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去世:死亡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李咏去世。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以为是炒作,直到看到哈文在微博上发布的消息:


李咏去世:死亡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永失我爱……"四个字,把人的那种痛苦,悲伤,无能为力,渲染的极为强烈。

李咏说:“人有三条命 ,性命生命和使命 ,都只因为 生存、生活和责任。”

然而即便有三条命的这个男人,终究在大家的不舍惋惜中离去了。

在李咏的自传《咏远有李》里他曾提到,自己已想好了在告别仪式上放的遗言。如今50岁的他突然离去,让人不知所措,更让人无比惋惜。

“欢迎大家光临我的告别仪式,劳累各位了,你们也都挺忙。今天来的都是我的亲朋好友,既然不是外人,我也没跟你们客气,走之前都说好了,今儿来送我,就别送花了,给我送话筒吧。我希望我身边摆满了话筒。人生几十年,一晃就过,我李咏这辈子就好说个话,所以临了临了,都走到这一程了,还在这儿说话。没吓着你们吧?”

能够如此坦然自处的男人,终究体面的离开了,让全民陷入一个死亡焦虑。

中国人,总是很少聊到死亡。总是觉得,死是不吉利的,不好的,所以总是避而不谈,能躲则躲。但是我却认为,死亡是生命的馈赠。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死亡。

李咏去世:死亡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01.生死都没有任何意义


“也许你不曾参加过葬礼,但全世界每一秒钟就有两人死亡。你读完上一句话的工夫,世上就少了8个人。现在少了14个。

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

好好活着,因为我们会死很久很久。

既然每一个人都逃不过这个大结局。我有时候在想,那死亡的意义究竟又是什么?

直到我的咨询师问我:“那你觉得死亡的意义是什么?”

我说:没有任何意义啊。生死都没有任何意义,所谓的意义都是人们赋予的。

我以为我的咨询师会反驳我的意见,没想到他说:对,你的都对。

瞬间觉得,人生不过如此。在生命面前,名利皆虚无,人在茫茫宇宙中,不过是苍海一粒。

前几天心理学家李子勋也去世了。

有记者曾经问他:你有没有贴近过死亡?

李子勋答:我乘坐的飞机因为一场暴雨而无法降落,在高空盘旋,生死悬于一线。我第一次经受了这么长时间的死亡威胁,这以后我常常想到死。

我以为,死的境界与生的境界是一致的,感觉到死的蜇伏能让你更好地品味生的从容。

其实,没有对死亡做过认真思考和真实体验的人,对生也不会有真正透彻的理解。生命是一体的,虽然我们每个个体的生命看来是独自存在与消亡的,但我们只是整个生命机体中一个微小的部分。

生命在宇宙间存在着,我们实际上也永恒存在着,这是生命的延续性决定的。珍视自己和所有的生命形式,善待自己与他人,是我们为整体生命输送的有益能量。死亡虽然带走了我们,但个体生命留下的能量、痕迹、思想是整体生命蓬勃发展、延续、兴旺的保证。接受这些,你就不再害怕死亡。

对于死亡的恐惧有时不会直接出现,它乔装打扮成心理疾病或是一种普遍的不如意感;而有些人却体验到一种明显的、能够意识到的死亡焦虑;还有一些人陷入死亡恐惧,完全不能享受人生的欢乐和满足。

死亡焦虑爆发引发的两种重要的、安抚心灵的方法:

一是留下自己的足迹,获得生命的意义,就像李子勋说的那样;

二是尽可能地活在当下。

死亡意识可能成为觉醒体验,它是强有力的催化剂,能引发我们人生的重大改变。

李咏去世:死亡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老人走出黑暗


02.因为有生,死才被重视

周国平说,我们无法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但是可以克服对恐惧的恐惧。

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面对一个既痛苦又重要的问题:我们死了以后,会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

其实每个人从出生开始,每一天都是向死亡迈近的一天。

而我们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有时候会忘了人是会死的。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会为了工作忽视朋友,为了聚会而不陪父母吃饭,因为我们觉得我现在工作,交际,是为了忙事业啊,等我有经济基础了再来孝敬父母。

但你没有想过,生命是何等脆弱,死亡往往是一个瞬间,就突然降临。时间从来不会等我们,父母也从来不会等我们,生命更不会等我们。

一部电影《遗愿清单》,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患了癌症晚期的病人,面对癌症为他们带来的“死刑”,在余下的日子里度过丰盛和欢乐的人生的故事。

《遗愿清单》里面的两位主角被宣布,剩余的时间只剩下六个月,怎么花?

两个老头在收到判决书后,开始了不留遗憾的旅程。跳伞、纹身、跑车,法国大餐、非洲草原、爬长城,登喜马拉雅山,见想见的人,与未和解的过去和解……

生命的最后几个月,竟也成了他们生命中最棒的几个月。

李咏去世:死亡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可以放下对死亡的恐惧,我们便能学会对生命的热爱。

面对恐惧的时候,我们要想以下三个问题:

死亡对我代表了什么?

什么是我对死亡最基本/发自内心的感觉?

我还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

这是非常重要的三个问题,因为我们定义了死亡的方式,有很大的成分决定了自己会如何让经历死亡。

死亡虽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没;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李咏去世:死亡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03.因为有死,生才有价值

“成为你自己。”

尼采规劝我们避免无意义的人生,充实自己,实现自己的潜能,充分的、完全的活着。

这样生命才有价值。

你越不曾真正活过,对死亡的恐惧也就越强烈;你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

一位日本的作者在《那些死亡教会我如何活》中写到:

1.或许,意志消沉难以自拔时,我们假设今天就是此生最后一天……在每个难以面对的清晨,我总会这样想:“不要去想那些无济于事的事情。”“暂且活好今天。”…虽然我们的肉身和精神都并不强韧,但是,我们还是要竭力无愧今生。人生中一切美好,就是所有抗争和执着的回报!

2.我只能说,“我们现在拥有的生命和人生并非理所当然”。而且,“人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

3.“算上逝者的那份人生,我们努力地活下去吧!”我觉得这并不是说要抹消逝者的人生,而是“要把从逝者那里学到的,化为自己人生的动力和财富,积极向上地活下去”。

如果现在还没有放弃生,那么剩下的就是你为之而活的意义。

人是悬挂在由他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你渴求世间真理,那你生存的意义就是为了求知;你喜好感官上的刺激,那么你生存就是为了享乐,这种意义不必向他人问询,不必考虑他人怎么看,一切由你定,这可是我们生而为人最根本的自由。

因为每个人的终极之路就是死亡,所以那些琐碎的生活就是活着的意义。

好好活着,活好当下,就是最大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