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这不是我想要的一生。

唐寅,字伯虎,桃花阉主。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周星驰演绎了风流才子唐伯虎。里面的他出生富贵,才高N斗,真真是个天之骄子。

唐伯虎:这不是我想要的一生。

《唐伯虎点秋香》剧照

但是历史上的唐伯虎却命途多舛。官方定论:“玩世自放,受弃于时”。说白了,他就是时代的弃儿。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表面上的洒脱,其实是哀莫大于心死。哀其不容于世,甚至连追求理想的权利都没有!

1523年,唐伯虎在临死之时,写下了他在这个世间最真实的体验: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把阳间比作地府,可见一生的痛苦折磨,漂泊无依。这不是他想过的一生,表面的风流,无非是为了掩盖悲痛!

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人生都只有一次。从没有翻盘重来的机会!


那时少年,英气勃发。

唐伯虎:这不是我想要的一生。

《唐伯虎点秋香》剧照

唐伯虎生于1470年,江苏苏州人。他少年时,还是挺幸福的。

祖上很风光,之后家道中落,到了他爸爸这辈,开了家酒馆。虽不能说大富大贵,但衣食无忧还是有的。

唐伯虎在十几岁时,结识了祝枝山、文征明,他们三人均在备考,此时,未来的吴中四大才子已聚集了三位。

我想,这三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必然畅想过金榜题名后的种种抱负,想着为民请命做出一番事业。

1485年,唐伯虎在16岁时,拿下了苏州府府试第一,相当于现在的苏州市第一名。

那时少年,英气勃发。


多位至亲去世,他痛苦不堪。

唐伯虎:这不是我想要的一生。

唐寅画像

当老天要给予时,必先夺取。

1494年,唐伯虎的父亲唐广德去世。

之后他的母亲,去世!

他的妻子徐氏,去世!

他的儿子,去世!

他的妹妹,去世!

在一两年间,唐伯虎的五位至亲接连去世,突然间就从热闹的大家庭变成了清冷冷一两人。

那时,父亲的丧礼刚办完,接着要办母亲的,排队要办丧礼的还有:自己的老婆,儿子,妹妹。

当时他没时间去消化丧亲之痛。但是当所有的丧礼办完了之后,五位至亲离去的悲痛全部叠加在一起,让他白了头。那年,他26岁。

这种痛,必须用一种方式发泄出来。而他发泄的方式就是酒和女人,所以他经常去妓院里喝得酩酊大醉。以此来回避世事,消减丧亲之痛。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高兴的时候在一起吃饭喝酒,不一定是。但是,当我们自甘堕落时,有人能够狠狠地扇自己两巴掌,这一定是真的朋友!

唐伯虎是幸运的,他有这种真朋友。把一个人从叠加的丧亲之痛中拉回到现实,祝枝山做到了,至少表面上做到了。


因为狂放,断了仕途。

唐伯虎:这不是我想要的一生。

唐寅《秋风执扇图》

从此之后,唐伯虎收起了悲伤,娶了第二位妻,发奋图强,希望在乡试中一举夺魁。

1497年,唐伯虎参加录科考试(为了取得乡试资格而参加的考试)时,宿妓喝酒,严重违反纪律,被当时的考官发现,名落孙山。幸好有几位能说的上话的人帮着求情,比如苏州知府的曹凤,文征明的父亲等,最终录于榜末。

1498年,唐伯虎中应天府乡试第一,相当于南京所辖区域状元。

如果没有舞弊案的发生,他的前途是一片光明。但是,他的致命缺点断送了这一切,那就是狂放不羁,沾沾自喜,不知收敛。

我们来看一下舞弊案的前因后果,以及对他的影响。

1499年,唐伯虎在赶考的途中,有一位小伙伴。这位小伙伴叫徐经,富甲江南,性格也是放浪不羁。

一个才子,一个富商,狂放双人组抵达了京城。他们做了什么呢?

明朝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记载了唐徐入京以后的情形:六如文誉籍甚,公卿造请者填塞街巷。徐有戏子数人,随从六如,日驰骋于都市中。...而六如疏狂,时漏言语。

这,就过分了。

京城的大官小官去请你也就算了,毕竟你才高八斗,都想结识;但是你天天领着戏子到处跑,这算怎么回事?不仅如此,言语上还不知收敛,到处留把柄。这真是赤裸裸地拉仇恨啊!

更巧的是,徐经和唐伯虎都拜在程敏政名下,而程敏政恰被点名为当时会试的主考官。再加上有谣传,说在科考结果还未出来的时候,就有人在传唐伯虎肯定能考第一。

这些都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之后,程敏政的政敌们狠狠参了程一本。说程敏政收受贿赂,泄题于徐唐。

于是,1500年,唐伯虎经历了牢狱之灾,被罢黜为吏,不得为官。

习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现在朝廷断了他的仕途,他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无用武之地。

这个打击,简直是灭顶之灾。他的第二任妻子,也离开了他。

兜兜转转半生,31岁的唐伯虎,还是一无所有。


潦倒晚年,回归艺术。

唐伯虎:这不是我想要的一生。

唐寅《陶谷赠词图》

1514年,唐伯虎终于等来了,可能改变命运的契机。

当时的宁王朱宸濠重金聘请他做事,他很爽快地答应了。

朝廷断了他的仕途,使他不能堂堂正正为官。但是当个幕僚,能够辅佐宁王保一方平安,也是好的。

可谁知,天意弄人。入伙了之后,唐伯虎才发现朱宸濠要造反啊,他哪敢跟着造反,只能装疯卖傻,让宁王主动舍弃了他。

原以为的救命稻草,变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回首自己的前半生,辉煌转瞬即逝,留下来的都是痛苦和打击。他的心真地死了。

从此之后,他便龟缩在桃花庵中,向命运举了白旗。

桃花庵成了他消极遁世的王国。在这里,原则由他定,他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他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琢磨琢磨艺术了。

有人说,艺术家的不幸是艺术的大幸。如果没有那份绝望和惨痛,画不出来颠沛流离的意境。也许,只因绝望太深,才能毫无功利地随心所欲。

唐伯虎的随心所欲,全部通过他的艺术作品展现出来。他最终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一代大家。


结语

回顾唐伯虎的一生:

25岁时,丧亲之痛让他差点失去生活的勇气。

31岁时,舞弊案之殃,让他无法迈入仕途。

46岁时,宁王之聘,差点断送了性命。

他肯定无数次地质问老天:为何如此捉弄我!

但是我们仔细想想:

当亲人在世的时候,如果好好爱他们,等他们离去时,也就没了遗憾。

在参加会试时,如果低调一些,谦虚一点,事情也许就会好很多。

在宁王拉入伙时,如果多打听一下,谨慎一点,会不会就没有装疯的事情了?!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他仅仅是一个心高气傲,心灵却又无比脆弱的文人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