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起跑線》上演新式“孟母三遷”,變了味道的教育體制

印度《起跑線》上演新式“孟母三遷”,變了味道的教育體制

“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教育界從體育界硬搬來的一套說教,讓無數家長和孩子如熱鍋螞蟻,夜以繼日,苦心專研,抓耳撓腮,身陷囹圄……孩子是個天才也就罷了,再不濟父母懂得教育也能挽回一二,但大部分的家庭中,孩子不是天才,父母也不是教育家。

這中間給了學校很大的發展空間。

當一個人或者一個職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時,就會肆無忌憚。最近上映的印度電影《起跑線》或多或少的揭露了一些現實中的現象。

男主拉吉和女主米圖為了女兒能夠上所謂的貴族學校,不惜搬了三次家,聽起來像是孟母三遷的好故事,但所反應的現象卻是剛好相反。

第一次搬遷

印度《起跑線》上演新式“孟母三遷”,變了味道的教育體制

“瓦桑維哈的房子”,翻譯成中文大概就是“學區房”。

印度《起跑線》上演新式“孟母三遷”,變了味道的教育體制

印度《起跑線》上演新式“孟母三遷”,變了味道的教育體制

拉吉放棄了原先溫馨的房子,熱情的鄰居,熟悉的生活習慣,搬遷到“貴族區”,想盡辦法,擠破腦袋的迎合富人們的那一套社交禮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速被接納,孩子們之間天真無邪,能玩到一起便是朋友,但家長們,尤其是自認為是貴族的家長們是絕對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平民”成為好朋友,像平民那樣的生活習慣,更是一點都沾染不得。

不接受是怕近墨者黑的緣故麼?非富人的其他階層為了有朝一日能攀上富人階層的邊角,恨不得把自己的孩子從小培養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神童,而富人們為了保持自己的優勢往往會阻斷平民們往上爬的道路,有意或無意,這對於他們來說輕而易舉。女兒意料之中的沒有被錄取,於是夫妻倆各種找人託關係,甚至以“捐獻”名義賄賂校長都不能夠得償所願。走投無路的時候得知學校有貧困家庭的申請入學名額,於是有了拉吉一家的第二次搬遷——

印度《起跑線》上演新式“孟母三遷”,變了味道的教育體制

雖然有點戲謔,但是沒錯,他們搬到了窮鄉僻壤的村落去假裝自己是個窮人,搶佔那25%的貧困生名額。

充滿老鼠,攜帶病毒的蚊子,和少之又少的糧食補給,以及能和與自己爭一桶水的大媽像瘋子一樣的破口大罵也不能和發補給的政府工作人員有一句牢騷的生活,水深火熱。

富人和窮人都起得早,一個是為了鍛鍊,一個是為了擠公交;

富人和窮人都睡的晚,一個是因為開party,一個是因為打老鼠;

學會做貴族難,學會做窮人更難。

第三次搬遷

拉吉的女兒幸運的被抽到名額,他們又搬回了貴族區。

如果沒有被貧困區的朋友撞見,拉吉也不會心生愧疚,也就不會在舞臺上慷慨激昂,更不會給自己的女兒轉去沒人去的公立學校。臺下的貴族們選擇了沉默,絲毫不為所動,即使明白這中間大概,心底有那麼一絲波動,他們也還是要過自己的生活,畢竟富人們有他們的一套社交體系。為了正義的平民總是要付出代價的,無論是被動還是主動。

畢竟是電影,現實情況中,那個貧民區的朋友也許根本不會發現自己的名額被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