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的“此間樂,不思蜀”難道真的是懦弱的象徵嗎?

圖南北楊,60秒帶你讀懂歷史,現在開始!

蜀漢後主劉禪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懦弱不堪的代表,也是一手將蜀漢王朝送到了魏國的手中,但是歷史上的劉禪真的是這樣嗎?

劉禪,蜀漢昭烈皇帝劉備的長子,因此被立為太子,但是由於劉備去世時,劉禪年紀還輕,因此,劉備將朝政託付給諸葛亮和李嚴。


劉禪的“此間樂,不思蜀”難道真的是懦弱的象徵嗎?

劉禪

這裡就要敲黑板講知識點了,諸葛亮與李嚴是分屬於兩個不同陣營的人。諸葛亮自然不用說,是和關張趙一起從底層幹起來的,但是李嚴確是劉備奪取西川奪取益州時劉璋的手下,由於受到劉備的邀買,所以投降劉備,併為劉備帶來大量的本土人才。

因此,當時蜀漢的政權也就分成了三部分,既以諸葛亮為首的從龍黨,以李嚴為首的益州黨,以及四川本土的官員。因此,劉備的託孤也是很有策略的,這樣相互牽制不至於讓諸葛亮獨掌政權。


劉禪的“此間樂,不思蜀”難道真的是懦弱的象徵嗎?

桃園三結義

但是劉備的預估錯誤了,很快李嚴就被罷官,被踢出政治的中心,而諸葛亮也確實沒有反叛之意,一心一意的照顧劉禪,維持蜀漢的江山。

雖然諸葛亮六出祁山,最後病死在五丈原,這裡面絲毫沒有劉禪的身影,但是這並不能代表劉禪是一個沒有作為的皇帝,相反,劉禪十分聰慧。

劉備起兵攻打吳國,將蜀中將士盡數帶走,但是夷陵之戰大敗,將蜀國精銳將士折損大半,這也為劉禪所繼承的江山添上了一陣風雨。

後來的諸葛亮多次出征,雖然使得蜀國軍民皆疲,但是劉禪仍然勸阻,勸阻未果,便全力支持。後期諸葛亮身亡,劉禪開始了自己的執政生涯,成功的將相權一分為二,隨後自己直接統領國事,避免了相權再次集中。


劉禪的“此間樂,不思蜀”難道真的是懦弱的象徵嗎?

諸葛亮

在軍事上施行固守本土的策略,畢竟蜀國地方狹小,不利於出征,因此固守本土休養生息才是最好的選擇。

蜀國在劉禪的治理下國力逐漸恢復,後期雖然寵信宦官黃皓,但是他並沒有責任推在黃皓的身上,而是能夠認清自己的錯處,這也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劉禪的“此間樂,不思蜀”難道真的是懦弱的象徵嗎?

樂不思蜀

後期,鄧艾領兵攻打蜀國,劉禪舉國歸降,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很聰明的舉動,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魏國佔據中原大半國土,而蜀漢只佔九州之一,更何況當時蜀漢雖然經過多年的修養生息,但是沒有十分優秀的將領統帥,士兵人數也是寡不敵眾;

第二,投降魏國可以保證蜀漢的百姓免遭戰亂之苦;

第三,投降也可以使得皇帝到百官都可以有一個好的待遇。

綜上三點,劉禪的投降也是為自己為國家做出了最後的一點貢獻。

而劉禪的“此間樂,不思蜀”不僅救了劉禪的命,同時也救了蜀漢歸降官員的性命。


劉禪的“此間樂,不思蜀”難道真的是懦弱的象徵嗎?

司馬昭

劉禪降魏後被封為“安樂公”,而在宴會上晉王司馬昭便問劉禪:“此間安樂否?”在宴會之前,劉禪身邊的官員就告訴劉禪說:“如果晉王要是在酒席見問起您是否想念家鄉時,您一定要說想念,這樣晉王就一定會放您回到蜀國的。”

當劉禪聽到晉王的問話時,便直言“此間樂,不思蜀”。而劉禪的回答也讓司馬昭放下了對他以及蜀漢降官的戒備之心。

終於劉禪用自己的智慧保全了身邊的人。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歡迎繼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