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拔节孕穗期怎样防旱、防渍、防倒伏,后期怎样防早衰?

妇产科陈开华大夫


拔节孕穗期,看天气,干旱就要浇水,此时可以追肥,因为小麦生长发育处于重要阶段,后期抽穗,清明前后一般天气湿润,清明时节雨纷纷,注意后期的防渍,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田间湿度大发病严重,今年安徽,江苏,河南等地大面积发生。要在抽穗期防治,齐穗时见花打药,提前预防。药剂推荐,三唑酮,戊唑醇,咪鲜胺,丙环唑等,有蚜虫,红蜘蛛等要配合杀虫剂使用。预防后期干热风,提前喷施调节剂如三十烷醇,苄氨基嘌呤,芸苔素等,配合叶面肥磷酸二氢钾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爱农业的农村人


小麦拔节孕穗期怎样防旱、防渍、防倒伏,后期怎样防早衰?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在全国粮食消费总额中占20%左右,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是以小麦为主食,小麦生产特别重要。小麦生长中、后期的田间管理非常重要,小麦拔节孕穗期怎样防旱、防渍、防倒伏,后期怎样防早衰?


一、小麦拔节孕穗期怎样防旱、防渍、防倒伏?

1、防旱

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消耗水量最多时期,小麦缺乏水分不但引起叶片早衰,而且影响幼穗分化,造成穗小粒少。实施合理灌溉是夺取小麦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小麦拔节到抽穗消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35%左右。一般要维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比较好,所以在小麦地中田间持水量降低到60%以下时就要采取浇水等防旱措施。


2、防渍

在南方地区,部分小麦是种植在稻田,因为地下水位较高或者排水不良,土壤湿度过大,在气温逐渐回升时,土壤中氧气减少,产生有毒物质危害根部,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必须继续做好清沟排渍工作,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使根系发育良好,以达根深叶茂。

3、防倒伏

在高产栽培中,一般肥水充足,群体繁茂,在风雨等的影响下,容易倒伏,影响产量和品质。倒伏可以分茎倒和根倒两类,茎倒是茎秆发生不同角度的倾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倒根是大角度的倒伏,甚至平铺在地面,而且不能恢复直立,影响最大。

引起倒伏的原因很多。内因方面,主要是品种植株过高,根系发育差,抗逆性弱,叶片过大,株形披垂、松散等。外因方面,主要是播种量过大,群体发展过头。氮肥偏多,磷、钾肥不足。或者肥水管理不当,植株发生徒长,或者土层浅薄,结构不良,整地粗放,影响根系发育等。在种植上要采取综合防倒措施,选择高产抗倒品种,精细整地,合理安排基本苗数,提高播种质量,合理进行前期肥、水管理,防止旺长。对有旺长趋势的小麦苗,在苗期进行深中耕、镇压培土等措施。施用生长调节剂,也有一定效果。在拔节前十天,用浓度为0.1—0.25%的矮壮素,每亩喷洒75—100公斤,如果小麦苗过旺,可以喷洒两次,中间间隔7天。在三叶到五叶期,用15%多效唑粉剂每亩33—50克对水50公斤喷施,在倒四叶到倒五叶伸出时每亩用67—100克拌细泥土25公斤撒施。或者在三叶期每亩用40克硫酸铜对水喷施,都可以抑制基部节间伸长,降低株高,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效率,增强茎秆硬度,防止倒伏。

二、后期怎样防早衰?

早衰就是“未老先衰”,是小麦生育后期根系、茎、叶代谢机能过早衰退而造成的一种生理障碍。一般在灌浆期开始表现出来。由于小麦籽粒中积累的干物质,有三分之二以上是依靠抽穗开花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光合产物供给,因此,早衰也就减少了功能叶和光合量,籽粒中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来源大大减少,造成秕粒,降低粒重,对产量影响很大。


1、引起衰老的原因

①品种抗逆性差,遇到不良环境,根、叶代谢机能就会受到障碍,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导致小麦株脱力,叶内氮素水平下降,叶绿蛋白迅速解体,叶片变黄而早衰。一般生育期短,叶片比较薄,根系不发达,根系活力差,茎秆纤细的品种,容易发生早衰。


②栽培管理不当,在栽培过程中,缺肥、缺水、营养不良都会引起叶片和根系早衰。中期施肥过多,特别是偏施氮肥,植株徒长,造成荫蔽,使下层叶片的光合能力逐渐减弱,光合效率大大降低,以致呼吸基质糖类缺乏,从而不得不动用蛋白质以获取生理活动的能量,导致蛋白质分解和破坏,最终叶片因为缺乏有机质而提前枯死。地下部的根系生长,也因为地上部生长过旺,获得的同化物相应减少而受到抑制。下层叶枯死后,光合产物更少,同化物剧减供应,阻碍根系的生长。根系活力及吸收力降低,反过来又加快地上部缺乏营养而衰亡。


③涝渍或者干旱,小麦生长后期(抽穗到成熟期),如果降雨量超过小麦后期的需水量,种植在稻田或者低洼处的小麦,因为水分过多,土壤氧气不足,引起根系早衰,进而导致地上部叶片早衰,降低粒重。另外,田间湿度过大,还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影响产量。如果小麦抽穗到成熟期间的降雨量偏少,大多不能充分满足小麦在这个阶段的需水要求,而且气温回升快,小麦叶片蒸腾量大,根系吸收作用受阻,叶片提前衰老黄萎,造成早衰。

2、防止早衰的措施

①选用抗逆性强,根系发达,不容易早衰的小麦品种种植。


②加强中后期田间肥水管理,避免在前、中期氮肥施用过多,以免造成荫蔽。抽穗期发现缺肥现象,及时进行叶面喷施肥料,延长叶片寿命,防止早衰。降雨量少的地方,当干旱出现时,必须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为好,达到以水养根,保叶增重。


③对于低洼小麦地,注意开沟排水防渍。


④对于旱坡地小麦田,根本办法及时营造梯田、梯土,防止因为后期降雨强度过大,土壤受到侵蚀,小麦根系外露发生根倒,造成叶片早衰。


总结,小麦种植要重视小麦拔节孕穗期的防旱、防渍、防倒伏,后期怎样防早衰工作,俗话说“麦倒一包糠,谷倒压断仓”,小麦倒伏后基本是秕壳。“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是维持植物生命的基本条件,肥是形成产量的物质基础。要科学进行水肥管理,才能防小麦倒伏和早衰,才能提高小麦的产量。


老周说三农


小麦已经进入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同时进行,是决定小麦成穗率和结实率、争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能否做好肥、水和病虫草害防治以及抗旱防渍防倒春寒等管理措施决定着最终的产量和收益,需要种植者对此有充分认识和掌握。

一、因地因苗追施拔节肥,浇灌拔节水

小麦拔节期后进入了生育期内的第二个需肥高峰,这个阶段一般需肥量占总需肥量的一半左右, 同时由于气候上升较快,田间蒸腾大,水分损耗大,加上麦苗的活动性强,抽发新蘖、茎节、根系等,需要足够的水分促进作物的吸收并参与麦苗体内的运转,这时如果肥饱水足,可促进穗大粒多、粒饱,提高粒重。

拔节期水肥管理原则:先弱苗再壮苗,旺长麦田移到拔节后期进行。

对于地力水平较高、播种基础扎实、冬前浇过越冬水、墒情适宜、群体充足、个体健壮的地块要以“控”为主,肥水管理可以推迟到拔节中后期(3月中下旬)进行,结合浇水追施尿素或瀚斯撒成宝,避免春季分蘖过多消耗营养,防止群体过大造成田间郁蔽而导致病虫害加重,促使小麦根系往下扎,增强抗旱抗倒能力,后期延缓早衰。

对于地力水平一般或较差的沙薄地,播种较晚、未浇越冬水、墒情不好、群体不足、个体分蘖少或者播量过大长成单根独苗的田块,要以“促”为主 ,及时追肥浇水,促进春季分蘖,转化苗情。结合浇水追施尿素或瀚斯撒成宝。拔节末期进行第二次追肥,提高分蘖成穗率。

对于墒情较好、苗情正常的地块,应以“保”、“稳”为主,可推迟至拔节初期以后再施肥浇水,促进两极分化,避免发育过快过旺而受到低温危害,实现趋利避害。

二、病虫草害早发现、早防治

受轻简化栽培模式、杂草抗药性增强等多种因素影响,麦田杂草为害重、防除难、成本高,要根据杂草发生为害特点,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除为重点、人工防除为补充,科学安全,综合防控。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小麦进入拔节期后不能再喷施化学除草剂,因为拔节到孕穗期是小麦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共同发育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小麦最脆弱、最敏感的时期,不仅抗旱、抗涝、抗寒、耐盐碱能力大幅减弱,对除草剂也非常敏感,使用后极易产生药害,不仅会抑制小麦的生长,还会让小麦的分蘖死亡,使麦穗产生畸形,导致小麦的生长缓慢,严重的导致小麦不抽穗或不接粒,对最终的产量造成不可控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