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衰敗,全是傀儡“小皇帝”,和外戚宦官掌權有直接關係

今日看點:漢朝的衰敗,全是傀儡“小皇帝”,
和外戚宦官掌權有直接關係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古俠今史。今天我們講一講東漢末期的事情。自和帝以後,新皇帝即位時都是未成年的孩童,沒有能力掌控國家,只能由外戚代理國政,由此形成外戚操縱皇帝、獨斷朝綱的局面。而當皇帝成年,試圖從外戚手中收奪取權利力,往往要依仗宦官。宦官的政治影響力由此大大提升,發展成為重要的政治力量。

到了東漢末期,宦官與外戚相互抗衡,呈現出宦官、外戚交替專斷朝政的現象。雙方甚至多次發動宮廷變革,以暴力手段打擊對方。皇權的旁落與外戚、宦官的交替專權,成為東漢中後期朝廷政治的主線。在宮廷鬥爭的消耗下,皇權對國家的控制能力逐漸削弱,最終導致邊疆和地方秩序的瓦解,東漢王朝由此走向沒落。

漢朝的衰敗,全是傀儡“小皇帝”,和外戚宦官掌權有直接關係

小皇帝(演員)

元興元年(105),和帝突然去世,年僅二十七歲。和帝有兩子,長子劉勝、少子劉隆。和帝去世時,並未選定繼承人,未來帝位的歸屬便取決於皇后鄧氏。劉勝、劉隆皆非鄧氏所生,鄧氏最後選定出生僅百餘日的劉隆為帝。尚是嬰兒的劉隆無法執政,大權便直接操控在鄧氏手中。鄧太后任命兄長鄧騭為車騎將軍,其餘兄弟也身居要職,鄧氏一門牢牢地掌控朝政。

漢朝的衰敗,全是傀儡“小皇帝”,和外戚宦官掌權有直接關係

劉勝

僅僅幾個月,劉隆夭折。鄧太后早已選定十三歲的清河王子劉祜為帝位繼承人。劉隆一死,鄧太后立刻召劉祜入宮即位,是為安帝。車騎將軍鄧騭領兵護衛宮廷,確保權力平穩交接。鄧氏還效仿王莽對待平帝母族的做法,不許安帝的母親耿氏留居洛陽,讓耿氏一族留在清河國,這樣就把外戚耿氏排除出權力核心。後來鄧太后效仿呂后臨朝稱制,視安帝為傀儡。朝臣擔心外戚亂政的歷史重演,多次上書請求安帝親政。鄧太后則對上書的官員予以嚴懲。

漢朝的衰敗,全是傀儡“小皇帝”,和外戚宦官掌權有直接關係

呂后臨朝

永初六年(112),劉祜已經成年,理應親政。而鄧太后稱制如故,滿朝文武絲毫沒有辦法。對於鄧氏的專權,安帝心懷不滿。他的計劃是效仿和帝,通過聯合宦官來積蓄勢力。永寧二年(121),鄧太后去世,安帝親政,立刻讓宦官江京、李閏接管軍權,還授意大臣檢舉鄧氏的罪行。鄧氏族人紛紛入獄,或死或流放。車騎將軍鄧騭被解職,勒令就國,隨後又被改封到長沙郡。鄧騭知道難逃一死,與兒子鄧鳳絕食而亡。鄧氏外戚勢力被徹底剷除。

安帝親政後,開始重用母族耿氏和後族閻氏,耿氏、閻氏權勢上升,帝舅耿寶、皇后兄弟閻顯成為新的外戚權臣。不過,安帝在外戚專權下生活了十五年,對外戚勢力有所防備。安帝的措施是提高宦官的政治地位,給予宦官更多實權,使宦官與外戚相互制衡。安帝分封江京、李閏為列侯,首開宦官封侯的制度,宦官得到了列侯爵位,政治地位大大提升。安帝還將宮廷中的部分職權交給宦官,宦官不再是服侍皇帝的奴僕,而擁有了領兵、起草詔書等權力,這為日後宦官專權埋下了伏筆。前人多抨擊東漢末年宦官專權所引發的政治腐敗,卻忽視宦官集團的崛起正是安帝刻意為之的制度設計。其目的是制約外戚,使外戚勢力威脅帝位的局面不再重現。

漢朝的衰敗,全是傀儡“小皇帝”,和外戚宦官掌權有直接關係

漢代宦官俑

延光四年(125),親政僅五年的安帝突然病逝於出巡途中。安帝生前也沒有選立皇嗣,但因為皇子只有劉保一人,似乎帝位人選並無懸念。但是閻皇后覺得劉保並非親生,立為皇帝將無法保護閻氏的地位。經過密謀,閻皇后與閻顯秘不發喪,假稱皇帝病重,迅速返回洛陽,然後選定濟北王子劉懿為帝位繼承人,是為少帝。劉懿是一個幾歲的小孩,懵懵懂懂地當上了皇帝,成為外戚閻氏的傀儡。待政局穩定後,閻氏立刻對外戚耿氏和宦官動手,耿寶被迫自殺,受到安帝寵信的宦官也被流放,江京、李閏則選擇與閻氏合作,以保住自己的地位。

少帝即位後的政局發展,似乎預示閻氏將如同鄧氏一樣專斷朝政,然而安帝設計的制衡機制開始發揮作用了。少帝即位以來,重病纏身,大家都知道帝位很快又要發生變化。對於皇子劉保,朝臣皆懷有同情,希望劉保能夠繼承帝位。宦官孫程看準時機,私下與劉保一方的官員溝通。在得到少帝病逝的消息後,孫程聯合宮中掌握實權的十七個宦官一同發動宮廷變革,武裝佔據宮廷,召劉保入宮即位。閻皇后和閻顯在獲知變革的消息後,試圖發動大臣反撲,但大臣們皆心向劉保,最後倒戈。閻顯等人被捕,死於獄中,閻皇后則被幽禁,閻氏族人皆被流放。看似權勢遮天的閻氏外戚,竟然在宦官打擊下土崩瓦解,安帝利用宦官制衡外戚的機制收到了成效。

順帝劉保即位後,將參與變革的十八個宦官全部分封為列侯,還允許宦官收養子繼承侯位,首開宦官養子繼承侯位的先河,甚至效仿漢高祖“白馬之盟”,與孫程等人訂立盟誓,承諾他們世代享受特權。宦官地位進一步上升,並且獲得更多實權,影響力甚至延展至外朝,可以干預中央和地方的官員任免,一時逐末好利之徒紛紛勾結宦官,以謀得高官厚祿。

漢朝的衰敗,全是傀儡“小皇帝”,和外戚宦官掌權有直接關係

白馬

順帝剛即位時,年僅十一歲,由於生母李氏早年被閻皇后殺害,所以沒有母族外戚可以任用,朝廷大權控制在宦官手中。陽嘉元年(132),已經十七歲的順帝選立梁氏為皇后,梁氏的父親梁商按照舊制出任大將軍,成為新的外戚勢力。梁商吸取了鄧氏、閻氏敗亡的教訓,身居要位後,並沒有爭權奪利,而是擺出恭謹的姿態,一面與宦官結交,維護與宦官集團的良好關係;一面與外朝士人結交,博取士人的支持。在梁商擔任大將軍的九年裡,梁氏與宦官、士人關係較為融洽,朝廷政治出現難得的平和局面。

漢朝的衰敗,全是傀儡“小皇帝”,和外戚宦官掌權有直接關係

東漢兵馬

然而這樣的局面沒有維持太久,永和六年(141),梁商病逝,其子梁冀襲位。梁冀是一個野心家,作風驕橫恣暴。在成為大將軍後,梁冀開始收奪取權利力,強化外戚勢力在朝廷政治的主導地位。建康元年(144),年僅三十歲的順帝病逝,梁皇后掌握著選立帝位繼承人的權力,這是梁氏實現專斷朝政的絕佳機會。經過密謀,梁氏選年僅二歲的劉炳為帝,梁冀則順理成章地把持了朝廷大權。衝帝劉炳在位不到一年就病逝了,梁冀與梁皇后再度謀劃,立八歲的勃海王子劉纘為帝,是為質帝。

質帝雖然年幼,但十分聰慧,對梁冀專權十分不滿,曾經私下對人說梁冀是“跋扈將軍”。梁冀聞訊,知道質帝成年後難以駕馭,命人把質帝毒死,首開東漢權臣弒君的先例。質帝死後,朝臣強烈要求選立成年的清河王劉蒜為帝,但梁冀和宦官們都希望選立未成年的小孩。最後梁氏與宦官達成協議,選立十五歲的蠡吾侯劉志為帝,是為桓帝,朝臣大失所望。

漢朝的衰敗,全是傀儡“小皇帝”,和外戚宦官掌權有直接關係

劉蒜(戲曲)

當上皇帝的劉志對梁冀感激涕零,即位後立刻加封梁氏,梁冀的兄弟全部封為列侯,梁冀的妹妹也被立為皇后。桓帝把所有政務都交給梁冀處理,梁冀獨攬大權,對異己實施打擊報復,當初反對梁冀的士人都受到清算,士人領袖李固、杜喬被處死,清河王劉蒜也被迫自殺。和平元年(150),梁太后去世,梁冀失去了約束,更加不可一世。梁冀利用手中的權勢,搶佔富戶豪強的家產,掠奪平民為奴婢,還把國庫視為己有,隨意取用,用搜刮來的財富修建奢華的宅院,規模可與皇宮媲美。對於梁冀的作為,桓帝不但不予過問,還不斷對梁冀加官進爵。梁氏一族的權勢在東漢外戚集團中達到了頂峰。

梁冀根本沒把桓帝放在眼裡,視其如玩偶,隨意擺佈。其實桓帝內心對梁冀十分痛恨。延熹二年(159),梁皇后病逝,梁冀失去操控宮廷的權柄。桓帝認為時機成熟,召集掌握宮廷權力的五個宦官密謀,於當年八月發動宮廷變革。宦官具瑗領兵將梁冀府邸包圍,逼迫梁冀自殺。梁氏一族被桓帝全部誅滅,外戚梁氏專權的時代宣告結束。

外戚勢力的倒臺,使朝廷大權重新回到宦官手中。與桓帝結盟的五個宦官,同日受封為列侯,世謂“五侯”。宦官單超甚至被桓帝任命為車騎將軍。東漢的車騎將軍等同於西漢的大司馬、大將軍,是專授予輔政外戚的權職。現在宦官出任此職,可見桓帝對宦官集團的倚重。單超死後,其餘四侯更加跋扈,較梁冀有過之而無不及。百姓分別稱宦官左悺為“左迴天”(意為勢可迴天),稱具瑗為“具獨坐”(意為驕貴獨尊),稱徐璜為“徐臥虎”(意為惡猛如虎),稱唐衡為“唐兩墮”(意為恣意欲為)。四侯不僅獨霸朝政,還在家鄉置產購地,提拔親屬為地方高官,四大家族都發展成地方一霸。

桓帝沒有子嗣,僥倖成為皇太后的竇氏在與父親竇武商量後,選立十二歲的解瀆亭侯劉宏為皇帝,是為漢靈帝。這個孩皇帝的登基,可以使外戚和宦官繼續專權,雙方都樂於接受。但是新皇帝的即位,同樣為竇氏的崛起提供了條件,這也讓宦官集團極為警惕。果然,竇武成為車騎將軍後,開始與士人集團結交。士人集團對宦官專斷朝政早已心存不滿,希望藉助外戚勢力將宦官集團剷除。

漢朝的衰敗,全是傀儡“小皇帝”,和外戚宦官掌權有直接關係

竇太后的長信宮燈

建寧元年(168),竇武聯合士人上書竇太后,請求誅殺宦官,竇太后猶豫不決。得到風聲的宦官搶先下手,再度發動宮廷變革,劫持了竇太后和靈帝,隨後發兵圍捕竇氏。竇武被迫自殺,竇太后被幽禁,士人集團也受到嚴酷打擊,引發第二次黨錮之禁。建寧元年的宮廷變革,使新興的外戚勢力被剿滅,宦官集團得以繼續把持朝政。

建寧元年以後,年幼的靈帝被宦官曹節、王甫牢牢把持。宦官集團的權勢進一步提升,連諸侯王也畏懼宦官的權勢。勃海王劉悝因為拒絕王甫索賄,被逼迫自殺,勃海國官員被投入監獄。曹節的弟弟手控軍權,強搶屬下之妻也無人敢過問。那些批評宦官專權的官員,無一例外遭到殘酷迫害。

元和年間,王甫、曹節先後去世,皇帝又被宦官張讓、趙忠把持。靈帝甚至說:“張(讓)常侍是我公,趙(忠)常侍是我母。”在宦官調教下成長的靈帝,對政務毫無興趣,完全痴迷於斂財和淫樂。靈帝創立了各種名目的稅收,甚至還公開賣官,各種級別的官職都可買賣。有一個叫崔烈的人,出資五百萬買到司徒之官,在拜見靈帝時,靈帝竟然說:“早知道這個官位那麼值錢,我應該賣一千萬。”這時東漢王朝的衰落已成定局,而宦官們仍然對專權樂此不疲,面對士人集團的猛烈抨擊,宦官唆使皇帝建立鴻都門學,與太學相對抗。鴻都門學專門招收遊樂之徒,然後授予官職,朝政被宦官們搞得烏煙瘴氣。

漢朝的衰敗,全是傀儡“小皇帝”,和外戚宦官掌權有直接關係

靈帝期間時刻

結語

中平六年(189),年僅三十四歲的靈帝病逝。他在位的二十一年裡,朝廷政治被宦官牢牢把持,宦官與士人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地方義軍四起,邊境民族內侵,東漢王朝對地方和周邊民族政權的控制力大大削弱,滅亡已成定局。然而外戚和宦官們仍然不肯放棄對宮廷權力的爭奪。靈帝死後,外戚與宦官再度展開激烈的鬥爭,此時影響天下局勢發展的力量已非朝廷,而是擁兵自重的地方軍閥。隨著地方軍閥向洛陽的挺進,外戚和宦官如同塵土一樣灰飛煙滅,只剩下孤立無援的小皇帝來面對殘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