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视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城市转型和创新发展

【人居视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城市转型和创新发展

城市转型和创新发展成为中国城市近十年来的主旋律,特别是转型发展还在不断推进之中。我主要讲两 个方面,一是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宏观背景。二是新时期以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的转型和提质。

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宏观背景应该说包括城市发展的新背景和中央对发展的新要求。 2010年以来,中 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不是简单的快和慢问题,宏观上要求城市发展的方式进行转型。实际上是发展规模逐步转向结构性调整,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中国城市经济的内在增长动力正在发生变化,客观上也要求城市的内涵发展转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由过去的 “出口导向、消费和投资驱动 ” 的模式向“更多地依靠消费、更多地依靠服务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的模式转变,发达地区的这一趋势逐渐增强。

城镇化的转型与变化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背景的重要表现。经过三十年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中国城镇化 已经进入新的时期,其特征表现为转型和变化。在过去三十年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人与土地、水、生态、能源等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中心城市的雾霾、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等问题突出。 未来10~15年提高城镇化质量是当务之急。中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中速阶段,将倒逼城市发展的规模和内容转型。

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习总书记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绿色、低碳、人文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成为社会共识,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是补短板、提品质。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我们的短板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品质、环境、文化、创新和公共服务质量等方面。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面与协调。特别是党的“十九大 ”提 出新时期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新认识,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时期城市工作的总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呼应经济转型,治理 “ 城市病 ”,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那么如何实现新时期以城市更新促进转型提质?首先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城市生活细节里。 前些 年我们做了大量规划建设,集中在开发区新区建设、工业园区开发,这些年看到城市生活中很多短板逐渐凸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划建设应该更加关注老百姓脚 的感觉,如步行系统建立;更加关注老百姓眼前的感觉,,如历史文化的保护、城市风貌的重视;更加重视老百姓手边的感觉,如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为儿童服务和老人运动等提供的设施。

中国的城市更新也一直在推进中。近年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动的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式,取得了积极成效。有以三亚、秦皇岛为代表的城市,立足于城市综合环境建设及品质提升,初步探索城市“双修”的工作方法、技术路线和机制保障等,通过环境品质治乱增绿。以徐州、安顺等为代表的城市,结合城市功能转换,探索环境改善与城市转型发展的工作方法、技术路线与实施策略,通过功能提升民生完善。以景德镇、开封等为代表的城市,结合城市文化特色,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与文化复兴等,深入探索“双修” 与城市由内而外的全面提升,通过文脉延续文化复兴。

其次是以设计为引领促进城市品质全面提高。 延安以城市设计引领“双修”技术创新。延安把保护与发 展相融合,走出一条从革命旧址、历史文化名城单一保护到博物馆之城的融合发展之路。

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城市更新的工作组织和工作 方式也在不断创新,集思广益,众筹智慧。城市更新工作与老百姓生活紧密相关,要倾听民意,辅助决策。真正实现规划师理想和老百姓意愿充分结合,城市更新将是下一个时期中国转型发展重要技术支撑。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转型,中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更加注重质量,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更新、历史文化的保护已成为下一个时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应城市转型,促进创新发展,提高人居环境水平是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不懈追求。

未经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