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是母親的過錯?!

之前在網上報道過一個真實的故事,說得是親戚的一個熊孩子,故意推了孕婦一把,想試試能不能讓孕婦流產。這個舉動嚇壞了網友:為什麼小孩能這麼壞?!

“熊孩子”是母親的過錯?!

到底是孩子本性壞還是父母的教育問題?

“熊孩子”是母親的過錯?!

古語“三歲定八歲,八歲定終身”,確實時有一定道理。教育,從剛出生的那一天就開始了。學校並不是教育的起點,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一種檢驗。小孩的教育,天賦的培養往哪個方向發展,第一個分叉點在三歲,第二個在八歲。人類的大腦是唯一一個在出生後還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歲前。三歲前,大腦會發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這三年裡,大腦會建立700-1000個神經連接,但是讓大腦建立這些連接的是什麼呢?其實是語言。誰的語言?孩子父母的語言。很多人以為三歲前的小孩什麼都不懂,所以在孩子面前不忌諱,不迴避,有什麼說什麼,也不刻意去培養孩子善良的品格。甚至有些家長過於寵溺孩子,小孩犯了錯,總是維護孩子,“小孩還小”。就因為他還小,更不能錯過對孩子的教育。

“熊孩子”是母親的過錯?!

《三字經》裡說:"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便出自於此。詞語解釋信息為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現在有時用來指父母用心良苦 。故事講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經常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曆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熊孩子”是母親的過錯?!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也說明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環境固然重要,關鍵在於有“孟母”這個人物,懂得言傳身教或者通過外物去教育孩子。

“熊孩子”是母親的過錯?!

所以,不僅是母親,所有的父母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你想他們往怎樣的方向發展,你就應該往哪個方向著力。並且,家長應該時時審查自己是否合格了:1、有責任感; 2、懂得用傳統文化的精髓來教育孩子; 3、瞭解孩子的動態變化; 4、以身作則 。重視家庭教育,可以讓孩子身心健康。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