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的“此间乐,不思蜀”难道真的是懦弱的象征吗?

图南北杨,60秒带你读懂历史,现在开始!

蜀汉后主刘禅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懦弱不堪的代表,也是一手将蜀汉王朝送到了魏国的手中,但是历史上的刘禅真的是这样吗?

刘禅,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的长子,因此被立为太子,但是由于刘备去世时,刘禅年纪还轻,因此,刘备将朝政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


刘禅的“此间乐,不思蜀”难道真的是懦弱的象征吗?

刘禅

这里就要敲黑板讲知识点了,诸葛亮与李严是分属于两个不同阵营的人。诸葛亮自然不用说,是和关张赵一起从底层干起来的,但是李严确是刘备夺取西川夺取益州时刘璋的手下,由于受到刘备的邀买,所以投降刘备,并为刘备带来大量的本土人才。

因此,当时蜀汉的政权也就分成了三部分,既以诸葛亮为首的从龙党,以李严为首的益州党,以及四川本土的官员。因此,刘备的托孤也是很有策略的,这样相互牵制不至于让诸葛亮独掌政权。


刘禅的“此间乐,不思蜀”难道真的是懦弱的象征吗?

桃园三结义

但是刘备的预估错误了,很快李严就被罢官,被踢出政治的中心,而诸葛亮也确实没有反叛之意,一心一意的照顾刘禅,维持蜀汉的江山。

虽然诸葛亮六出祁山,最后病死在五丈原,这里面丝毫没有刘禅的身影,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刘禅是一个没有作为的皇帝,相反,刘禅十分聪慧。

刘备起兵攻打吴国,将蜀中将士尽数带走,但是夷陵之战大败,将蜀国精锐将士折损大半,这也为刘禅所继承的江山添上了一阵风雨。

后来的诸葛亮多次出征,虽然使得蜀国军民皆疲,但是刘禅仍然劝阻,劝阻未果,便全力支持。后期诸葛亮身亡,刘禅开始了自己的执政生涯,成功的将相权一分为二,随后自己直接统领国事,避免了相权再次集中。


刘禅的“此间乐,不思蜀”难道真的是懦弱的象征吗?

诸葛亮

在军事上施行固守本土的策略,毕竟蜀国地方狭小,不利于出征,因此固守本土休养生息才是最好的选择。

蜀国在刘禅的治理下国力逐渐恢复,后期虽然宠信宦官黄皓,但是他并没有责任推在黄皓的身上,而是能够认清自己的错处,这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刘禅的“此间乐,不思蜀”难道真的是懦弱的象征吗?

乐不思蜀

后期,邓艾领兵攻打蜀国,刘禅举国归降,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聪明的举动,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魏国占据中原大半国土,而蜀汉只占九州之一,更何况当时蜀汉虽然经过多年的修养生息,但是没有十分优秀的将领统帅,士兵人数也是寡不敌众;

第二,投降魏国可以保证蜀汉的百姓免遭战乱之苦;

第三,投降也可以使得皇帝到百官都可以有一个好的待遇。

综上三点,刘禅的投降也是为自己为国家做出了最后的一点贡献。

而刘禅的“此间乐,不思蜀”不仅救了刘禅的命,同时也救了蜀汉归降官员的性命。


刘禅的“此间乐,不思蜀”难道真的是懦弱的象征吗?

司马昭

刘禅降魏后被封为“安乐公”,而在宴会上晋王司马昭便问刘禅:“此间安乐否?”在宴会之前,刘禅身边的官员就告诉刘禅说:“如果晋王要是在酒席见问起您是否想念家乡时,您一定要说想念,这样晋王就一定会放您回到蜀国的。”

当刘禅听到晋王的问话时,便直言“此间乐,不思蜀”。而刘禅的回答也让司马昭放下了对他以及蜀汉降官的戒备之心。

终于刘禅用自己的智慧保全了身边的人。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欢迎继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