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火箭停擺,航天業即現大影響,中國離俄航天究竟還有多遠?

俄火箭停擺,航天業即現大影響,中國離俄航天究竟還有多遠?

14日SpaceX創始人馬斯克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在推特上互懟,稱俄羅斯火箭技術落後,重複利用率為0。


其實這樣事情也非第一次,早在17年西方媒體就列出一份俄羅斯火箭“失敗清單”

上面羅列了近些年俄羅斯大大小小火箭事故。


這視乎也“實錘”了俄羅斯航天科技快速衰落的“實情”。


看到這樣結果,不僅西方媒體非常高興,就連國內一部分航天愛好者也樂見其成。


畢竟,近年中國航天發展迅速,自神州十號任務結束,我國已前前後後,將11名宇航員送入太空,2019年時候更獲得90顆衛星的國際大單。


這一系列的成果,都讓國內的許多航天愛好者有一種感覺,此時的中國已經超越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二大的航天大國。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俄火箭停擺,航天業即現大影響,中國離俄航天究竟還有多遠?

首先在國際航天市場上,俄羅斯依舊還是一枝獨秀


4月14日,因為疫情原因,俄羅斯宣佈推遲聯盟2號火箭發射工作,全球立即就有52枚

火箭因此而不能發射。

俄火箭停擺,航天業即現大影響,中國離俄航天究竟還有多遠?

再說火箭的核心技術—發動機


我國最先進的長征5號發動機YF100就是來自蘇聯的RD120 ,而RD120並不是蘇聯的頂級發動機。


蘇聯解體前的主力發動機RD170,早期型號的推力是YF100的6倍以上,首飛時間是1983年。我們花了20年,還有21世紀的新科技輔助,都沒能完全消化蘇聯80年代的技術成果,更別說超過了。

俄火箭停擺,航天業即現大影響,中國離俄航天究竟還有多遠?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哪怕現在國內已擁有雄厚資金髮展航天科技,哪怕我國航天技術發展迅速,哪怕俄羅斯、美國在經歷冷戰後,已不再將航天科技作為重要發展方向,但從核心技術的角度來說,我國的航天發展依舊離俄美還有數十年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