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交易平台

这是《三五环》的第 14 期,我跟少楠聊了聊交易平台,未来可能会做成一些系列,持续聊下去。

这次少楠老师亲自操刀来完成设计剪辑,风格一变,也挺有意思的。以下内容来自少楠公众号的首发。

刘飞

之前和飞哥聊得投机,相约有空多聊聊产品。最近正好自己一直在研究「交易平台」,就先从这个地方下手试试看。这期挺特别的还在于飞哥把方向盘都交给我了,剪辑和配乐都是由我操刀。

聊聊交易平台

本来以为是挺简单的事儿,结果开了剪辑软件职业病就犯了,听到各种卡壳的地方不剪辑掉实在是难受,只可惜音频软件没有「一键修复」,索性 24K 手工一刀一刀的切起来。大概 1.5 小时的音频被缩减到了 45 分钟,想起了大学时代学动画时的段子:片头 2 分钟,字幕 2 分钟,正片 2 分钟,基本上就能交作业了……

另外有几个需要感谢的朋友得单独再提一下:

  • LUXU兴宇,帮忙设计了产品沉思录的 Logo(就是现在这个头像)。作为一个能录音能写代码的独立设计师,推荐大家可以下载他的助眠作品「Mion」

  • Jingy,在 Jellow 上认识美团快驴的小伙伴,和他的讨论引发了最近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研究,在交易策略和会员上认知颇深也操刀不少。

  • 42章经的曲凯老师、米读小说的老战友王中杰都提供了非常多的关于交易平台的研究资料。

本期主要回顾了互联网交易平台的几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里面我们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事情,以及促成交易的核心因素等,下面是部分摘录。

  1. 双边市场的交易平台分为三个阶段:信息平台(58、赶集),商品平台(淘宝、ebay),服务平台(滴滴、外卖)。衡量一个平台是否为交易平台,要看其是否介入交易。服务平台也随着逐渐进入到非标服务,所以开始有了新的分支:Managed MarketPlace —— 丁香医生这种非标的医疗服务便是其中一个代表,类似的还有家政、教育等。

  2. 什么叫配对市场,什么叫商品市场。商品市场是客观设计(如电商、期货等),而匹配市场是个体化设计(如求职,相亲)。在匹配的市场中,钱并不是万能的,你在意的是你在和谁交易,比如在相亲市场中,很难单方面同意之后就达成交易;同样,一个人面对不同的配对者,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

  3. 分类信息的本质。一条分类信息,仅对两个人有效,对其他人都无效。比如某人发布了一条二手手机的转让信息,最终只有唯一的买家和这条卖家才觉得这条信息有价值,而对其他人来说这条信息都是冗余。尤其是这条信息在成交之后更是冗余,对成交双方及潜在买家都是干扰。所以当年做分类信息的时候意识到信息的稀缺性需要解决,却忽略了信息的流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没看到业务的本质。

  4. 网络效应和病毒传播不是一回事。一般来说交易平台具有网络效应,但是并不具备很强的病毒传播属性。这一点对于新兴平台的创业团队来说很容易误以为是一回事(我曾经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媒体、游戏、通信产品具有很强的病毒传播效应,但平台(非通信类)并不是如此。这里面大家容易搞混的是「类型」,即不应该总想着让平台进行病毒传播,而是把平台的某些使用场景,用媒体、游戏等方式进行传播,继而带来用户增长。这个最典型的就是拼多多的果园和蚂蚁森林了。邀请用户给 X 元这种方式实际上除了养肥了羊毛党,并不会给平台带来爆炸性的效应 —— 想一想聊天宝的悲惨境遇吧。

  5. 为什么新加坡说英文。1965 年前后,新加坡是夹缝中(马来西亚、印度、中国与西方之间)生存的200多万人口的小国,要避免沦落到周围大国的附庸,必须得与当时的主流世界接轨。而当时选择英文作为母语,很明确的一点就是能迅速的加入到国际主流经济协作体系中,而加入到一个更大的网络能让这个小国快速的腾飞。

  6. 交易的核心公式。参与者 + 价值单元 + 过滤器 = 交易;

  7. 价值单元的四个因素。所谓价值单元,便是供给方和需求方在平台上交换的基本单位(如 Facebook 的每个人的每条状态、丁香医生上的每个医生擅长的)。每次业务的突破,都是价值单元的再细分(都是吃,点评是店、外卖是菜) 非虚拟商品的交易,本质上我们都是在线上交换信息。而信息能匹配上则需要满足四个条件:rice-价格、Availability-可获得性、Content-内容、Extra feature-特殊权益和功能

  8. 平台的治理工具。法律、规范、体系结构、市场。比如为了减少吸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禁止吸烟;出台规范禁止打广告或者进行负面例子教育;推广烟草替代品或者限制烟草的焦油含量;收取烟草税收或补贴「戒烟」项目。

参考资料

  1. Boris Wertz, Angela Tran Kingyens @ Version One Ventures《A Guide to Marketplace V6.0》

  2. 埃尔文 E.罗斯(Alvin E. Roth)《市场设计及其应用:Who Gets What —— and Why》

  3. 劳伦斯 · 莱格斯(Lawrence Lessig)《代码 2.0》

  4. 李光耀《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

  5. 张川《什么是 Listing 业务》

  6. BGM:Athletics 《Who You Are Is Not Enough —— III (Find Yourself) 》

另,最近在用即刻团队出品的「小宇宙」听播客,体验很棒,作为一个曾经的古典产品经理留下了羡慕的泪水。

如想尝试「小宇宙」,可以使用邀请码「LFG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