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孩子心灵相通,只要做到这一点

前些天的高管性侵养女事件以及前天北大女生包丽去世的报道,两位女孩的惨痛经历,真的让人感到心痛不已。

我不禁会想:她们父母的养育方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她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向父母寻求帮助而选择了自杀?

一个孩子遇到事情没有及时向最爱她的父母求助,难道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吗?

明明是爱孩子的,可是我们到底做了什么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到底做了什么让孩子不信赖我们?

当孩子想哭的时候,我们也许会说:“不要哭,要坚强点”,我们真心期望孩子学会勇敢,但是,孩子可能会解读成:“哭是不被允许的,我要表现得坚强些父母才喜欢。”

想和孩子心灵相通,只要做到这一点


当孩子犯错时,她可能会害怕,可能会自责,也可能会不知所措,如果我们此时批评她,又怎么可能达到彼此心灵相通呢?她有不可能来寻求我们的帮助。

我觉得,孩子不主动向我们求助,原因在于我们忽略了一件事——从小和孩子进行“情感连接”。

记得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在接受鲁豫采访时提到:女儿从小是我带大的,我很注意一件事,就是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跟她强调:你是我的女儿,可以犯一百万次的错误,可以考一百次的零分,都不会改变你是我女儿这个事实。所以无论你有多么糗的事情,都要第一时间告诉我。记住,全世界70亿人,最乐意帮助你的人就是我,考零分或怎样都可以。就算你意外怀孕,也不要怕,有我在。我是你父亲,我任何时候都会帮助你。女儿很信赖她,和他的感情非常好。

我想,父女感情深厚正是源于这位父亲无条件的接纳,以及那份深刻的“情感连接”。

想和孩子心灵相通,只要做到这一点


情感连接的3个好处:

第一,情感连接能使孩子神经系统安定下来,平复孩子内心的风暴,帮助孩子冷静下来,让孩子变得愿意倾听,学习,做出更好的决定。

没有情感连接,孩子情绪的孤舟就只能在汪洋中盘旋、颠簸至失控。

只要孩子感受到了你的爱和接纳,只要她“感受到被感受”,这种共情作用就能平复孩子被孤立、被误解的感觉。

想和孩子心灵相通,只要做到这一点


第二,用神经科学的术语来说,情感连接加固了感性脑和理性脑之间的连接纤维,使理性脑能够更为有效地去与感性脑的原始冲动进行沟通,并成功压制它。

连接感性脑和理性脑的是大脑的“前额皮质”,它有着自我约束的执行能力,其中包括平复情绪、集中注意力、控制冲动,以及通过“情感连接”来与他人共情,感受别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观点,

换句话来说,在这种情感连接之下,我们尊重他人的精神世界,但不会异化他人,也坚守在那个特别的自我。

想和孩子心灵相通,只要做到这一点


第三,情感连接的短期好处是将孩子由逆反状态扭转为接纳状态;长期好处是帮助构建大脑,也加深了我们和孩子间的感情。

因此,在任何的管教情景中,“情感连接”都应该是你的第一反应。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短期的麻烦,也能在长期上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想和孩子心灵相通,只要做到这一点


情感连接4步曲:

情感连接其实是什么样子?

在管教过程中要做什么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感受”,并明白无论她正在经受什么,你都会一直陪伴着他们呢?

丹尼尔·西格尔认为,情感连接可归结为一个由4部分组成的循环过程。

第一步,安慰。

当孩子有情绪时,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言语,甚至不要交谈,因为这个时候最有力的非言语反馈就是我们与孩子进行肢体接触,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们可以轻轻地把孩子拥入怀中,然后用手轻抚她的后背;或者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者握住她的手,像这样慈爱的肢体接触能够迅速缓和紧张的情绪。

原因在于,当孩子感觉到有人以关爱的方式触碰自己时,让人感觉良好的激素(比如催产素)会分泌,并进入孩子的大脑和全身,而作为压力激素的皮质醇,其指数会下降。

因此,当孩子感觉情绪不佳时,给予她满怀着爱的肢体触碰,不仅能促进大脑的化学变化使她快速恢复平静,而且能把我们的心拉得更近。

想和孩子心灵相通,只要做到这一点


第二,认同。

已处于逆反状态或者做出糟糕决定的孩子进行情感连接的关键在于“认同”。

除了表达安慰之外,我们还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听到了她的心声,表达我们能理解,我们心神理会。无论你是否赞赏孩子那些发泄性质的行为,都要让处于强烈情绪当中的她感到自己被认同,感受到我们与她同在。

我们要传达这样的信息,“我懂你,我感受到了你正感受到的,我承认你的感受”,“如果我在你这个年纪,站在你这个角度,我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当孩子在接收到我们这样的话语时,她就会“感受到被感受”,感受到被理解和被爱,然后她能够冷静下来。

认同,需要你识别孩子当下的感受:“这让你感到难过,是吗”,或”你现在肯定很难受吧”。

我们帮助孩子识别情绪,不但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有助于平复她的自主神经系统和激动的情绪,而且教会她认识情绪,培养她的情感智力。

识别情绪之后第二步就是认同那些情绪,给予共情“我明白,我理解”,“我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这样的共情表达了我们理解她真实的情绪,可以帮助她放松身体,恢复心情。

想和孩子心灵相通,只要做到这一点

第三,倾听。

切记,向一个情绪激动的孩子喋喋不休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我们向孩子表达安慰,认同孩子的感受之后,最好闭上嘴巴,打开耳朵,诚心诚意地去倾听她说的所有东西。

记住:不要说教!不要打断她的话!也不要告诉她别那样觉得!

我们要做的就是倾听孩子的话语中蕴含的感受,然后去探寻她的内心活动。只要和她一同坐着,给她时间抒发自我就好。

想和孩子心灵相通,只要做到这一点


第四,反射。

最后就是将孩子所说的话反射给孩子,让她明白我们听到了。

将所听到的东西反射回去和第二步认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反射”是重点具体落在孩子所说的那些东西上,而“认同‘”要识别孩子的情绪,对她产生共情。

我们可以这么说,“怪不得你会因为这事抓狂,换做是我也会生气的”,让她明白我们是真的领会了她所说的,这样能大大缓和她的强烈情绪。

反射孩子的感受帮助我们向孩子表明:她不仅拥有我们的爱,还拥有我们的关注。

想和孩子心灵相通,只要做到这一点


结语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希望具有重要性。“

当我们对孩子身心的各种需求及时给予正确的回应,越多地以共情、支持和聆听来进行反馈,就是向孩子表明我们爱她,看到了她;她在我们心中很重要,无论她怎么做我们都与她同在。

我们与孩子进行情感连接,她就能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真正的爱,从而形成“我是安全的,而且能得到爱”这样的信念。这样的信念将扎根于她的内心,伴随她一生。

孩子只有得到过真正的爱,她才会更好地识别爱,以及懂得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