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面對越來越多的“情緒的瘟疫”,該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2020年春節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實時發佈,多地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醫療救援隊伍紛紛趕赴武漢,面對疫情,我們團結一致,響應號召,共同隔離!


疫情下,面對越來越多的“情緒的瘟疫”,該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隨著確診病例的不斷增加,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情感瘟疫”。

一種流行病持續的壓力會引起我們的情緒、生理、思維和行為的變化,這往往是“應激”的標誌。“應激”是指當一個有機體面臨的事件,如這次爆發,破壞了自己的平衡和承受能力,或超過了我們的反應能力時,產生的應激反應模式。由於這種流行病持續時間較長,而且仍在發展,人們往往處於慢性壓力狀態。因此,我根據實際情況,分享了一些抵制新型冠狀病毒心理保護的知識,希望對大家給予一定的幫助。

疫情下,面對越來越多的“情緒的瘟疫”,該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面對疫情,我們可能會有各種情緒,生理,思維,行為的變化呢?

1,情緒反應

焦慮和恐懼:從疫情開始的數據顯示,由於病毒的未知傳播和致命性,我們超過50%的人感到焦慮和恐懼,總是擔心肺炎會降臨到我們或他人的頭上,甚至對此我們能做什麼都感到不知所措和不確定,很難放鬆。

懷疑、疑病:從暴發開始的數據顯示,大約20%的人擔心自己感染了新型肺炎,由於病毒和流行病的不確定性,我們會對自己或他人的健康產生更多的懷疑,甚至在我們去醫院的時候會對各種檢查和醫生的結果產生懷疑。

悲傷、抑鬱:從流行病開始的數據表明,超過10%的人患有抑鬱症。隨著疫情的持續嚴重和持續,我們可能會對未來感到絕望,對父母和親人未能採取保護措施感到委屈和悲傷,彷彿我們根本沒有辦法。這些會讓我們感到悲傷,沉浸在痛苦中,對生活失去興趣,變得更有可能哭泣。

憤怒:我們也會被原來的生活/學習/社會節奏和計劃的破壞、原本便宜的供應品價格的急劇上漲、信息的不確定性和病人的逃亡所激怒、憤怒和憤怒。

愧疚:雖然很多人遠離疫區,沒有生病,但可能因為疫區傳來的消息和親友健康的波動而感到內疚,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甚至認為患病的應該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波動性:在流行病和其他壓力和事件中,我們的情緒變得更不穩定,更容易受到衝擊或恐慌。

2,生理反應

壓力不僅僅會造成心理困擾,它還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況。從爆發開始的數據顯示,超過20%的人經歷了對爆發壓力的生理反應。如腹痛,腹瀉,無明確原因的身體疼痛,以及身體變化如胸悶,出汗,寒戰,震顫,肌肉抽搐等。

總的來說,這些反應在一定範圍內是正常的,不用過於擔心。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人們需要區分他們對壓力的生理反應和對疾病的生理反應。如果自己的生理反應不確定,可以參考疑似感染相關症狀,或者在線平臺諮詢。

疫情下,面對越來越多的“情緒的瘟疫”,該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3,思維回應

壓力對我們心理的影響也體現在我們的思維過程和思維內容上。由於我們的懷疑,產生解釋信息、誇大嚴重後果和低估我們的反應能力的傾向,我們對自己或其他人的變化變得更加敏感。如果我們咳嗽兩次,我們立即懷疑我們有肺炎。這個想法不像以前那麼容易消失,我們對感染肺炎的嚴重後果感到無法控制。

在壓力下,我們的行為會隨著情緒、生理和思維的變化而變化。

避免行為:我們會停止去醫院、超市、菜市場等地方,因為我們擔心病毒和爆發。

強迫行為:因為壓力大,我們會變得多疑,想要更多確定性,所以我們可能會有一些強迫行為,比如頻繁,連續洗手,持續噴灑酒精消毒,不斷檢查口罩的佩戴情況,不斷刷手機獲取最新信息等等……高度警惕,過分擔憂,看到任何相關消息,都應該轉發給身邊的人!

睡眠變化:沒有辦法休息或放鬆,隨時關注疫情信息

人際關係的變化:由於心理的變化,我們在與人的交流中(無論是面對面的還是網上的),衝突更多,或者更疏遠,只是想獨處,拒絕別人的幫助或無法幫助別人。

疫情下,面對越來越多的“情緒的瘟疫”,該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減輕這些變化給我們帶來的麻煩呢?

1,接納改變

這種流行病的持續存在將使我們處於“應激”狀態,上述變化是我們應激反應,這是正常的!這是我們的身體準備在應對變化,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現在壓力,而不是我們是脆弱和錯誤的。

疫情的這些變化,可以幫助我們調動全身力量,以更好的態度面對和應對疫情的問題和挑戰!而正是因為這些變化,我們才能更認真地看待疫情現狀,更積極地採取各種防護措施,比平時更注重自己和身邊人的衛生,為疫情的防治做出越來越有效的準備。

2,更好地與情緒相處

接受改變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接受我們自己的情感變化。在流行病的壓力下,我們會有與以前不同的情緒變化,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我們可以試著回憶一下我們以前面對壓力時使用的情緒應對方法。如果它現在還有用,你可以繼續使用它。此外,我們可以嘗試合理地發洩情緒,比如做一些室內鍛鍊,把我們的煩惱和焦慮寫在一張紙上,然後撕下來。

當我們累的時候,照顧好自己,在這個時候,我們首先應該緩解我們的情緒,滿足我們的需要,這樣我們才能更快地康復,更好地幫助別人。

疫情下,面對越來越多的“情緒的瘟疫”,該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3,思維策略

由於流行病的壓力和情緒,我們可能陷入一個奇怪的思維圈,比如對許多事情想一個單一的結果,這往往是不好的。我們也可能無限誇大不良結果的可能性,低估了我們所能做的和改變的。比如我喉嚨發癢,一直在咳嗽。我要去醫院嗎?此時,我們可以試著問自己:我們能想到其他的結果嗎?如果這是另一個不那麼糟糕或更好的結果,你會有什麼感覺?如果最糟糕的結果不是100%,那麼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呢?支持更好結果的證據是什麼?如果是別人會這麼想嗎?我最近感冒了嗎?冬天是感冒的高發期,去醫院會引起交叉感染,不一定是肺炎,我感冒時似乎不會馬上去醫院,多喝熱水,適當鍛鍊身體。

通過這些自我提問和自我回答的方式,我們可以使我們的想法更加靈活和實用,緩解我們的情緒,更好地處理壓力。畢竟,我們都沒有預見未來的能力,我們的觀點和想象,以及現實如何,往往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4,行動戰略

在行動中,我們可以嘗試在當前的混亂中恢復原來的生活節奏,制定像原來的生活節奏一樣的計劃,並執行它們,以獲得穩定和控制感。此外,我們還可以嘗試做體力勞動和其他具體工作來緩解我們的焦慮,如室內鍛鍊、做家務等。我們可以試著回到我們以前養成的習慣,例行公事行動,找到對我們生活的控制。

如果你感到壓力和情緒化,你就不能專注於你的生活節奏。你也可以試著用筆和紙來記錄你的時間表,或者制定計劃。這些計劃可以是你通常會做的讓你感覺良好的事情,比如做室內運動,閱讀,看電影,做作業等等。切記不要把計劃做得太滿,以免因為計劃不能完成而造成新的自責,每天給自己安排2-3個簡單的任務。

當然,如果你不能完美地執行所有的計劃,那就無所謂了。因為我們的目的是保持穩定,重新獲得控制權,而不是在目前的情況下完美地做每一件事。

最後,儘量控制你每天攝入的信息不超過一個小時。睡覺前不要太注意信息,不要聽,關注必要的信息,減少噪音。

我們需要認識到,這些對這新型肺炎的情緒和生理反應是正常的。這些反應是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建立的生存預警和保護機制,可以促使我們在預防感染方面更加小心。

如果恐慌心理過度,持續時間過長,或恐慌情緒在人群中迅速傳播,就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出現非常時期的非理性行為。如果你覺得你不能擺脫它,不能幫助自己,那就尋求幫助。比如找可靠,值得信賴的朋友聊聊,或者聯繫心理諮詢師。


疫情下,面對越來越多的“情緒的瘟疫”,該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最後,對於停課不停學的學生有一些提示:

1,繼續制定自己的周計劃冊,合理安排假期時間,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2,記錄寒假期間發生在你身邊的美好時刻。(例如:與父母進行有意義的溝通)

3,定期定量使用手機,學會控制手機,而不是讓手機控制你。

4,做好新學期的預習工作,為以後的學習生活做好充分的準備。

我希望你知道如何原諒你的“無能”,但同時要守住你的界限;保持你的頭腦,防止情緒疲憊;不要太恐慌,不要放鬆太多。

必要時,知道求助,是強者的行為!!!

我是心理諮詢師張銀玲,心理學專業研究生,從事心理情感諮詢15年!遇到心理,情感,親子教育等方面問題,請關注並私信我,讓我來幫助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