就在宇文泰收拾完侯莫陈悦之后,魏孝武帝元修和斛斯椿内讧,最终无力面对高欢的军事压力,逃到了西北地区向宇文泰寻求庇护。

随着元修的西逃,高欢一时陷入被动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欢所代表的政府已经不具备合法性了,因为皇帝被高欢逼得背井离乡投靠宇文泰。

高欢的补救措施是另立十一岁的元善见登基称帝,但元善见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是值得怀疑的:如果皇帝是你高欢想立就立、想废就废的,那皇帝还有什么存在意义呢?

高欢另立元善见,宇文泰毒杀元修,北魏大势难挽,无可奈何花落去


早在尔朱荣大肆屠杀的时候,北魏就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壳子,但面子功夫还能维持。可随着元修的西逃,北魏连面子功夫也无法维持了。在此之后不久,东魏和西魏正式分立。

从表面上看,如果元修不西逃,北魏就不会出现分裂。可实际上,随着西北地区战略资源的整合完毕,西北与河北双雄并立的局面就无法改变。真到了那个地步,北魏依然要倒台。

在这种背景下,无论魏孝武帝元修是否出逃,东魏和西魏并立也是自然而然的。在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上,西北与河北对峙并不是什么罕见的新闻:前赵和后赵、前秦和前燕、后秦和后燕都是各自占据西北地区与河北地区,长期并存对抗。

为什么高欢和宇文泰不立刻建立新国家呢?因为他们本人的实力不允许。无论是高欢还是宇文泰,都是与众多实力派联手维持当地统治的。高欢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但有“小项羽”之称的高敖曹还活着,高欢也不敢过于放肆。而宇文泰的情况更糟糕,别说刚刚上位的时候,就在宇文泰临终前,依然有一群人不服他。

周楚公赵贵、卫公独孤信故皆与太祖等夷,及晋公护专政,皆怏怏不服。——《资治通鉴》·陈纪一

正是由于高欢和宇文泰都不敢抛弃北魏大旗,所以当魏孝武帝元修出逃之后,高欢依然另立一位傀儡皇帝(元善见);当宇文泰发现元修不服管教之后,同样另立一位傀儡皇帝(元宝炬)。

最倒霉的就属魏孝武帝元修了,他在洛阳的时候想收拾高欢,结果在高欢的兵峰之下仓皇西逃;逃到长安之后又想和宇文泰较劲,结果被宇文泰毒死,结束了东奔西逃的傀儡皇帝生涯。

癸巳,帝饮酒,遇鸩而殂。——《资治通鉴》·梁纪十二

从元修的角度来看,无论是高欢还是宇文泰,都不具备独步朝堂的实力,所以元修希望借机摆脱控制,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帝。

元修的看法不能说有多大的错误,但他明显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

元修并不是纯粹的傀儡,北魏旧势力还愿意追随他,可随着元修的一再失败,北魏旧势力也不断承受着接踵而来的打击,北魏复兴成为泡影。当高欢和宇文泰的权力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们都会想办法把北魏的傀儡皇帝干掉。

高欢另立元善见,宇文泰毒杀元修,北魏大势难挽,无可奈何花落去


庞大的帝国崩溃之后,必然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整合,才能出现新秩序。

基于一个人的本能,他们都喜欢自由和独立。当北魏帝国崩溃之后,在二百多万广阔疆域上的军政长官和豪强势力,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独立。

在旧秩序已经消亡,新秩序还未建立的时候,你的地盘就是你做主。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当北魏帝国崩溃之后,在二百多万广阔疆域上的军政长官和豪强势力,也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险和茫然。

在旧秩序已经消亡,新秩序还未建立的时候,意味着整个社会充斥着“强者为尊”的氛围,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大型狩猎场,任何人都担心自己成为猎物。

在短暂的欣喜过后,地方上的军政长官和豪强势力势必希望尽快建立新秩序,但这个新秩序必须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也正因如此,这个新秩序的建立,必然要通过一定的冲突之后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高欢在河北,代表了当地实力派构建新秩序的愿意,于是河北六镇旧势力与地方豪强都团结在高欢周围,协助他在河北构建新秩序。

宇文泰在西北,代表了当地实力派构建新秩序的愿意,于是西北六镇旧势力也团结在宇文泰周围,协助他在西北构建新秩序。

高欢另立元善见,宇文泰毒杀元修,北魏大势难挽,无可奈何花落去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就会发现北方帝国灭亡后的过程总是似曾相识的。

西晋灭亡后,先是一片混乱,后由刘曜统一西北,建立前赵;石勒统一河北,建立后赵。前赵与后赵经过一番较量,最终由石勒统一北方。

后赵灭亡后,先是一片混乱,后由苻氏统一西北,建立前秦;慕容氏统一河北,建立前燕。前秦与前燕经过一番较量,最终由苻坚统一北方。

前秦灭亡后,先是一片混乱,后由姚氏统一西北,建立后秦;慕容垂统一河北,建立后燕。后秦与后燕经过一番较量,还未分出胜负之时,河北就被北魏所占据,西北就被胡夏所侵扰,最终由北魏统一北方。

北魏灭亡后,先是一片混乱,后由宇文泰统一西北,建立西魏;高欢统一河北,建立东魏。当宇文氏和高氏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之后,北周和北齐先后建立。

高欢另立元善见,宇文泰毒杀元修,北魏大势难挽,无可奈何花落去


历史为什么总会出现惊人的相似呢?

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西北与河北两大地区,存在着可以分庭抗礼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基础。所以每当天下大乱时,最初总是一片混乱,然后变成西北与河北两大利益集团对立。然后再由这两大利益集团进行角逐,形成一个统一北方的强大帝国。

这种结果绝不仅仅是人力所能造成的,也不仅仅是人力所能扭转的,更多是受制于当时的客观条件。

这不是宿命论,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个瓶颈时期的必然。不过,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往期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尔朱兆无奈放手,高欢占据河北

高欢强行破局,元修狼狈西逃

高欢另立元善见,宇文泰毒杀元修,北魏大势难挽,无可奈何花落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