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範圍傳播的風險,我們更要提高意識,確保安全

新冠病毒在全球大規模傳播,很多國家重新調整危險級別。

面對全球範圍傳播的風險,我們更要提高意識,確保安全

譚德賽在新聞發佈會上說。“我們的流行病學家一直在監測事態發展,我們現在已經把COVID-19病毒的全球擴散風險和影響風險評估上調至‘非常高’。”

面對全球範圍傳播的風險,我們更要提高意識,確保安全

此前,世衛也曾多次將風險評估升至最高級,如對埃博拉病毒,今年2月12日,世衛才將其在國家和地區層面的風險級別從“非常高”降至“高”,全球風險級別則為“低”。

3月1日,在美國、澳大利亞和泰國相繼出現當地首起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後,譚德塞指出,世界圍堵該病毒的窗口正在縮小。

面對全球範圍傳播的風險,我們更要提高意識,確保安全

當地時間2月29日,美國華盛頓州衛生官員說,該州一名確診患者不治。這是美國首次公佈新冠肺炎病例出現死亡患者。華盛頓州當天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並稱將動用一切必要資源應對疫情。目前尚不清楚這一起病例是如何感染病毒。

在澳大利亞,一名新冠肺炎感染者於當地時間3月1日凌晨在珀斯一家醫院去世,這是澳洲首起死亡病例。患者是一名78歲男性,此前和妻子一起從“鑽石公主號”遊輪上撤離。

面對全球範圍傳播的風險,我們更要提高意識,確保安全

據韓媒2日報道,截至目前,韓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總數已增至4212例。

在考慮到新冠肺炎的特點和大邱市確診病例數大幅攀升的情況後,韓國此前當局還宣佈,將把目前所有確診患者都接受住院治療的方針,調整為以治療重症患者為中心。

面對全球範圍傳播的風險,我們更要提高意識,確保安全

日本確診病例達961例,死亡12例

截至當地時間3月1日晚上,日本共確診新冠肺炎病例961例。面對嚴峻形勢,日本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目前正在積極制定措施,防止疫情擴大。

有幾點問題,特別值得思考:

1.傳染源到底在哪裡,尚無明確答案。

目前,我國的疫情已經有效控制。世界範圍內開始全面爆發,尤其是中東一些國家。

按照伊朗官方公佈的數據,死亡人數佔總感染人數的近17%,遠超世界平均水平。按照世界衛生組織上週的通報,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死亡率約為2%。

面對全球範圍傳播的風險,我們更要提高意識,確保安全

早在2月13日,就有消息稱伊朗出現過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但隨後伊朗官方否認這些病例與新冠病毒有關,因為感染者沒有去過中國。

在21日之前,意大利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僅為3例。3天后,這一數字激增到了217例。目前,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一名位於倫巴第科多尼奧地區的病患,倫巴第大區的所有確診病例(110例)都與其有關。

面對全球範圍傳播的風險,我們更要提高意識,確保安全

據悉,該病患現年38歲,曾於倫巴第地區的一家醫院接受治療。當地醫院記錄顯示,該病患2月15日首次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症狀,首次就醫時間為2月18日,目前在接受重症治療。值得注意的是,該病患本人未曾到過中國,被感染的原因仍不得而知。

2.高溫並不是病毒的終結點

很多人認為,過段時間天氣熱了,病毒就會自然消亡。

實際上溫度並沒有阻斷東南亞地區的傳播。

泰國衛生部3月1日通報,該國出現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一名感染新冠病毒的35歲泰國男子於2月29日傍晚因器官衰竭去世。

泰國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溫度不下攝氏18℃,溫差在38℃ 到19℃ 之間,平均氣溫為28℃左右。

面對全球範圍傳播的風險,我們更要提高意識,確保安全

新加坡累計確診病例數達到102例。

卡塔爾衛生部當地時間2月29日宣佈,該國境內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患者是一名36歲的卡塔爾公民,近期從伊朗返回卡塔爾後發病。

3.輸入性隱患加大

3月1日凌晨,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報告1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患者在英國布里斯托工作。2月27日乘坐CX250航班,由倫敦飛往香港。2月28日13:27抵達香港機場,15:30在香港機場海天碼頭乘坐渡輪到蛇口碼頭,16:32在碼頭入境時,顯示該患者體溫正常,16:45從蛇口碼頭乘出租車回福田區家中。患者全程佩戴口罩。

面對全球範圍傳播的風險,我們更要提高意識,確保安全

2月29日上午7時,患者出現咳嗽、發熱症狀。10時由家屬駕車送往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發熱門診就診。21時咽拭子初篩新冠病毒核酸陽性。23時患者由中大八院轉至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隔離治療。目前患者病情穩定。

專家提醒:保持對疫情的高度重視,同時用科學理性的態度來對待,做好個人的防護,家裡和工作場所定時開窗通風,減少人員的聚集。

不聚會、不聚餐、不開大會、不搞大型活動,開會盡量減少不必要人員的參與,儘量用電話會議解決等,減少人和人之間的近距離接觸。


分享到:


相關文章: