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春分,古人這樣玩!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今天是“春分”節氣。春分除了是我們以前地理所學到的,這一天各地幾乎都是晝夜平分。春分更是我們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最早確定下來的節氣,有著悠久的歷史。

今日春分,古人這樣玩!

俗話說:“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說明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春分與農事密不可分。春分標誌著春季生產即將進入繁忙階段。

今日春分,古人這樣玩!

今天,文脈君就來給大家講講,關於春分,你不能不知道的那些事。

01

典籍中記載的春分

關於春分,古代史籍有大量的記載,大多都是講述了春分的物候。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

春分日,民並種戒火草於屋上。有鳥如烏,先雞而鳴,架架格格,民候此鳥則入田,以為候。

從這篇記載我們可以看到春分物候之——元鳥至。燕子是春分的時候來、秋分時候去的鳥。而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則記述:

至於仲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這篇則告訴了我們,在春分這一天,陰陽相半,晝夜平分這一自然現象,從春分過後,北半球白晝則會越來越長,而南半球黑夜也將逐漸增長。

今日春分,古人這樣玩!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併發出閃電。春分在中國古歷中的記載為:“春分前三日,太陽入赤道內”。

今日春分,古人這樣玩!

而關於春分的詩詞,也有許多,我們將在後面重點介紹,在春分後蘇軾所寫的一首詩。

02

春分曾是傳統節日

在古時,春分除了是重要的節氣之外,也是傳統節日,所以不用羨慕,古代這一天也是放假的。

“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春分過後,各項農事將陸續展開,在古代生產力低下的時候,人們對牛十分重視,所以這個節日,人們開展送春牛圖、犒勞春牛等節慶活動。

今日春分,古人這樣玩!

北方的人們,帶上春牛圖,由一些民間善言唱的人挨家送去,每到一家就圍繞著牛說唱歌謠,這邊是所謂的“說春”,說春人也被叫做“春官”。春官吟唱的歌謠,既有勸耕之意,又有對主人的良好祝福,所以很受歡迎,春牛圖也就送出去了,主人也會給小錢圖個吉利。

今日春分,古人這樣玩!

江南地區則流行犒勞耕牛、祭祀百鳥的習俗。春分到了,耕牛即將開始一年的勞作,主人用糯米糰喂耕牛表示犒賞,希望新的一年耕牛能夠多出力,這樣才能多打糧;同時,還要祭祀百鳥,一則感謝它們提醒農時,二是希望鳥類不要啄食五穀。

03

京城皇帝帶頭春耕

歷朝歷代的天子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立春日迎春,祈求豐收,是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必須參加的一項活動。迎春過後,古代的君王還會率百官出宮,親自到他的“一畝三分地”耕地鬆土,以示重農勸稼,祈盼豐年。皇帝春耕,被稱之為“親耕”。

今日春分,古人這樣玩!

皇帝出宮春耕,排面可一點都不小,當得到皇帝要親耕的日期後,要在一個月前開始籌備各事項,例如找經驗豐富的老農進行禮儀培訓,備齊耕牛相關的農具等等。

今日春分,古人這樣玩!

皇帝親耕,雖然是個儀式,但倡導的是重農親民的理念,以此來鼓舞天下的百姓要勤於耕織,才能倉廩豐實,國家無憂。

04

蘇軾怎麼過春分

蘇軾怎麼過的春分,似乎並沒有特別著名的記載。春分這天宋朝也放假,估計他出去玩了吧。可是在某一年的春分後,他寫了這樣一首詩:

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花不勝威。

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

不分東君專節物,故將新巧發陰機。

從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御臘衣。

——《癸丑春分後雪》

這首詩從字面意思上不難理解:過了春分之後竟然還下雪,天氣十分反常,桃花都開了一半。桃花看到梅花,佩服梅花有先見之明,早早地凋零。而自己就算經歷一場大風大雪又能如何,也只能和柳絮一樣,隨風飄舞罷了。

今日春分,古人這樣玩!

太陽就是故意不按套路出牌,明明春分都過了,還要特意下一場雪。蘇軾想著,這是不是意味這地球氣候的異常,極端天氣出現得更頻繁呀,從此以後,我要常備秋衣秋褲在身邊才行。

在這首詩裡,蘇軾對自己的命運做了一個預言,看著身邊的人來來去去,他為人處世,全憑自己的良心。這樣忽新忽舊,沒有熟絡的人,這樣自己該如何自處呢?

今日春分,古人這樣玩!

最後蘇軾還不忘自我勉勵,以後就算冬天再冷,多穿幾件秋衣、多穿幾條秋褲,應該就會沒事了吧。

今日春分,古人這樣玩!

今日春分,古人這樣玩!

今日春分,古人這樣玩!

今日春分,古人這樣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