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又何七

说到七夕,人们等同于中国的情人节。人们爱讲天有“七星”“七宿”;人的感情有“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 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商;诗歌有七言、七绝、七律诗;人有“七窍”。佛塔有七层、天上七仙女、世间有七珍(金、银、琉璃、碎磲、玛瑙、琥珀、珊瑚)、七情六欲、三魂七魄、七出、七七四十九天……

“七”大概与古人的星辰信仰有关,比如对北斗七星的信仰: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

七夕又何七

古人将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认为这七种天体的运行,赐予人间以光明、温暖和生命;它们昼夜交替,人们随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人世间神秘而又紧密的联系,促使人们产生对代表这七星辰的数字七的崇拜。

除此之外,“七”与“期”同音,给人以时间感。这要追溯至女娲娘娘,据说,她创造苍生时,在第七日造出人来,初七为“人日”, 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羊、四日猪、五日马、六日牛、七日人。七于是成为时间循环往返的周期,七还代表人。七月七日,也便是人生人,象征生命的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此外,“七”与女子息息相关。《黄帝内经》中将七定义成是女子的生命之数:女子七岁齿更发张,二七发育有了月事,三七四七都是身强体健之时,五七身体渐渐衰弱,六七开始生白发,七七天癸竭,生育能力终止。

稍查证些资料,便可知七夕的确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但本无情人节之意,更多意义上是乞巧——这一日女子会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甚至后来延伸出求子的内涵。

七夕又何七

根据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会。”这一记载提到了七月七日夜,却并未解释为何。

《太平御览》卷三一中记载,“七月七日为良日”。汉武帝便是出生于七月七日,“景帝尝梦高祖谓己曰;‘于美人生子可名为彘。’以乙酉年七月七日旦,生武帝于猗兰殿。”除汉武帝外,北魏武帝也是七月七出生。魏晋时,七月七日要聚会游乐,这天也是天宫神仙聚会之时。

七夕又何七

西方的宗教和文化常采用“七”来规范人的道德行为或归纳历史人文景物、宗教仪式等,如七大美德、七宗罪、七重天、七大圣礼。

犹太人特别重视七,大约3000年前就把七称为奇迹数。除此之外,基督教中的主祷文分为七个部分,圣母玛利亚有七件欢乐之事,又有七件悲哀之事。

七夕又何七

古巴比伦王国的建造者闪米特人也尊七曜为神,认为他们轮流执政,主宰着人间的沧桑变化。以七为大,造七座坛、献七份祭礼、行七次叩拜等。他们在巫术咒语中也常用到“七”。

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七,是三与四之和。而三和四,是两个神圣的数字,能满足毕达哥拉斯定律的两个最小正整数(三的平方加四的平方等于五的平方)。同时,数字七作为阳数中的第二大数,被称为少阳,是一个稳定数态。

在从一至十的数字中,唯有七既不是其他数字的倍数,也不是除数,同时它还是一个素数,且正七边形是一个不用尺和圆规就画不好的正多边形,因此,它被认为是纯洁的象征。

七夕又何七

穿针乞巧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

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又何七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七夕又何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