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孟母三遷”到現階段家庭教育文化缺失的表現及解決對策

文/山城小哲

“孟母三遷”的故事在中國廣為流傳,小到孩童,大到白鬚老人,對這個故事都非常熟悉。

西漢·劉向《列女傳·卷一·母儀》:“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熟悉這則典故內容的都知道,孟母為了兒子孟軻有一個好的教育環境,不惜三遷其居(其實不止三遷,有數次搬遷)。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用心良苦。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文化是有別於社會教育文化和學校教育文化的一塊重要陣地。然而目前我們的家庭教育文化或多或存在諸如教育主體和價值追求偏頗的不良傾向,給我們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一定影響。今天就來聊聊現代社會家庭教育文化的缺失情況。

從“孟母三遷”到現階段家庭教育文化缺失的表現及解決對策

孟母銅像

一、家庭教育文化主要內容。

在我看來,家庭教育文化歷來無外乎包含以下三大方面:

1.傳統文化教育。

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其中傳統文化是家庭教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很多家庭所重視。傳統家庭教育文化涵蓋了孝親文化、君子文化、道德風尚等,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歷史沉澱下來的精華,一直以來都被很好的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家庭教育,是利用這些傳統的經典,來不斷的影響和薰陶孩子,使其在自我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瞭解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

21世紀以來,傳統文化教育越來越被引起重視,從國學大師到傳統教育培訓,從百家講壇再到課本的字裡行間,傳統文化教育持續升溫。由此可見,我們的家庭教育中,也不可忽視傳統文化教育。

2.社會認知教育。

認知教育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對周圍事物的看法與思考。社會認知教育也包括很多內容,例如對行為、對他人的言語表情、人際關係等等。和諧的行為方式和健康的人際交流,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有效的認知教育引導,就能讓孩子更好地瞭解社會,融入社會。

3.心理教育輔導。

家庭教育文化裡不可或缺的還有一部分重要內容,那就是心理輔導與幫助。鑑於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不可避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或是認識誤區,父母的心理輔導和幫助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當下多元化社會的發展,各種信息充斥著孩子,所以必須對孩子進行合理的心理輔導與幫助,幫助他們儘快走出認知誤區。

從“孟母三遷”到現階段家庭教育文化缺失的表現及解決對策

良好的家庭教育文化 讓孩子健康成長

二、缺失的表現形式。

1.“主體缺位”較為普遍。

《三字經》有云:“養不教,父之過。”自古以來,父親在孩子教育過程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在家庭教育文化中主要是對孩子的品格教育。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就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司馬光曾訓誡兒子:訓誡兒子“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可見父親在撫養教育孩子中的作用不可小覷。然而,在現代的很多家庭裡,父親教育缺失非常普遍。乃至明清以來,母親包辦孩子的養育、看管、照料的現象非常明顯,父親的缺位導致家庭教育主體的缺失,影響了孩子的健康發展。

2.“內容缺失”不可忽視。

家庭教育文化包羅萬象,內容或單一或超負荷,都是家庭教育的誤區。古代家庭教育中,限於時代的侷限性,父母除了教育孩子為人處世之道外,更多的是想培養孩子通過科舉應試,來改變家族命運。

現代家庭教育文化有別於古人,不但內容豐富且花樣繁多。家庭教育文化內容呈現多元化、多樣化特點。很多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讓孩子報各種學習輔導班、興趣班,把他們的業餘時間安排的滿滿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在為孩子報各種班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有沒有細心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去聽聽他們的真實感受呢。他們不是機器,我們不能太多幹涉和支配他們的所有,不能讓孩子沒有喘息的機會,不能忽略家庭教育的內涵,更不能違背孩子生長的自然規律。

3.“追求缺失”有背初心。

希望孩子做有志青年,是我們每個父母的心願。但家庭教育文化中,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一邊要求他們要勵志學習,一邊要他們多興趣發展;一邊要孩子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一邊又要他們在生活中走各種捷徑。

“雷霆萬鈞俱是天恩”。我們成人所追求的東西,往往與孩子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不能以成人化的東西去要求孩子,給他們安排好一切。走過風雨始見彩虹,必要的過程必須讓他們經歷,讓他們體會,這樣在孩子以後的成長道路上才能無所畏懼,走得更遠。

從“孟母三遷”到現階段家庭教育文化缺失的表現及解決對策

“小候鳥”燦爛的笑容

三、解決對策,守望初心。

一是要知道孩子需要什麼。

家長重新審視我們的教育主體問題。教育主體不缺失、不缺位是家庭教育文化的重中之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父母的共同陪伴,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父親母親要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多一些親情教育和親子活動,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和父母的關愛,培養他健全的人格。

二是要清楚我們都給了什麼。

我們不能替孩子一味地“花式報班”。孩子是獨立個體,與我們是平等關係,我們也要學會尊重孩子,搭建“平等對話”的平臺。孩子正常的課堂學習是最科學的安排,我們不能只看學習成績而忽略孩子的業餘生活,不能以成績替代德行。

學習固然重要,業餘玩耍和休息同樣不可或缺。我們的孩子猶如一顆小樹,過度的人為修飾,是不利於他生長的,也是與我們的家庭教育文化初衷相悖的。

三是審視我們自己缺了什麼。

作為家庭教育的主體,我們也要學會感恩和珍惜。

孩子是我們組成家最為活躍的因子,是幸福的源泉。除了要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之外,我們自己也要不斷學習,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不能總把“你看隔壁的孩子”掛在嘴邊,我們一方面不能讓孩子在我們的羽翼下生長,我們還要讓他們在我們的正確疏導下,走得更遠,更堅定。

從“孟母三遷”到現階段家庭教育文化缺失的表現及解決對策

守望家庭教育文化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