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是刘邦的亲信心腹,为何刘邦晚年却下令要处死樊哙?

《史记·樊哙列传》记载"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周勃)代将,而即军中斩哙。"意思是汉高帝刘邦派遣陈平和周勃去军中就地处斩樊哙。《史记·陈丞相世家》亦记载"高帝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意思是汉高帝刘邦命令道'陈平带着周勃去夺取樊哙的军权,陈平抵达军中要就地处斩樊哙。'

注意:刘邦下令处斩樊哙这件事发生于汉十二年二月(公元前195年),当时樊哙正领军在燕地(今河北地区北部)平定燕王卢琯叛乱。而刘邦当时居住在长安皇宫中,此时距离刘邦病逝仅剩二个月(刘邦病逝于汉十二年四月),所以算得上是刘邦晚年、甚至可以说是刘邦临终之际了。

樊哙是刘邦的亲信心腹,为何刘邦晚年却下令要处死樊哙?

刘邦临终之际曾经下令处死樊哙!

《史记》中的这些记载都明确地说明刘邦在晚年曾经命令陈平和周勃去斩杀樊哙,而且刘邦的这道命令下达的是既迅速又决绝,完全不准备给樊哙留任何机会辩解和申诉。因为刘邦的命令是"陈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也就是"就地问斩"的意思!

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樊哙对刘邦而言不是什么无关紧要的旁人,樊哙乃是刘邦的旧友和亲信啊!樊哙在刘邦还只是泗水亭长时便与刘邦相识相交了,当时樊哙是屠狗的屠夫,刘邦就经常白吃樊哙的狗肉饭菜。刘邦自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起兵之后,樊哙便抛家舍业、矢志不渝地追随刘邦南征北战,东伐西讨,樊哙在此期间浴血拼杀、九死一生地帮助刘邦统一天下,建立千秋帝业。面对这样的旧友亲朋,刘邦为什么要在晚年痛下杀手、要斩杀樊哙呢?

樊哙是刘邦的亲信心腹,为何刘邦晚年却下令要处死樊哙?

刘邦为什么要在晚年痛下杀手、要斩杀樊哙呢?

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樊哙在刘邦集团中的功劳和地位。

提起樊哙,人们一般都认为他只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勇猛武将,实际上,这是对樊哙最大的误解。真实的樊哙在刘邦集团中不仅是一个赳赳武夫,更是一个出将入相级别的重臣。

首先,樊哙追随刘邦浴血奋战多年,所立军功数不胜数。

虽然樊哙军功卓著是一件人所共知的事情,但樊哙的具体战绩却少有人知了。其实《史记·樊哙列传》曾特意单独罗列了樊哙的个人功劳,即"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以下至三百石十一人。"意思是"樊哙自从军以来曾亲手斩杀167人,俘虏288人。樊哙曾领军击败过7只敌军、攻克过5座重镇、平定了6个郡、攻占了52座县城。樊哙曾经领军俘虏过敌军丞相1人、将军12人、二千石至三百石级别的大小官吏11人。"樊哙的这等个人战绩使得他在刘邦军中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骁勇武将。

樊哙是刘邦的亲信心腹,为何刘邦晚年却下令要处死樊哙?

樊哙军功卓著,是刘邦军中数一数二的骁勇武将!

其次,樊哙作为刘邦的亲信,曾屡屡在刘邦懈怠和迷茫的时候加以劝诫。

秦二世三年秋(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兵临城下的刘邦请降,刘邦得以兵不血刃地进入咸阳城。

昔日的乡巴佬突然走进金碧辉煌的咸阳王宫中,一时间,刘邦目眩神迷,不可自拔,想要醉生梦死在这温柔乡里,史载"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而刘邦手下一大批出身社会底层的将士们也同样沉醉于咸阳城的荣华富贵中而不可自拔。

此时的樊哙却异常清醒,他深知如若数万大军都驻扎在咸阳城中,那么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烧杀抢掠等恶性事件,而且刘邦等人如若长期居住在咸阳王宫中必然会丧失斗志,只顾沉迷玩乐。所以樊哙率先义正言辞地劝告刘邦不要留宿咸阳王宫、不要驻扎在咸阳城中、不要沉迷于眼前的荣华富贵。张良和樊哙英雄所见略同,所以他们二人都苦口婆心地劝告刘邦,最终刘邦也听从了他们二人的劝诫,选择撤出咸阳城,驻军霸上。史载"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樊哙是刘邦的亲信心腹,为何刘邦晚年却下令要处死樊哙?

樊哙力劝刘邦不可留宿咸阳王宫、不可驻扎在咸阳城中!

汉十一年秋(公元前196年),六十多岁的刘邦身体越来越差,常常卧病在床。同时病重的刘邦脾气也越来越差,不喜欢召见大臣,像周勃、灌婴这种追随多年的老臣都不敢随便面见刘邦。但是军政大事必须要由刘邦来拍板定夺,面对刘邦病重、脾气极差的局面,一大批老臣都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触霉头去招惹刘邦。这时候还是樊哙率先闯入宫中去劝诫刘邦。史载"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樊哙径直闯入皇宫后,看见刘邦正枕着一个宦官的大腿上休息,樊哙顿时涕泗横流地对刘邦哭诉道:"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意思是"当年陛下和臣等一起在沛县起兵时,那是何等雄壮啊!如今天下安定后,陛下又是何等的懈怠啊!陛下您生病很久了,大臣们都很担心害怕。如今陛下您不和我们这些老臣一起商量国事,难道要和一个宦官在一起吗?陛下您忘了赵高的故事了吗?"

樊哙的这番话可不是简简单单地哭诉委屈,实际上,这些话都是饱含深意的。

樊哙先是开门见山地说陛下您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这是不争的事实,我等无需讳言;然后樊哙又代表老臣们向刘邦表达担心、担忧之意;最后樊哙点明重点,那就是即便陛下您病重了,那也不能独居深宫之中而不和我们这些老臣见面,陛下必须要常出来和大臣们见见面,这样才能互通消息。樊哙为了加深刘邦对这点的认识,还特意以前朝赵高的故事来提醒刘邦。而刘邦明显也是深明樊哙之意,最终笑着坐起来继续处理国政。

樊哙是刘邦的亲信心腹,为何刘邦晚年却下令要处死樊哙?

樊哙劝诫刘邦不可独居深宫之中,要多和大臣们见面!

明白了樊哙的功劳和地位后,我们再来看看汉高帝刘邦晚年对樊哙的人事安排。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辟阳侯归,具言绾反有端矣。二月,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燕王绾。"

《史记·樊哙列传》记载"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

《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

从这些记载可以得知在汉十二年二月(公元前195年),汉高帝刘邦的临终之际又爆发了燕王卢琯之乱(燕王卢琯究竟有没有发动叛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刘邦认定卢琯已经叛乱了)。刘邦命令樊哙领军去平定燕地的卢琯之乱,而且刘邦还在樊哙率领大军出征之前,升任樊哙为相国。这样一来樊哙就成为了出将入相的国家级重臣,其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力较之丞相萧何也不遑多让。

从刘邦晚年对樊哙的人事安排上可以明显看出,刘邦在当时还是非常信任樊哙的,否则他不会让樊哙既有兵权又担任丞相。但是当樊哙正在燕地积极平叛时,遥居长安的刘邦却动了斩杀樊哙的念头,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短短数月时间,刘邦对樊哙的态度会急转直下,以致于要就地处斩樊哙呢?

樊哙是刘邦的亲信心腹,为何刘邦晚年却下令要处死樊哙?

在短短数月时间中,为什么刘邦对樊哙的态度会急转直下?

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皇宫中有人向刘邦进谗言,陷害樊哙。

《史记·樊哙列传》记载"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意思是"汉高帝刘邦晚年病重时,有人诬告樊哙党附于吕后,还对刘邦说樊哙曾经当众扬言等刘邦驾崩后,就要带兵诛杀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

刘邦对这种谗言的态度在《史记·陈丞相世家》有过明确记载"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由此可见,刘邦对于这种谗言是深信不疑的,还当场发怒说"樊哙看我病重了,就希望我早死!"说实话,这种谗言算不上高明,甚至可以说是十分低级的,诬告的可能性很高。因为即便樊哙真的有心诛杀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那么樊哙也不会傻到四处宣扬以至于让刘邦都知道了。

一向精明狡猾的刘邦为什么在晚年对这种低级谗言会深信不疑呢?这里就要说说樊哙和吕后的关系了。

樊哙是刘邦的亲信心腹,为何刘邦晚年却下令要处死樊哙?

为什么刘邦会相信这种低级谗言呢?

众所周知,刘邦登基称帝后所立的皇后是吕雉,所立的太子是嫡长子刘盈。而樊哙不仅是刘邦的重臣,而且还是吕后的亲妹夫。《史记·樊哙列传》记载"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意思是"樊哙早年迎娶了吕后的妹妹吕须为妻,生子樊伉。"正因为樊哙和吕后的亲属关系,这才使得刘邦对这种低级谗言都深信不疑。而刘邦为了维护爱妾戚夫人和爱子刘如意自然就不惜对故人樊哙痛下杀手了。

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刘邦想在自己弥留之际对吕后势力多加打压。

吕后在刘邦统一天下和诛杀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出力甚多,尤其是刘邦登基称帝后常年需要御驾亲征平定叛乱。例如汉五年十月(公元前202年),刘邦刚刚登基称帝数月,燕王臧荼就在燕地举兵反叛了,刘邦御驾亲征自长安赶赴燕地平叛;汉六年十二月(公元前201年),刘邦亲自从长安出发、前往陈郡去捉拿楚王韩信,最终成功将韩信从楚地带回长安;汉七年至汉八年这两年间(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199年),刘邦又御驾亲征与匈奴和韩王信的联军交战。此战不仅历时一年多,而且还发生了"平城之围",刘邦差点被匈奴大军活捉;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举兵反叛,已经年老体衰的刘邦不得不再次拖着病体御驾亲征平叛。

在刘邦多次御驾亲征期间,留守都城长安的太子刘盈和丞相萧何往往就以吕后为尊。而吕后个性刚毅果断,有着极强的政治兴趣和参政能力,所以吕后早在汉高帝时期就频繁参与朝政了,堪称是刘邦集团的第二号实权人物。

樊哙是刘邦的亲信心腹,为何刘邦晚年却下令要处死樊哙?

吕后堪称是刘邦集团的第二号实权人物!

刘邦早年就对吕后屡屡干政有所不满,到了晚年更是对羽翼已丰的太子党和吕氏集团忌惮不已。例如刘邦晚年想更易太子、改立爱子刘如意为太子,但刘邦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动手,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吕后集团势力庞大,深得元老功臣之心,太子羽翼已成,不可轻易更易了。

当时刘邦深知自己命不久矣,为了刘氏江山永固,刘邦想最后尽力限制一下吕后势力。樊哙作为吕后的亲妹夫,毫无疑问,自然是最坚定的"太子党"和吕氏外戚势力,所以必然首当其冲会受到刘邦的猜疑。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又听到了樊哙要诛杀戚夫人和刘如意的谗言,急火攻心的刘邦自然想在自己弥留之际除掉樊哙了。

樊哙是刘邦的亲信心腹,为何刘邦晚年却下令要处死樊哙?

急火攻心的刘邦想要在自己临终之际除掉樊哙!

樊哙的最终结局

刘邦在听到有关樊哙的谗言后,就一怒之下命令陈平和周勃带着圣旨去军中斩杀樊哙。但是陈平作为一个人精加老油条,他深知汉高帝年事已高、命不久矣的现状,而吕后和太子上台似乎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所以陈平不愿意以一个即将病死的老皇帝的命令去得罪即将上台的新皇帝和新太后。

于是陈平在半路上就和周勃商量说"樊哙是陛下的亲信心腹,一向是劳苦功高的,而且樊哙还是吕后的亲妹夫,真可谓是显赫亲贵了。如今陛下不过是一时恼怒才下令要斩杀樊哙,说不定以后就会后悔了。我们不如稍微变通一下,不要就地斩杀樊哙,而是将樊哙押送回京,交由皇帝亲自处置。"

樊哙是刘邦的亲信心腹,为何刘邦晚年却下令要处死樊哙?

陈平不愿得罪即将上台的新皇帝刘盈和新太后吕后!

周勃和樊哙有旧交情,本来就不想对樊哙痛下杀手,如今陈平出谋划策要"变通"皇帝刘邦的命令,他自然乐得得过且过,两不得罪。所以陈平和周勃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先由周勃不动声色地去取代樊哙的军权,然后陈平在宣读刘邦的圣旨,最后将樊哙押入囚车送还京师。如果囚车走到了京城附近时,刘邦还活着,那就请示刘邦明文发诏处斩樊哙;如果囚车走在半路上,刘邦就驾崩了,那么就直接将活着的樊哙送到京城,这样一来可以坐观局势变化而两不得罪。

陈平这种狡猾的做法挽救了他和周勃、樊哙的性命,因为刘邦确实提前驾崩了。而陈平在得知刘邦驾崩之后,直接快马加鞭地赶回长安向吕后说明情况。

陈平没有按照刘邦的旨意就地处斩樊哙,而是将其活着押回京城。这让吕氏姐妹俩从痛失亲人的悲愤中瞬间上升到亲人"死而复生"的狂喜中。毕竟就地处斩樊哙的命令是刘邦生前亲自下发的诏令,而吕后在刘邦还活着的时候也不敢随意更改刘邦的旨意。所以当吕后姐妹俩看到陈平和周勃出发时,其心里默认的结局就是樊哙将被就地处斩了,说不定樊哙府中连棺椁都准备好了。如今突然又见到活蹦乱跳的樊哙,吕后姐妹俩怎能不心生惊喜,怎能不对陈平感激涕零呢!

樊哙是刘邦的亲信心腹,为何刘邦晚年却下令要处死樊哙?

陈平没有就地处斩樊哙,这令吕后姐妹非常惊喜!

樊哙因陈平的"变通"而得以在刘邦的屠刀下侥幸逃生,最终樊哙于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病逝于长安。不知在听到刘邦要就地处斩他时,樊哙心中是何等滋味?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伤感、还是单纯地惊奇诧异不敢相信?樊哙与刘邦几十年的兄弟之情、君臣之义终究还是比不过帝王之心的猜疑,终究还是伴君如伴虎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