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無法進行時,管住嘴|“與青春期娃過招”系列(一)

願每一個孩子都被傾聽,願每一位父母都被支持!


兒子上初中半年來,我在持續地觀察這個階段孩子的表現,以及不斷調整我和他之間相處的方式,中間也發生了很多插曲,於是有了這個系列,算是一個反思吧。沒有計劃寫多少篇,青春期啊,來日方長,以後也許遇到的挑戰越來越多,能寫多少算多少。沒有那些艱澀的理論,就是大白話。

首先還是那句話,聯結是養育的基礎。不基於聯結的親子互動,再多的理論理念,再多的技巧方法,都是扯淡。

這次我想說的一個深刻的認識就是:我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無所不能的超人了,需要時管住嘴別說話。

馬克·吐溫說:“在我14歲的時候,我覺得父親什麼都不知道,我簡直無法忍受與這個老年人為伍。然而當我21歲時,我吃驚地發現這個老人在7年裡長進了很多。”

青春期的娃就是這麼奇妙,用這種方式來宣告他準備脫離父母,步入成人世界了。

現在我正處於這個“什麼都不知道的老人”階段,不過讓我感到安慰的是,還不完全是一無所知。

在兒子眼中,我是一個矛盾體,有時什麼都不知道,有時還能提供些幫助。其實,這也正是他內心矛盾的地方。

他好奇探索的領域越來越多,喜歡尋求新事物,想要彰顯獨立;但同時,又需要我的幫助去解答一些疑問。

所以,現在我經常聽到的互相矛盾的兩句話就是“咦~~~你什麼都不懂。”和“媽媽,什麼是XXX?XXX是怎麼回事?”

雖然絕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溝通都很順暢,也經常插科打諢開玩笑,但也總有一些時刻讓我覺得和青春期的娃對話“太難了”:

如果他提起一個話題,恰恰是你沒了解過的,在探討之前,你可能會收穫一句“你怎麼什麼都不知道”,雖然是開玩笑,也讓人一口老血堵在胸口;


也可能兩人就某一個話題聊得正嗨,你口吐蓮花的時候,他冷不丁來一句“好了,我們就聊到這,不說了。”到嘴邊的話憋在那,上不來下不去;


還有的時候,你那麼迫切地想和他聊聊,人家直接高冷地來一句“我現在不想聊”,你也只能無語凝噎了。

雖然之前做好了100%的準備,知道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自己可能要面臨什麼樣的挑戰,但是真正遇到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想撓牆。

怎麼辦呢?很簡單,不能要求孩子怎麼樣,想要讓自己過得舒坦,只能要求自己怎麼樣。能改變的唯有自己。

首先,孩子主體性不斷髮展,開始為獨立做準備了,我們該高興。雖然有時表現的還像一個小孩子,但他們在不斷嘗試新事物,有不同於成人的思考、看法,在進三步退一步中慢慢成長。

其次,避免自己陷入“受害者”角色中。

通常我們在孩子面前當權威當慣了,一旦孩子拒絕自己,我們就開始在腦子裡上演各種年度幻想大戲:

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怎麼不聽我的;

我是你媽(老子),竟然敢這樣跟我說話;

你跟我頂嘴,這麼不尊重我;

我整天辛辛苦苦照顧你,你還這樣對我……

然後可能一發不可收拾,各種陳芝麻爛穀子的舊賬全部翻出來,一場親子大戰不可避免。

可實際上,人家孩子壓根兒沒想那麼多,只不過是成人想控制孩子罷了。

我在經歷了最初的懵圈之後,幡然醒悟,多了幾種選擇:

1、多向孩子請教

被調侃“什麼都不知道”沒關係,我們可以學嘛。有時候孩子不願和我們說話,那是因為那些話題人家無感,多向孩子請教請教他們感興趣的事情試試,也許你會收穫一個“話嘮”。


2、適可而止,及時閉嘴

當孩子發出結束對話的信號時,及時閉嘴,絕不嘮叨,以後有的是機會繼續聊,不在這一時一刻。

想想自己,想清靜待會兒的時候,有人在你耳邊不停叨咕叨咕,煩不煩?這時內心的OS大概率是這樣的:“不聽不聽,王八唸經。”除此之外毛用都沒有。

3、讓孩子說最後一句

平時難免有和孩子起爭執的時候,不論何時,想結束“戰爭”的話,讓孩子說最後一句話,讓孩子贏。

孩子正是體驗自己蓬勃力量的時候,不服輸是常態,那就讓他體驗好了。和孩子爭輸贏,贏了孩子你也輸了。

4、要吐槽,找朋友

有能支持自己的夥伴很重要,實在想吐槽的時候找他們吧。照顧好自己,心情舒暢,再看孩子的時候怎麼看怎麼愛。

這幾個選擇可能怎麼看都覺得挺慫的,但其實是我們在與孩子“共舞”中儘可能找到同頻的節奏,去真正瞭解他們的內心,滿足他們的需要。

到了這個階段,也不過幾年的時間,孩子就要離開父母身邊,獨立生活。我們慢慢地,把人生這趟車的方向盤還給孩子,他們未來是怎樣的實在不是我們能預料和指導的。

我們隔著一道簾子陪著他們走一段,他們需要獨處時,我們不打擾,他們需要幫助時,我們就在身邊。

我們少說多做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也記得多向孩子學習。

最後還是那句話,一切以親子間緊密的聯結為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