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自主品牌銷量成倍回血,但汽車“消費疲軟”仍難解

近日,中汽協公佈的國內車市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47.4萬輛和367.2萬輛,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45.2%和42.4%。

乘用車領域,3月乘用車銷量104.3萬輛,下降48.4%;1-3月銷量287.7萬輛,下降45.4%。其中中國品牌乘用車3月銷量43.3萬輛,下降48.2%;1-3月銷量115.5萬輛,下降47.3%,跌幅較整體乘用車市場更大。

中汽協認為,儘管3月汽車銷量已環比明顯增長,但由於疫情沒有完全結束,仍有部分市場需求受到抑制。下一步的車市恢復,要寄希望於國家有關政策的逐步落實,以及各地政府出臺的響應汽車消費刺激政策。

看來,萬眾期待的“報復性消費潮”,並未在一季度的車市出現。


多家自主品牌3月銷量環比大幅恢復

自主品牌中,吉利汽車3月銷量為73021輛,環比大增245%,同比下滑41.4%;一季度總銷量為206027輛,同比下滑43.8%。但考慮到吉利今年發佈的銷量目標為141萬輛,目前僅完成15%,接下來的任務會很重。

長安汽車3月也達到了環比385.80%的增長,3月長安中國品牌汽車銷量為11.4萬輛,同比下滑僅26.2%。

比亞迪一季度銷量同比下滑近50%,儘管總銷量同比腰斬,但得益於宋Pro等新車型的上市,比亞迪燃油車SUV一季度銷量同比增長77%,且環比來看,比亞迪3月也實現了453.7%的增長。

江鈴汽車3月環比增長56.80%。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江鈴是國內最大的救護車生產商,疫情期間,江鈴收到大量救護車訂單,帶動了整體銷量。截至3月底,江鈴汽車累計收到4500輛救護車訂單,這些救護車主要基於江鈴旗下車型福特全順打造。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多數品牌銷量同比下滑的同時,一汽集團兩大自主品牌均逆勢實現同比增長,其中紅旗品牌一季度銷售整車25001輛,同比增長87.4%;奔騰品牌終端零售22006輛,同比提升12%,不過,兩者大幅增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去年基數較低。

同樣因去年基數較低而保持銷量增長的還有蔚來汽車。3月份,蔚來品牌整體交付量達1533輛,同比增長11.7%;一季度總計交付3838輛,超出其2019第四季度財報定下的3400-3600輛的目標。


新能源汽車銷量環比大增,但同比腰斬

新能源汽車產銷表現也明顯好於上月,環比增速迅猛,同比降幅比2月有所收窄,但仍然下降幅度最大。

3月,新能源汽車產銷(不含特斯拉)分別完成5.0萬輛和5.3萬輛,環比增長3.8倍和3倍,同比下降56.9%和53.3%。

相比去年同期的補貼利好時期,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同比降幅繼續呈較快下降。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8萬輛和4萬輛,同比皆腰斬,分別為58.5%和55.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萬輛和1.3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0.2%和44.1%。

而燃料電池汽車卻未收到很大影響,產銷分別完成38輛和36輛,其中產量同比增長5.6%,銷量與同期持平。

一季度整體來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5萬輛和11.4萬輛,同比下降60.2%和56.4%。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國產Model3等車型的推動,特斯拉一季度市場超出預期。乘聯會數據顯示,一季度,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銷量已經超過1.8萬輛。不過,隨之而來的國產Model3維權事件頻發也為特斯拉帶來了新挑戰。


儘管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3月眾多汽車品牌環比實現銷量大幅增長,但消費需求疲軟的現實讓我們意識到,車市想要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短期內幾乎不可能。

中汽協稱,隨著復工復產狀況的好轉,國內汽車市場當前主要矛盾體現在消費市場的需求亟待恢復和提振,消費端恢復還比較困難。

據有關數據顯示,多個行業發生了中小企業被迫關停的情況,嚴重影響從業人員的收入,導致汽車消費能力受損。此外,隨著海外疫情的加劇,外向型出口企業面臨3個月到半年的停工,員工收入下降,也將影響汽車消費。

公眾號“汽扯扒談”在分析中稱,3月國內銷量已經跌回了十年前的水平。原本成為救市希望的“報復性消費”是否會在第二季度出現,誰都無法確定。

中汽協認為,僅僅考慮國內因素影響,下半年汽車行業應該可以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但仍然難以彌補一季度和上半年的損失。


來源 | 經濟觀察報 汽扯扒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