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无情的大火,他们做了什么。

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31日下午,凉山消防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30人不幸遇难(后来增至31人)。

面对无情的大火,他们做了什么。

4月,原本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可今年,一群年轻的生命永远的停留在了四月开始的第一天。不是真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

面对无情的大火,他们做了什么。

我们不赞美殉职,因为我们无比心疼生命。但是,我们必须向他们尽职尽责的精神致敬,他们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用生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为守护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燃烧了自己。

面对无情的大火,他们做了什么。

英雄者,纵万死,亦不辞!

水火无情,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古代,灾患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今天,文脉君就和大家讲讲古代,一场火灾的杀伤力有多大。

01

古代失火=走水?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甄嬛传》里,华妃要陷害甄嬛,派一小太监前去放火,其他太监看到熊熊大火时,都慌忙去救火,并大喊:“走水了,走水了。”单听他们咋呼,不看电视画面,许多人还以为发水了呢。

面对无情的大火,他们做了什么。

“走水”并不是胡诌,文脉君特意脑补了下古代“正统文学”里到底有没有出现过“走水”二字,是不是失火的意思。

面对无情的大火,他们做了什么。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中,贾府马棚失火,贾母询问,丫鬟回答说:“南院子马棚里走了水了,不相干,已经救下去了。”看来,《甄嬛传》的编剧还是很严谨的嘛!

02

失火叫走水的原因

在古代,人们认为失火是火神对人的惩罚。而古人又对名讳特别重视。人们将火神的名讳默认为“火”,要是谁整天把“火”字挂在嘴边,岂不是冲撞了神灵?

失火时,所有人都在全力灭火,要是有人在如此紧要关节的当口没完没了地提“火”字,给人感觉便是这人怕火,性质和打仗时喊“投降”一样,这不就是扰乱军心吗?

面对无情的大火,他们做了什么。

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提“火”,而要提“水”,水能灭火,反复喊“走水了”,就是在给大家打气!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人普遍崇尚的哲学思想,金、木、水、火、土五行间相生相克。五行中水能克火,用“水”字来压制火,是为了讨个好的口彩,于是,古人便把失火叫“走水”。

面对无情的大火,他们做了什么。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防火性能天生就差,且燃烧速度极快。所以,一旦失火,必须尽快扑救。喊“走水”,是为了第一时间提醒众人,拿着水龙之类的救火工具去扑救,使水尽快到达火灾发生地。

03

永宁寺大火

人们常言“水火无情”,大火烧起来的时候不是人能够控制的住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发生火灾时,木构建筑本身的易燃特性,造成连带损害。发生火灾的原因,与自然或人为原因有关,结果却惊人相似,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面对无情的大火,他们做了什么。

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以木头作为原料的,在中国曾经有一座十分神奇的木塔,有136米高,这即便是放在现在也算是摩天大楼了。

面对无情的大火,他们做了什么。

这座塔是南北朝时期的产物,公元534年雷电引起这座塔着火,而且一烧就是三个月,不仅这座塔被烧掉,周围的老百姓也都一样遭了秧。

04

古代防火机制

古代的城市规划,多采用开阔的街道实行区域隔离,实现降低火灾范围的目的。

在城内,人工开凿的水渠也十分密集,为灭火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可以看出,古人追求规整开阔的城市布局,同时建立起密集的城市水源体系,使得火灾能够得以有效的控制,降低风险。

面对无情的大火,他们做了什么。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消防队,出现在宋朝。南宋都城临安专门设置防火、救火机构“防火司”,均配备救火工具。有火情时,发出救火器具;扑救结束后,将器具收回。

古代的能工巧匠们,将避雷针放入“吻兽”之中,实现雷电的疏通。于此之外,在皇宫内开渠通水,并设“太平缸”。故宫内共有大缸308口,分布在各大宫殿外,用于储水。

面对无情的大火,他们做了什么。

如果有来世,希望天堂没有大火,别让我们的英雄再痛一次。如果能重来,希望凉山没有大火,让我们的英雄永远不必扑火。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2019清明节,不忘所有逝者,更要记住凉山30位英雄,让我们沉痛默哀:英雄们,一路走好!

面对无情的大火,他们做了什么。

面对无情的大火,他们做了什么。

面对无情的大火,他们做了什么。

面对无情的大火,他们做了什么。

面对无情的大火,他们做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